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崭新的乒乓球台( 后排左起吕保友 吕保龙 前排左起 吕心宝 吕心同。采访当日,吕保安不在家。)
近一个星期来,东昌府区沙镇镇吕集村,这个以养殖蘑菇小有名气的村庄,有两个地点每天都热热闹闹。
这两个地点,一个是村里的老年俱乐部,一个是位于村头的体育活动中心。
老年俱乐部里,熙熙攘攘。有老人下象棋、有年轻人打乒乓球,有一群孩子在玩玩具。
体育活动中心里,不少村民在打球:既有篮球,也有乒乓球还有羽毛球。
无论在老年俱乐部还是在体育活动中心,里面的乒乓球台、象棋案、篮球架都是崭新的。
其实,这两个地方,原本已经闲置。这次能够利用起来,多亏了村里的五位青年。
原状
一处临街院一所老学校闲置已久
其实,现在的老年俱乐部,之前是一个五保户老人的家。这处宅院紧邻村里的一条公路,已经闲置了三年。
吕树龙已经担任了35年村主任了。他告诉记者,2010年的时候,村里和民政部门共同出资,为那位五保户老人翻盖了房屋。
“以前是土坯房,住着比较危险,就翻盖成了土坯房。两间正屋,两间偏房,一共四间。”吕树龙说,“房子盖好后,老人家住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从那时候起,这处宅院就闲置了。”
而现在的体育活动中心,闲置的时间更长。原来,这个拥有两排房子的大院子,以前是个中学。
在吕树龙的记忆中,2000年左右,这所中学就被撤销了。撤销之后,变成了管理区的办公场所,后来又成了一家饭店。“饭店不干之后,就闲置起来了,到现在已经四五年了。”
看着闲置的一处临街宅院,还有一处闲置的老学校,吕树龙一直考虑把他们利用起来。但是,一直没有好的机会。
直到今年五一前后,村里五位年轻人找他商量一件事,说是这几年挣了些钱,要给村里做点好事。
这位年轻人,想先给村里添置一些文体用品。他们也认为村头的老学校不错,可以改成体育中心。
五青年的想法,正好解决了闲置问题。吕树龙立马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会,大家一致支持五青年的做法,并且提出可以将那处临街的宅院改成老年人活动的地方——这处宅院在村里,又挨着一条公路。
这五个青年,是吕保友、吕保龙、吕保安、吕心同和吕心宝。
想法
生这里长这里得为这里做贡献
这五个青年,年龄都在30岁上下,都是土生土长的吕集人。这些年,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挣了钱,想着回报村里。
其实,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感人——“我们生在这个村,长在这个村。这几年日子好过些了,就得为村里做点事。”
吕保友,今年31岁,有三辆建筑工程车,往建筑工地运送土方、沙石料等。初中毕业后,外出打了几年工。结婚后,留在了家里。在亲戚的带动下,开起了建筑工程车。
吕保龙,今年31岁,大棚里种着蘑菇,还有八台冲床。初中毕业后,一直干冲床。
吕保安,今年30岁,有八九台冲床。采访当日,他到河南送货去了。初中毕业后,打了几年工,然后开始干冲床。
吕心同,今年32岁,养了40多只黑头绵羊,同时也在一家农机配件厂担任技术指导工作。自从初中毕业,他就一直从事冲床生意。
吕心宝,今年29岁,在村上开了一家饭店,同时也做着钢材生意。初中毕业后,先在外边打了几年工。
这五个年轻人,是一块儿长大的,也经常聚在一块儿,是非常好的朋友。这几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都挣了些钱,便一心一意地想着为村里做一些事情。
但是,一开始,他们没想好该做些什么。今年五一前后,他们终于知道能做些什么了。
吕集村距沙镇大概五公里,周末的时候,村里的孩子都去镇上打球。“现在车多,去镇上打球的孩子年龄大小不一,既不方便,又有一定的危险,那就干脆给村里添置些文体用品吧。”
行动
买了近两万元的文体设施
说干就干,五个年轻人凑了钱,到聊城城区去购买文体设施。
这一次,他们买来的东西可不少:一套篮球架、两张乒乓球台,一套羽毛球网,三套石桌凳——其中一套带象棋盘、还买了一部分关于农业技术的书籍。
不仅这样,他们还买了不少羽毛球、球拍以及乒乓球和球拍,还有象棋、扑克、音响和一批孩子的玩具。
篮球架,安放在了老学校里,那里有场地。同时,还放置了一张乒乓球台和羽毛球网。于是,这所闲置已久的老学校变成了吕集村的“体育活动中心”,对村民免费开放。
那处临街的宅院,就变成了吕集村的“老年俱乐部”。大门口两侧,放置了两套石桌凳,其中一套刻有象棋盘。另外一套放在了屋内,同样可以下棋打扑克。
一张乒乓球台,放在了院子里;一间屋子,成了图书室。除此之外,他们还购买了不少儿童玩具,供孩子免费使用。
五青年也知道,现在村里的生活水平高了,村民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多了。所以,他们还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
五青年说,他们现在正在积极动员村里的女性学习健身舞。在他们看来,健身舞简单易学,既能健身,又愉悦心情。“只要大家把思想放开,跳好健身舞不成问题。到那时候,我们村就更热闹了。”
计划
能力范围内能添啥就添啥
购置这些物品,一共花了近两万元。而这一次,他们五个人凑了三万元。
现在,他们正和大家商量,再给村里添置其他东西。他们认为,钱既然拿出来了,就不能收回去,得全部花在村里的公共事情上。
他们最近的打算是,在老年俱乐部和体育活动中心安装两个“意见箱”,村民们有想购置的东西或者有其他意见,可以写成文字投进意见箱。
吕树龙告诉记者,吕集村有近1000口人,村子占地240多亩。如今,相关部门已经在村里安装了一批垃圾箱,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五青年还打算再添置一批垃圾箱,“这样,村里的垃圾就更好清理了。”
吕树龙说:“这些年,村里生活越来越好,风气也越来越正。村民都讲团结,大家都往好处使劲。我们村这五位年轻人,既是致富带头人,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这批文体设施刚刚安装利用起来,他们又有新的打算了:他们打算再购买一批书籍,增加大家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知识,他们知道,只有增加知识才能做新时代的农民;五青年还打算成立一个“老年人基金”,专门用于村里的老年人,“最起码,逢年过节的时候不能少了粮油”……
他们说,他们生在这个村、长在这个村,致富也离不开这个村,他们要为这个村做贡献——只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做多少做多少”。
(记者 王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