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忠时常拿出叔父带来的老照片看一看。记者 赵艳君 摄
这几天,已是花甲之年的王学忠,正在努力习惯用QQ聊天工具,和隔海相望的台湾亲人联系。因为,这一次可以再次知晓亲人消息,完全是网络帮的忙。
想想上月底突然而至的惊喜,王学忠和家人现在还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10月28日,王学忠的一个远亲来家里,向他打听了一件事,也正是这件事,让王学忠重新和远在台湾的亲人取得联系。
事情要从一则微博说起。
10月27日晚10时27分,新浪微博网友“@May左左”发布一则微博,大意是帮助其台湾朋友王学美寻找在聊城的堂兄,希望诸位网友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该微博经3万人转发后,最终被聊城日报网友“@乐活聊城”“@蒋家利的”看到,幸运而巧合的是,这两位网友中,前者有副古道热肠,后者刚好知晓相关信息。
就这样,在经过几番试探和确认之后,66岁的王学忠在与台湾亲人失联二十载之后,得以和隔海相望的他们再续亲情。
往事:西望乡关何处是 梦里家园路迢迢
◎有一种永恒的意愿叫做落叶归根
毫不夸张地说,王学忠叔父王立山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作为正规受训于南京黄埔军校的早期学员,王立山本身所具备的军事素质,无疑印证了黄埔军校强军强国、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初衷。
亲历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之后,上世纪40年代(约在1947年),王立山随国民党部门赴台,随后开始了与大陆亲人近半个世纪的离别。
王学忠说,去了台湾的叔父王立山一直未断回家的念想,虽然漫长岁月两岸相隔,不过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两地逐渐开放,开始衍生一批批来往于台湾与大陆间的探亲者。
可想而知,王立山就是其中之一。
1989年,在写信和聊城亲人取得联系之后,王立山随即从台湾乘飞机,飞抵大陆。虽然这中间仍需要转站香港,但时年已80余岁高龄的他,毅然独自开始了聊城寻亲的路程。
那个时候,交通并不像如今这样便捷,王学忠还记得,当年他从上海虹桥机场将年迈的叔父迎出来的情景——离别近半个世纪,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那个时候,好像除了抱头痛哭,便也没有了其他可以宣泄感情的方式。
这次探亲,王立山带来了一大本影集,里面有他和孩子们的合影,以及他们一家人在台湾生活的场景。当然,离开的时候,他同样也带走了聊城家人的一些照片,以备在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时候,能有所慰藉。
提及王立山的首次探亲,王学忠说,叔父在聊城待的二十天时间里,他们当时生活的小院子就没有停止过喧闹。来串门的四邻街坊,有叔父小时候的玩伴,也有不熟悉他的,但听说他从台湾来寻亲,都忍不住过来看热闹。
王学忠说,那段时间,为了宴请聚集而来的亲朋,他常常在家准备好几桌饭菜,有时候人太多在家里实在容纳不下时,他只得去饭店再订几桌酒席,以供亲友聚餐、叙旧。
此次探亲之后,王立山只身一人又返回台湾,但第二年,他再次带着小儿子王学臣回到聊城,王学忠说,“这一次,他是带着落叶归根的念头回来的”。
正如王学忠所说,再次回到故乡的王立山,彼时身体状况已经不甚乐观,他明白自己的情况,他再次回来的目的,就是为自己寻一处百年之地。
后来,虽然王学忠和其他亲友带他看好了一处合适的所在,但最终因为种种突发因素,王立山落叶归根的念想,终归成了一种期望。
缘起: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有一种难解的情结叫做隔海寻亲
事实上,在王立山第二次来聊城探亲返台不久,就病重卧床不起了。
当时,从台湾寄来的书信中,得知叔父病重消息的王学忠和其他亲属,便准备飞台湾处理相关事宜,那时,家境都不算富裕的几个兄弟姐妹,同时为王学忠的长兄,凑足了去往台湾的相关费用。
但是,正在大家写回书信等候台湾的确切消息时,信件不明所以地被打回来,自此,所有联系全部中断,这一断,竟是二十余年。
王学忠说,家里的亲朋都为不能去送别叔父,感到万分遗憾。想起叔父两次回家时,自己带他们去往大陆各地游玩的情景,王学忠不住感叹,两岸亲人曾经隔海相望的思念和无奈。
王学忠介绍说,叔父王立山离开家乡上战场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
他所知道的叔父王立山,曾经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中,他和妻子结缘于大陆,后来一同去往台湾,但妻子后来不幸因病离世。而后,王立山又在台湾当地,寻得一位高山族姑娘组成家庭。
两人共同育有四个孩子:王学忠、王学良、王学美、王学臣,巧合的是,王立山的长子也起名为王学忠,虽然多年隔海相望难以团圆,但只从这一点来看,他和家人仍然心意相通。
此次在微博中拜托朋友寻亲的,正是王立山唯一的女儿王学美,在和堂兄王学忠取得联系之后,王学美在和对方QQ聊天时,第一句话说的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作为王立山子女中唯一的女孩,王学美颇得父亲疼爱,父女感情一直非常好。王学美说,在父亲临终时,一再念叨这句话,她明白,父亲是想让她找到远在聊城的堂兄,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所在。
作为女儿的王学美,心里自然明白父亲落叶归根的心意,虽然父亲最终并未魂归故土,但她尽力想将父亲心念故乡的心意继续下去。
因为,在10月中旬的时候,王学美拜托广东东莞的朋友“@May左左”,帮其寻找失联二十余年的聊城亲人。
寻亲: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有一种无私的帮助叫做竭尽全力
毫无疑问,作为朋友,“@May左左”最终不负王学美所托,确认双方都是对方想要寻找的亲人之后,“@May左左”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她说,她为朋友寻亲成功感到高兴,同时,更为聊城诸位网友的热心深为感动。
在和记者的数次沟通中,“@May左左”连称,整个寻亲过程出奇的顺利,这是她最初没有想到的,而且,她一再请求记者,“要好好感谢新浪微友‘@乐活聊城’和‘蒋家利的’”。
事实的确如此。
10月27日晚10时27分,“@May左左”发布第一条寻亲微博:本人受朋友之托为其寻根。朋友王学美是台湾高雄人,祖籍山东聊城。朋友父亲逝世前告诉她,聊城有她的大堂兄王学芝、三堂兄王学忠。他们(王学美和其堂兄)未曾谋面,但血浓于水,求根欲望越发强烈。但是时隔二十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上仅有二十年前的旧地址。希望好心人能提供线索,帮帮忙。重谢。
微博发布后,很快被2.9万余人转发。
事实上,在发布这则微博前,“@May左左”曾经致电城区一派出所寻求帮助,虽然事后有位自称王家后人的女子打电话确认,但最终因为信息不匹配,而宣告失败。
没想到,事情突然在10月28日有了转机。当在新浪微博中有意识关注了聊城当地媒体和一些聊城网友后,事情便出奇的顺利起来。
先是网友“@乐活聊城”利用当天中午下班时间,去了古城区(曾经书信往来时提及的老地址馆驿街18号)拍了一些照片传给“@May左左”,当然,因为王学美并未到过这里,她一时无法确定照片中的地方,是否为父亲曾经生活的地方。
10月28日一早,聊城日报记者发现这条微博后,立即在聊城日报全媒体信息平台上发布了这条消息,相关记者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台湾同胞聊城寻亲”这一消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迅速传播开来,聊城众多网友积极参与,掀起了一场爱心接力。
紧接着,网友“@蒋家利的”翻看聊城日报记者发布的微博时,对微博内容中提及的名字“王学忠”颇感耳熟,他依稀想起自己的岳母有个远亲,就叫这个名字,而且所住地址也是出奇的相似。
见此情况,他马上致电岳父进一步核实王学忠的相关信息,并建议老人亲自去往王学忠家中,最终凭借王学忠珍藏的叔父探亲时带回的老照片,让两岸亲人得以相认。
“@May左左”说,整个寻亲过程中的种种巧合,实在是一种难言的缘分。而这样一件看似平凡微小的事情带来的温馨,将会在每个当事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
如今,王学忠时常在QQ中和堂妹聊聊家常,他说,曾经看到新闻中台湾地震时的场景,他们会在心里默默地为那里的亲人祈福。
得知双方都生活得淡然幸福时,王学忠和王学美心里都为此颇感欣慰。而今,他们正在商量找个合适的时机见上一面。
(记者 赵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