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魂张自忠 临清唐园好男儿
张自忠将军戎装像。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一周,我们迎来了两个非同寻常的日子:8月11日——张自忠将军诞辰纪念日;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两个日子,浓缩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家国信念,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特殊的历史节点,留给人们的是特殊的意义。70年前的胜利并未褪色,将军喋血战场,民族永志不忘。浴血之战,必死之心,以我血肉,壮我河山。英勇的事迹,注定光耀千秋,鉴往知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历史照进现实,75年前的殉国壮举,依旧有着现实警醒意义。用的是枪弹,靠的是血肉,拼的是精神。不屈的火种珍藏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胜利的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第一篇:尽忠报国
齐鲁仁德 燕赵侠义
抗战之魂张自忠 临清唐园好男儿
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故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至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上将之殉国,不仅是为抗战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为了发挥我国民族至大至刚的气节和精神。中国历史上,多少伟人名将,在抵御外族侵略时,杀身成仁、见危授命、张上将之殉国,便是发挥了这种民族气节的传统。这种死生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乃是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宝贵精神。
——周恩来《追念张荩忱上将》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六日《新华日报》
8月12日,位于临清市文化交流艺术中心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内,陆续迎来参观的群众。124年过去,这位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埋骨异乡的忠魂,依然活在故乡人的心里。
当天,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军分区政治部、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老促会和聊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聊城晚报承办,浦发银行聊城分行、福田商务汽车协办的“血脉聊城老区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张自忠将军故里。
家规严侍母至孝
一个影响了历史的人,最终会成为历史,并将为人们所铭记和怀念;探究他们的成长经历,会发现不屈的精神、坚毅的性格,从小时候就会显现——张自忠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8月12日,在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内,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会,向记者介绍了将军的生平家世。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临清市唐园村一望族。他的侄女张廉瑜曾回忆,五伯父自忠,字荩臣(后改为荩忱),乳名宝勤,1891年农历七月初七出生在张家正院东楼。
张自忠父亲名张树桂,任职江苏省赣榆县知县。张家是唐园大姓,田产无数。将军的曾侄孙张庆昌告诉记者,唐园及其周围土地,悉归张家所有。殷实的家境,让张自忠从小就有受教育的环境和机会。
张庆昌说,张家的家风严谨,一家人吃饭,老人不动筷晚辈不敢动。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张自忠,侍母至孝,为国尽忠。张廉瑜在回忆录中曾写道“伯父侍母至孝”。
那时,张自忠随部队驻扎在北京,母亲来京后,他用积攒下的钱给老人家买了狐皮袄、裘罗被和寿衣等,都很贵重。老人在北京住了一段,觉得不习惯,加上思乡心切,便嚷着要回去。张自忠不同意,但母亲执意要走,他只好答应。临行前,他让全家与祖母合影留念,未曾想车站一别竟是永诀。母亲返乡后的第四年就去世了,张自忠忙于征战,因未接到音信而没能回家奔丧。
少年立鸿鹄之志
据临清市唐园村老人口耳相传,张自忠小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东西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看到穷苦的乡亲们吃糠咽菜,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出白面馒头换人家的糠窝头。为顾全乡亲们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慷慨仗义、同情弱者是张自忠在年少时就显露出来的性格特征。
1908年,张自忠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每天的功课都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课余时间,他阅读了《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等书籍。书中关羽、秦琼和岳飞的忠义侠行及浩然之气,常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秉齐鲁仁德,兼具燕赵侠气,张自忠从小就立志,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他们那样侠肝义胆的英雄。
1911年张自忠考入天津政法学校,同年秘密加入同盟会。袁世凯的军阀柄政,革命党人惨遭杀戮的命运使他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才有取胜的希望。
1914年张自忠毅然投笔从戎,投奔到奉天新民屯第二十师三十九旅八十七团团长车震部,1917年经车震介绍入第十六廊坊混成旅(又称西北军)冯玉祥部队。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军中自强展英姿
冯玉祥先生是位善于治军的将领,更是位难得的“伯乐”。在其麾下,张自忠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作为老部下,将军一直用“先生”尊称冯玉祥。
起初,张自忠在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当时北方有名的劲旅)做见习官。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他,很快便崭露头角。不久张自忠由见习官升任排长。继而,他又被派到教导团军官队深造学习军事,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
时任团长的鹿钟麟将其树为“标准团员”,冯玉祥也夸赞说:“他非常勤学,对人处世都极其真诚友爱,又能刻苦耐劳,这时便显出他未来一定是个将才。”学习期满,张自忠升为学兵队第二连连长。在带兵训练中张自忠的带兵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就任连长三个月后,他的第二连便在全旅各连军事考核中夺得第一,成为十六混成旅的“模范连”。
将军殉国后,冯玉祥在痛悼文章中曾说,张自忠家境虽然很好,又是学生出身,但一点也没有浮华奢侈的习气。他在军中,同大兵一样吃得坏、穿得坏,上操、上讲堂、抬土、挑砖,“一切大兵能做的事,他都能做”。
将军殉国后,冯玉祥总结了张自忠的十四个“特长”,称其是“军人中的模范人物”。英勇果断、肯牺牲自己、吃苦耐劳、重视军民关系、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几十年出生入死,冯玉祥对这位“二十五年来共患难艰苦的老兄弟”了如指掌。
以身作则擅练兵
张自忠将军注重军纪、治军严厉,在军中素有“张扒皮”的诨号,他也曾说过:“我有个外号,就叫‘张扒皮’。但是如果我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也请你们来扒了我的皮!”
训练中,他秉承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特别强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并身先士卒。夏天天气炎热,地面像烙饼干锅一般上晒下烫,身上背着的行囊又重,张自忠和士兵一样赤脚行军,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拉下队伍一大截。
演习结束后,他的脚板早已经血肉模糊了。而在寒冬腊月,平地积雪很厚,张自忠就下令部队集合,官兵一律全副武装,将棉裤卷至膝盖以上,要脱掉鞋袜,不准戴手套,在雪地上开始行军和跑步。张自忠赤脚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跟在后面的士兵常常发现,在张自忠走过白雪上,总会留下殷红的血迹,因此,大家无不从内心里敬佩这位长官。到了1938年,将军一昼夜急行军180里,突破日寇圈套驰援临沂,可以看出这种练兵方式带来的实效。
张将军常说:“战争之事,兵之宗旨,以能效命于疆场为归属,应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精娴其技术,临阵才能有恃无恐。”本着这一原则,张自忠带出了一支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在抗日战场上成为了中坚力量。
(记者 封国栋 许金松)
相关文章
- 聊城市民踊跃献血支援天津
- 聊城:靓丽市容展新颜
- 聊城香江大市场交通环境改善
- 聊城空调安装工人:汗流浃背习以为常 高空作业家常便饭
- 大运河融汇当地文化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时代
- "神人"淳于髡:茌平两任知县先后为其建墓立碑
- 钟爱古琴汉礼 聊城两位姑娘传统文化情缘深厚
- 聊城热心市民踊跃献血 血站时刻待命支援天津
- “邮政杯”聊城市第三届网络作文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 聊城青年志愿者学习葫芦丝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