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园子”:留存名相巨商文化名家足迹
叶家园子街老照片。
在东昌古城内的东口往南,南口往东,原有两条小街的交接处,叫做朱府口。朱府口往东至南顺城街,这段小街叫做“叶家园子”。街长半华里,宽在5米至7米之间。这条老街上,留着名相和良医的足迹,留着鸿儒和巨商的逸闻,留着丹青妙手和文史专家远去的身影。
叶家园子街>> 解放前叫做“朱府街”
这条街上,曾住过明朝天启年间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延禧,孕育过《聊城志稿》作者叶锡麟、曾为慈禧诊病的一代名医叶嗣高、聊城工商业的先驱商宗辂,还走出过一位胸怀天下、秉性耿直,为聊城文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却奈何一生波折的文化名人李士钊。
据街上原来居住的老人说,叶家园子街在解放前叫做“朱府街”。因明朝天启年间的建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延禧府第在此而得名。而街的名字从“朱府街”演变成“叶家园子街”,那是民国年间的事情。
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介绍,名医叶嗣高于民初回聊后,将故宅扩建,并购置空地开辟园林。园内槐木密植,遮天蔽日;奇花异草,香气袭人。因为有了叶家这个“园子”,原有的街名便渐渐从人们言谈中消失,最终被新称呼替代,解放初被正式命名为“叶家园子街”。
民国初年,街上还出了一位实业家商宗辂。他在民国十年(1921)前后,在本城创办万聚德银号、农工银行、公立钱局,开聊城金融业先河。此后又相继办起东临道工厂(生产纺织品)、电灯公司、森林木场、东临道兵工厂(生产东临造牌快枪)等工业企业,自任总经理,创聊城前所未有的实业。
街西首路北,清朝末年还有个中医世家,数代行医,以孙作舟、孙履平父子两代最负盛誉。
叶氏家族>> 清朝出过一位进士、七位举人
“提到叶家园子街,就不能不说说街上叶氏家族的故事。”高文广娓娓道来,能因为姓氏更改街名,叶氏家族也曾是一大望族。
叶氏家族大概在明末或清初从苏州迁居到聊城,就在朱府街安居下来。叶氏原本是书香门第,诗书继世,名士辈出。清代200多年里,叶家出过一位进士、7名举人、10多位贡生。“叶家历代从事教育、医疗工作的人很多,也出过城乡闻名的国画家。”高文广介绍。
叶氏家族出过几位有作为的名人,留下几段故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叶家人叶葆中了举人。二十四五岁时因足跛放弃仕进,在本街路南创办“道南学塾”,招授四方学子,慕名求学者先后达数百人。海源阁杨氏父子(杨兆煜、杨以增)“两世受业,渊源独深”。崔家公馆先人崔庄临也是他的学生。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的学生考中进士和举人众多,有 “聊城圣人”美誉。
叶葆的儿子叶锡麟在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任职高苑县教谕。咸丰十一年(1861),退休回乡,续修县志,历时五载写成《聊城志稿》。光绪末年,县衙组织人员整理他的遗稿,并加以充实补充,在宣统二年(1910)编完并刻印出版《聊城县志》。
叶嗣高(1857—1925),是从九品叶允成的长子。曾被推荐为慈禧诊病,慈禧病愈后封其为延山县知县。不久又应召进京,任太医院御医,旋升为遵化州知州。
叶松桥(1889—1954)自幼酷爱美术,没有师承,自学成名。他的美术成就很高。旧时元宵灯节,聊城繁华街区扎的几处灯棚数以百计的纱灯图案多是叶松桥绘制。
文化名人李士钊先生故居所在
在冠县柳林镇,一些老人还记得1951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批判武训的运动。除电影《武训传》外,被点名批判的还有《武训画传》等文艺作品。一大批和这些作品有关的人和宣扬过武训其人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受到冲击,《武训画传》的文字作者李士钊就是其一。
李士钊先生的故居,就在叶家园子街中段路南李宅。单从履历上看,李士钊(1916——1991),聊城人。上世纪30年代就读于国立上海音专。抗战期间参加创办华北解放区《抗战日报》,抗战期间跟随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做随军记者,1949年后历任上海《新民晚报》记者。后因编写《武训画传》而被错划为右派,蒙冤二十年,后为武训正名积极奔走,最终获批。
在聊城劳动改造的十年里,李士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海源阁、曹植墓、武训、景阳冈、狮子楼等一大批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光岳楼上有一块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光岳楼”,这就是李士钊去求来的题字。除请郭沫若题字外,他自费到北京请梁漱溟、茅盾、老舍、丰子恺、齐燕铭、臧克家、吴作人等众多名家题写了大量有关聊城文化古迹的匾额、碑文和楹联,并无偿献给当地有关部门,他对聊城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
直到1985年,电影《武训传》等才得到平反。1989年6月,柳林武训学校组织了纪念武训逝世93周年纪念会,李士钊参加了武训墓揭牌仪式,并把私人关于武训的资料收藏几乎都送给了武训纪念馆。李士钊积劳成疾,在1991年3月21日病逝在天津,终年75岁。
(本报记者 凌文秀)
相关文章
-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冠县——739块“四德榜”汇聚正能量
- 王丽慧看望慰问“文化下基层”演职人员
- 李发跃来冠县调研人防工作
- 冠县举行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
- 聊城市豫剧团到冠县贾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 山东省柳子剧团在冠县开展“送戏下基层”活动
- 冠县23万亩耕地高效灌溉 粮食增产6.5万吨
- 跨越赶超的内源动力—访冠县县委书记牟桂禄
- 古城西北隅新建“崇仁坊”
- “集装箱”餐厅亮相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