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民俗名胜

东昌府区历史文化村镇堂邑镇

发布:2014-5-26 15:07:35  来源:冠县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堂邑镇地处鲁西平原,聊城市西17公里处。西临马颊河,与冠县接壤,东傍京杭大运河,与道口铺街道办事处相邻,南与郑家、张炉集镇相望,北接梁水镇,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309国道均在堂邑境内跨越。全镇有耕地3200公顷,辖59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人。     今堂邑镇境域,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清邑。汉代分属乐平、发干两县。隋开皇六年(586年)置堂邑县,宋堂邑县属河北路博州,金代归山东西路博州辖,元代为山东宣慰司东昌路总管府属地,明、清时期为东昌府所领。1943年10月,为纪念义丐武训,堂邑县更名为武训县。1949年,武训县被撤消,恢复原称谓堂邑县。1956年4月县建制被撤消,原堂邑县的柳林区、辛集区和温集区的定远寨、范王庄、黑周3个乡划属冠县,城关、斗虎屯、梁水镇、温集四个区划归聊城,堂邑遂为聊城县堂邑区驻地,时辖30个乡。1958年11月撤区为堂邑公社驻地。1984年改为堂邑镇。     堂邑故城址。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陈婴为堂邑侯,婴孙午继封。隋开皇六年(586年)置堂邑县,治所位今堂邑镇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处。据《元和邵县志》载,汉代堂邑故城,在隋堂邑县治西北13.5公里处。宋熙宁初年(1013年),黄河溃决,堂邑城毁,县治东徙5公里,迁于今址。《续山东考古录》载,“宋堂邑县即今治,熙宁初徙,故治圮于水也”。迁址后,县令耿几父主持修建土城。相传城工甫毕,白雀数万翔集上空,因呼为“白雀城”,即今堂邑。     堂邑文庙位于聊城城西20公里堂邑镇(原堂邑县旧城)东北隅,占地10余亩。据《堂邑县志》记载,文庙原在堂邑西南隅,因此地低洼狭小,金大宝年间,太子洗马赵松石迁至今所,迄今已有800余年。金大安二年(1210年)绛阳军节度孟铸摄县事,增设两庑。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达鲁花赤撒的里迷失(堂邑掌印官)重修。其后又经数次重修。文庙内有历代重修碑刻多通,记载8次维修的经过。明成化三年(1467年)“堂邑县重修庙学记碑”碑阴刻有“庙学图”,勾画时文庙建筑全貌。文庙坐北朝南,分为三部分,中部是主体,从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殿前有东西庑,殿后有科贡题名碑亭、明伦堂、尊经阁等。东部为四进院学堂,内有文昌帝君庙、神厨所、牲房、钟亭、游息所等。西部为园圃和号房(宿舍)。此后重修,基本保持原来格局和规模。     文庙现存有原棂星门改建的木牌坊一座,大成门三间,大成殿五间,名宦祠、乡贤祠各3间,多为明代遗物。木牌坊(棂星门)全部是木结构,4根立柱支撑坊身,8根斜撑木戗住立柱,并设有石质柱础柱头之上用十字钻心连接,拱承托流水檐,坊顶为灰瓦浅脊4面坡式。整个碑坊坚固玲珑,在省内尚属罕见。进了本牌坊是大成门,大成门是面阔3间的歇山式建筑绿琉璃瓦盖顶。门左边是名宦祠,右边是乡贤祠。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式灰瓦房。穿过大成门,便是大成殿。大成殿为文庙的中心建筑,专用以祭祀孔子。大成殿面阔五间(22.45米),进深三间(12.45米),筑于60厘米的砖台上。大成殿正面是明间和次间辟门,梢间设窗。门前有一宽6米、长18米的月台。大成殿共设24根立柱,柱础为古镜式,柱头以额坊、平板坊连接,四周共设有44朵斗拱承托外檐,不设檐柱。主体木构架为抬梁式,二抬五架,并设有穿插枋,抹角梁,以减大殿主体跨度大和翼角深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大成殿外观为歇山脊,绿琉璃瓦覆顶,脊有花饰,正脊浮雕精美的云龙花草图案,两端各有一螭吻朝天,均为整块陶质绿琉璃烧制。四条垂脊也装饰有飞禽跑兽,全部绿琉璃瓦覆顶。整个大成殿气象雄伟,装饰大方,给人以庄严宏大感。     大成门前,有一棵径围3.6米的大柏树独立院中,枯干雄奇,苍劲挺拔。《堂邑县志》记载:“此乃金柏也”“文庙前后有古柏40株,至为森茂”。     堂邑文庙是市内保留较完整的古文庙建筑群。它的所有建筑物和古柏、碑石,对研究金、元、明、清四朝建筑规制和风貌有重要参考价值。1977年、1999年先后被列为市(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4月,文庙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了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乡贤祠和乡宦祠,并在大成殿内重塑了孔子像。     许家祠堂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西街村,民国时期又称许家大楼。属金明建筑风格,砖木结构。1999年重修。现有正房3间,东西庑各3间,大门1间,石碑2通,石狮1对。正房及两庑皆是歇山式建筑,灰瓦盖顶,拱承托流水檐,房顶为灰瓦二面坡式。正房正脊浮雕有云龙花草图案,两端各有一螭吻朝天。东西山墙为青砖建筑,饰有富贵牡丹花图案。     穆孔晖墓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三里庄南。墓地原有石碑2通,石桌1张,石猴、石马、石羊、石虎、石狮各1对,石牌坊1座。“文化大革命”初期,墓葬被扒,出土墓志及石碑等埋于地下。1973年,该墓被聊城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穆孔晖(1479~1539)明世宗时期礼部右侍郎。字伯潜,号玄庵。籍今堂邑镇西关村。弘治十年(1504年)以山东乡试第一名中举人,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选翰林防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正德四年(1509年),参与修纂《孝宗实录》,后调任南京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学士。嘉靖十二年(1533年)改南京太常侍卿。卒后赠礼部右侍郎,谥“文简”。穆孔晖是王守仁心学的拥护者和传播者。重要著述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大学干虑》《玄庵晚稿》,有史学著作《前汉通纪》10卷,《诸史通编》12卷。     郭敦(1370~1431)明宣德年间户部尚书。字仲厚,籍今堂邑镇蒲屯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中举,授户部广西主事,后出任衢州知府,在任七年,多有惠政。以廉正不阿,朝廷诏为监察御史,出任河南布政司左参政。永乐十六年(1418年),任礼部右侍郎兼太仆寺卿。后转任户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宣德二年(1427年),升任户部尚书。时值陕西大旱,奏准免除百姓拖欠赋税,赈济人民,罢止不急之务等10余事。兴革除弊,禁止皇庄兼并民田,百姓称善。宣德六年(1431年)卒于任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冠县信息港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正。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