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纳税人在实施房产抵押贷款时,也许会误认为贷款利息可以申请个人所得税减免。实际上,抵押贷款本身并不能直接申请个税减免。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主要依据《人民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主要包含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采用费所得等。在住房贷款利息方面,按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利息可以从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
公积金贷款作为一种政策性贷款,其利率相对较低。在个税申报进展中公积金贷款利息可作为专项附加扣除,享受个税减免。例如,2018年购入的二套房,纯公积金贷款享受首套房贷款利率,贷款合同标明贷款利率25%。但在2022年政策变动后,依照二套房贷款利率计算。
商业贷款利率相对较脯其利息支出不能直接作为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个人按揭贷款的利息可从出售房屋的收益中抵减,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抵个人所得税途径。
抵押贷款利息不能直接申请个人所得税减免。抵押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建造、翻修房屋等其利息支出不能作为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但抵押贷款的还款形式、利率等因素可能将会作用纳税人的个税申报。
纳税人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1)在中国大陆范围内购买住房;
(2)住房贷款为商业贷款或公积金贷款;
(3)贷款用于购买、建造、翻修自住住房;
(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申报年度内实际发生。
纳税人需准备以下材料实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报:
(1)身份证复印件;
(2)住房贷款合同复印件;
(3)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支出证明;
(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1)个人所得税APP或网站,实行;
(2)选择“专项附加扣除”模块进入申报页面;
(3)遵循提示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申报材料;
(4)提交申报,等待税务部门审核;
(5)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个税减免。
抵押贷款与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实际操作中,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利息能够作为专项附加扣除,享受个税减免。而抵押贷款利息不能直接申请个税减免但可从出售房屋的收益中抵减。理解各类贷款税务影响及申报流程,有助于纳税人合理规划税务支出,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