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花边杂烩

南京宝马肇事司机王季进个人资料照片家庭背景 满脸鲜血下车画面曝光

发布:2015-6-23 12:26:03  来源:网络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端午三天的公休假期,本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一起发生在南京秦淮区石杨路与友谊河路交叉路口的车祸,打破了端午假期的平静。一辆南京牌照的马自达2轿车,遭到一辆西安牌照的宝马740轿车(实为宝马730)撞击后,车身后半部几乎解体。马自达轿车上两名年轻人被甩出车外,不幸当场身亡。事发后,警方在距离现场三四百米处,找到满脸是血的宝马车驾驶员,并将其控制住。

 

事件本身的悲惨程度与肇事司机的恶劣程度,使得假期舆论对该事件的聚焦分外密集。除了闯红灯、超速行驶两点确定违规之外,事件发生之初传出了司机毒驾的说法,但随后,警方立马排除了酒驾、毒驾的可能性。并且,警方公布了宝马车内搜出的用锡箔纸包裹的1公斤多白色粉末为玉米粉,而非此前传言的冰毒。

 

毒驾是一个法律规制较弱的点,所以,从舆论担忧的点来看,对于“宝马+冰毒”的组合,既表示惊恐又似乎愿意相信。一旦警方排除其可能性,舆论会认为缺乏考虑,甚至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当然,这种带有阴谋论的质疑缺乏基本的证据支撑,怀疑者并没有能够目睹现场,也无法真正接触关键性的证据和证人,他们的推断基本是碎片化的、断裂式的。因为引发他们怀疑的,并非仅仅基于南京车祸事件本身,而是立足于对公权力的整体不信任之上。

 

这种不信任进而蔓延到对肇事者是否发生“顶包”上,包括为何要给肇事司机戴上头盔,以及车辆处于查封状态何以继续行驶等等疑虑纷纷弥散在社交网络上。面对外围碎片化的质疑,南京警方基本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回应,尤其是D N A确定肇事者无误一项,在对真相的解释上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只不过这样的回应的结论基本上是否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警方的结论因为不符合公众心理的期许,又制造了更多的“猜疑”。

 

但警方毕竟掌握了“硬证据”,所以,事故发生时的速度成为一个质疑重点。来自媒体对目击者的采访称,宝马车的时速达到了200公里,但警方却表示“一路上,他的车速确实要比身边车辆快一些,但并没有出现狂奔的现象”。对于“狂奔”这样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样的速度才算狂奔呢?警方的否认显得有些毫无必要,从视频上来看,没有狂奔的速度,何来对马自达2的拦腰冲断?尽管现场目击者对于200公里/小时的界定势必存在误差,但否认“狂奔”成为了警方回应的一个硬伤。

 

在这场惨剧发生之后,对于真相的渴求几乎驻留在每一个事件关注者的心中,实时的消息公开发布,这是极有必要的。毕竟,在一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即使是个案,也可以激发集体性的愤懑与不满之举。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关注悲剧的真相,但悲剧背后的社会心理态势,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加值得探寻。

 

分页:[1] [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冠县信息港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正。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