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冠县新闻

大小礼拜寺街街区:两寺建筑风格巧 街道古迹典故奇

发布:2014-11-28 9:36:00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11111111.jpg

铁塔西侧十余米处,有一通近期树立的石碑,上书“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大小礼拜寺街街区”

  在东昌三宝之一的宋代铁塔西侧十余米处,有一通近期竖立的石碑,上书“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大小礼拜寺街街区”,背面刻有街区图,显示范围包括运河以西、东昌湖以东、东关大街以北的礼拜寺街、药王庙街、小礼拜寺街、清孝街四条小街。

  25日上午,记者来到礼拜寺街,发现较之米市街,礼拜寺街的路况好了不少,一路穿行,很是平坦。而对于这条街区能入选山东历史文化街区,不少老居民都说这是实至名归。

  两寺建筑风格巧

  出古城东门,过了东关桥,在东关街的北侧有两条回族群众集中居住的街道,它们是礼拜寺街和小礼拜寺街。礼拜寺街南起东关街西首,北至水桥,与药王庙街相连接。街长约200米,宽4米。因此街中段有清真西寺而得名。沿着该街狭窄曲折的道路向北走到尽头,便到了古老而悠久的药王庙街。药王庙街南北走向,南起水桥,北至东升桥与原铁塔体育场相通的东西路,长约250米,宽4米。因其北首路口东北角处原来有座药王庙而得名。

  小礼拜寺街位于礼拜寺街东,东关大街中段路北,自区总工会向北至原铁塔体育场。该街长约500米,宽6米。此街原为三部分,北段因靠近铁塔寺遗址,称铁塔寺街;中段从铁塔向南到白玉桥,称小礼拜寺街,因中部建有一座规模较小的清真东寺而得名。南段原称“穿廊底”,后附属于东关大街。后因街巷改造,居民搬迁,三条街一并称作小礼拜寺街。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礼拜寺和小礼拜寺。

  礼拜寺又称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由东昌府守备白粼主持兴建。寺院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寺内有影壁、望月楼、礼拜殿、宣礼楼、对厅、南北讲堂等。全寺建筑为砖木结构,布局对称严谨,构思精巧,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形式与阿拉伯装饰风格的完美统一。

  小礼拜寺即清真东寺,始建于明代,占地2400平方米。大门东向,门堂挂有红底金字“清真寺”的巨匾一块。内有礼拜殿、望月亭、诚信堂、古井、花坛、沐室等。大殿由前后殿两部分组成,前部为单檐硬山顶、卷棚廊,后部为重檐歇山顶,两顶勾连搭成。

  街道古迹典故奇

  由于这几条街离城较近,常受战事干扰。1946年解放聊城战役中,国民党驻城部队将该街较高的建筑推倒,临东关大街平房一律推平,以阻挡解放军攻城。这场战争中,清真西寺的正殿被毁,后来,经有关部门呼吁于1957年重修。

  1953年,聊城县回民小学创办于礼拜寺街清真西寺北,坐西朝东,占地4.5亩。初建时,曾以清真西寺为校园,讲堂为教室,仅两个班。1956年,发展到初、高小共6个班。后校舍独立,至1985年,有一至五年级5个班,学生134名,教职工17名,教室、办公室、职工宿舍38间。“文革”期间,曾更名为“革命小学”,“文革”后,又恢复原名。21世纪初,该校并入东关街路北的东关小学,原校舍拆除。

  小礼拜寺街古迹较多,有清真东寺、铁塔寺、白玉桥、退兵桥及古井等。铁塔寺即护国隆兴寺,位于街北首,相传建于唐代,毁于民国初年。其寺门南向,有山门、钟鼓楼、大殿、后阁及东西跨院等。鼎盛时期有僧侣数百人,擅长少林武术。内有铁塔,为“东昌府三宝”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玉桥为原隆兴寺前小桥,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记载:“白玉桥在隆兴寺前。相传靖难兵至,为铁铉战败处。”民间传说,燕王朱棣与铁铉在东昌背城决战。在白玉桥处,燕王被铁铉部将平安打落马下,为寺僧所救,燕王登基后,隆兴寺成为明初八大护国道场之一,更名为“护国隆兴寺”。

(记者 刘亚杰 李小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冠县信息港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正。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