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冠县新闻

东西南北四大会馆诉说“银阿城”商业贸易繁华过往

来源:冠县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1.jpg 

    盐运司的牌匾依然高悬,但阿城作为盐运码头的历史早已尘封。

2.jpg

  盐运司的内部房梁。

3.jpg

  阿城上闸上,基石还是原来运河闸上的老石头。

 

 

 阿城和七级在历史上不如张秋有名气,而现在它们之间已没有什么差别。过去民间俗语称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店,相传阿城是盐码头,七级是粮码头。

  史料记载,阿镇为水陆通衢,富商大贾辐辏云集,尤以盐、当二家号称首富。据说阿城过去有十三家盐园子,如今留存的海会寺和运司会馆,就是由居住在阿城的山西盐商捐款修建起来的。

  【盐运司】  亲王级别的建筑风格三相横梁

  在香火鼎盛的海会寺西北角,一处院落的正殿高悬着盐运司的匾额,诉说着阿城曾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盐码头的历史。

  自古官盐不允许私自贩售,所以有官家监视盐的集散,所以就产生了盐运司,阿城作为重要的盐码头,盐运司是行政管理机构。史料记载,盐运司兴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

  现在的盐运司已经修缮,但很多主体结构是原盐运司所用。记者发现有几处特殊的地方,雕梁画栋历经数百年的风化,依然可见图案,特别是黄色的部分,更是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因为当时在雕刻黄色的部分时,用黄金镶嵌其中。盐运司的内部房梁,是三相横梁结构,这在古代是亲王级别才准许的建筑风格。

  现在的盐运司大殿内,房梁依然是原来的构建,而且没有重新涂漆上色,保持着风雨侵蚀后的原貌。据说梁上有玉雕的大象,为白象驼梁寓意为吉祥。大象是南国的图腾,在北方的建筑中很难看到,可见京杭大运河不仅带来了南北经济的大发展,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看大殿外侧的石质柱基,现在属于国宝级的文物。石雕、浮雕岁留下些许岁月蚕食的痕迹,但工艺精湛、选料考究,仍能看出当年能工巧匠们的才能和智慧。

  盐运司还是阿城南会馆

  而阿城古镇的运司会馆俗称南会馆,由阿城古镇的山西盐商与阿城盐运司在清乾隆年间创立,亦为盐运分司官署。

  文物局资料上记载,阿城盐运司位于古阿城镇,古京杭大运河东岸,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该建筑群占地面积2623平方米。20066月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古运河沿岸的重要文物建筑,它集房屋构造、雕刻、书法、油饰彩绘之精华为一体,是清代乾隆时期中国盐运司会馆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和人为破坏作用,现在该处建筑群仅保留有前殿、盐运殿、东、西配殿。

  据当地老人讲,从前这里每年春秋都有古会,会期十多天。古会期间,各地戏班子、说唱艺人、杂技团、马戏班都会云集而来,济南、周村、泰安、济宁、邯郸的商人也都赶来做生意。

  四大会馆见证阿城商贸文明

  在漕运昌盛的康乾时期,运河古镇阿城相继建成了东西南北四个会馆,史称四大运河会馆。  除了盐运司所在的南会馆,北会馆又叫山西会馆,旧址在阿城北街小学,抗战时日军曾在这里安炮楼,建国初期被拆除。当地老人讲,北会馆是晋商所建,当年会馆模型是晋商从当地制造,类似于鸟笼子,用独轮木车一路推到这里。

  东会馆又叫于陵会馆、周村会馆,在阿城东关,原本是座关帝庙,是康熙年间扩建的。传说,当年有一位周村商人准备夜宿阿城,在东关外数百两银子被抢走,没钱住客栈,只能到关帝庙投宿。夜里,关帝托梦指点他寻回了被盗的银子。后来,这位商人联合本地商人兴建了东会馆,供奉关公。

  四大会馆中,建设最好的是西会馆,毁坏最早的也是西会馆。西会馆位于阿城运河石桥以西,在龙王庙的基础上由山东商人修建。传说运河石桥附近有一条大青蛇,经常翻船、溺死人,为了祈求平安,商人们集资修建了西会馆,馆内供奉龙王,香火常年不断。过往船只,不分晋商、徽商,都要入馆进香。

  为迎接运河申遗 阿城上下闸修缮一新

  阿城上下闸,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申遗点,已经修缮一新,并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专家的评审。

  23日,记者见到的阿城上闸,路面已经是不可拆卸的水泥板桥面,早就不是运河漕运繁盛时期可做闸门、可当桥面的一块块拼接木板。建闸的石头,与大运河一起尘封,记录着这些年来运河上的故事。雁翅部分损坏,但还能看见被岁月和河水冲刷到面目斑驳的镇水兽。在闸的一侧,还能看到岁末的闸槽。当年,就是一块块木板拼合后卡在闸槽上,拦住了运河水和过往船只,而过船时,又将木板从闸槽中拉起。  阳谷县志记载,1411(明永乐九年),明政府命工部尚书宋礼开复会通河。宋礼采纳汶上白英建议,于东平戴村筑坝,截汶水入南旺湖,分流至临清卫河。并南起黄陵岗,疏黄河支流至张秋镇以南沙湾入会通河,以增水源,并在会通河河道因地置闸,定时启闭,节制水流,县境内河道上共建闸门6座,即荆门、阿城、七级上、下闸。  阿城下闸始建于明代1411(明永乐九年),闸函长10米,宽7米,雁翅长30米,闸槽宽15厘米,处于古运河与新开运河的交汇处,因地制闸,定时起闭,节制水流。是阳谷县境内六座闸之一。现存闸函长10米,宽7米,雁翅长30米,闸槽宽15厘米,由于河道废弃,部分函洞两旁石头被村民拉走。雁翅部分损坏,闸板早已无存,几年前,闸面是后人用木料搭建,现在已经重新规划建设。

  阿城上闸位于阿城镇西街齐南公路南100米运河之上,闸函长8米,宽7米,雁翅长10米,由青石垒砌而成。1411(明永乐九年),因地制闸,节制水流。是阳谷县境内六座闸之一。该闸现存闸函长8米,宽7米,雁翅长10米,青石垒砌而成,闸板、闸面早已无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最新文章快读
赞助商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视频、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构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删稿请发至邮箱:4143080@qq.com)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