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线上贷款平台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在这一期间部分平台因高额逾期费用而引发争议。其中,“信用飞”作为一款颇受欢迎的小额贷款应用,也因其逾期费用疑惑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有客户反映,在利用信用飞实施分期还款时,即便仅逾期一天,也会被收取高达30多元甚至更高的罚息这引发了公众对平台收费标准合理性的质疑。
什么是信用飞?
信用飞是一款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的应用程序主要面向年轻群体及急需小额资金支持的客户。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快捷、审批速度快以及无需抵押担保即可获得一定额度的借款。正是由于这些便利性,使得部分消费者容易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比如高额的逾期费用。
逾期一天为何会产生如此高昂的成本?
依据多位客户的反馈显示,当他们未能按期偿还信用飞上的欠款时即便只是延迟了一天时间,仍需支付一笔不小的逾期费用。例如,有人提到本人借款金额为1500元,并选择了12期等额本息还款形式。遵循正常情况下每月应还金额计算每日利息大约仅为几角钱左右;但一旦发生逾期,则会被直接扣取35元左右作为惩罚性收费。这类现象显然超出了普通人的预期范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此类情况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信用飞内部设置的规则所致——它将所有未归还本金视为整体基数来计算滞纳金比例;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平台为了追求利润更大化而不惜牺牲客户利益的态度。
法律层面怎样去看待此类表现?
在中国,《人民合同法》明确规定,任何一方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对方权益。同时《更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问的规定》中也指出,借贷双方协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化24%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第58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定一方违约时应该依照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或依照一定比例赔偿损失。”这意味着即使双方事先签订了相关协议,但若是实际实行期间出现了明显不合理之处,仍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救济。
针对上述案例分析可知,若信用飞确实存在如下情形之一,则可认定其表现违反了上述法律法规:
1. 实际收取的逾期费用远高于合同协定的标准;
2. 对同一笔债务多次重复计费;
3. 不存在明确告知借款人具体收费依据及标准。
怎样去应对这类情况?
作为借款人而言最关键的是加强自我约束力,尽量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签订任何金融服务合同时都要仔细阅读条款内容,特别是有关费用方面的说明部分。 倘使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寻求专业律师帮助解决疑问。
虽然信用飞等新兴金融机构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选择,但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要留意防范潜在风险。期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出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