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若干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资金有可能选择采用他人公司名义实施贷款。此类表现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风险。本文将对采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的利弊实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风险规避。
1. 利:
(1)升级贷款额度:利用他人公司名义实施贷款可以充分利用该公司的信用等级升级贷款额度满足资金需求。
(2)减低贷款难度:相较于个人贷款企业贷款往往更容易获得批准。借助他人公司名义可以减少贷款难度,更快地获取资金。
(3)分散风险:通过采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贷款风险,减轻个人或企业负担。
2. 弊:
(1)法律风险:采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可能涉及多种罪名,如贷款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等,表现人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2)道德风险:采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可能涉及欺诈、串通等表现,损害他人利益,引发道德风险。
(3)还款责任:在借名贷款的情况下,名义贷款人多数情况下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即使实际用款人无法偿还,名义贷款人也可能需要对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1. 明确贷款用途:在利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时,应明确贷款用途确信贷款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项目。
2. 完善内部管理: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员工擅自以公司名义实施贷款。同时建立健全审批制度,确信贷款行为的合规性。
3. 落实还款责任:在借名贷款中,名义贷款人与实际用款人应明确约好还款责任,保证实际用款人准时偿还贷款。
4. 严格审查贷款条件:在向他人公司借款时,应严格审查该公司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等,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
5. 合理安排贷款期限:依据实际用款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避免因贷款期限过长或过短引发还款压力增大。
6. 加强法律意识:在利用他人公司名义实施贷款时,应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触犯刑法,减低法律风险。
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审结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例,某滨集团指令公司员工以个人名义向某航小贷公司贷款并承诺由公司承担还款责任。此案中,企业虽然通过采用他人公司名义成功获取贷款,但最终仍需承担还款责任。由此可见,采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利用他人公司名义实行贷款,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风险。企业或个人在实行贷款时,应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避风险,保障贷款行为的合规性。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违法贷款行为的发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dkuantong/2416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