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叫响冬天街头 聊城有个“蝈蝈王子”
首页 > 冠县新闻 人气:131 日期:2014/11/27 16:13:42
文章正文




蝈蝈吃食。记者 胡惠清摄




 “蝈蝈王子”姜怀磊和他的蝈蝈。记者 胡惠清摄



  对于很多人来说,蝈蝈的叫声意味着夏季的开场。在浓荫下、在田野间,蝈蝈陪伴着许多农村孩子成长。对于不少人来说,蝈蝈的鸣唱声是童年夏季最美的回忆。可是,你是否知道,蝈蝈并非夏季独有。如今正值寒冷的冬季,蝈蝈依然在街头鸣叫,赏玩冬蝈蝈已经成为一些市民冬日里的一大消遣。


  11月25日下午,聊城古楼街道办事处贾庄村的一座平房里,蝈蝈叫声正盛。每到东昌大集,“蝈蝈王子”姜怀磊总要整装好一两百只蝈蝈去赶集,冬蝈蝈的叫声在集市上吸引了许多关注的目光,而一只操着“蛤蟆口”嗓音的冬蝈蝈甚至能卖出近千元的高价。


  冬蝈蝈缘何集市受捧?蝈蝈有哪些脾性?“蝈蝈王子”为何对蝈蝈痴迷?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闹市 怀揣冬虫听叫声 冬蝈蝈叫响集市


  农历逢四逢九是东昌大集开集的日子。11月25日,农历10月初四一大早,姜怀磊便在古楼街道办事处贾庄村的一座平房里忙活开来,收拾工具、装好蝈蝈——他要赶早去集市上卖蝈蝈。


  “冬蝈蝈可比夏蝈蝈娇贵,一只能卖好几百。”姜怀磊说,如今买冬蝈蝈的人不在少数,“怀揣冬虫听叫声”是不少人冬日里的一大乐趣。姜怀磊告诉记者,温度低的环境下,蝈蝈不会发出叫声,一般温度达到20℃到30℃,蝈蝈才会发出悦耳的叫声,所以,想听冬蝈蝈的叫声,要把它揣在怀里,用体温让蝈蝈发声。


  一只蝈蝈能否卖出高价,除了要看蝈蝈的个头、颜色、长相,最关键的是听蝈蝈能否发出悦耳的声音。而所有的声音中,具有“蛤蟆口”的蝈蝈最为难得,因此卖价最高,一只品相好、膀子长、发“蛤蟆口”音的冬蝈蝈能卖近千元。


  姜怀磊告诉记者,他不仅要赶东昌大集,还时常到茌平、莘县、阳谷等县“赶场子”卖蝈蝈,有时还要到菏泽等地。虽然卖价高,冬蝈蝈仍然在集市上得到不少玩家的青睐。


  据介绍,自清代起,皇宫内外的官宦人家都喜爱聆听蝈蝈清脆的叫声,特别是在冬季里。每逢雪季,他们都要聚集在一处,把各自的蝈蝈摆放在温暖的房间里,一边赏雪,一边享受蝈蝈悦耳的歌声。这个习俗历经百年延至今日,如今成了平民百姓们冬日里的一大乐事。


  寒冬季节,草木凋零万虫俱寂,蝈蝈悦耳的叫声便显得生机勃勃。但赏玩冬蝈蝈的乐趣并不止于闻声,体色翠绿的蝈蝈在冬日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冬季节,草木枯黄,一抹翠绿能让人瞬间心情舒畅起来。”姜怀磊说,这也是翠绿蝈蝈冬季受捧的主要原因。


  生长 四十九天长成虫 鞘不顺白忙一场


  如今,蝈蝈成了姜怀磊生活的重心。


  每年农历六七月份,姜怀磊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收集野生种蝈蝈,因为用野生蝈蝈配对生出的新蝈蝈在品相、发声等各方面更优。除了从蝈蝈逮手那儿收购一些,姜怀磊还经常亲自到山间地头去寻找捕捉,为此,他还去过泰安肥城的石庙山和南山等地。


  “初伏之前得收集好种蝈蝈,半个月后就得给蝈蝈配对产卵。”姜怀磊说。


  农历八月份最主要的工作是收集蝈蝈产下的卵,将卵放在冰箱中冰冻,然后再取出放在暖房(也称份房)中,一段时间后再置于冰箱中,反反复复进行七八次。“卵不经冬,不会生长。”姜怀磊说,只有利用这样一冷一热的巨大温差环境,蝈蝈才能顺利破卵而出,生长健康。


  一只蝈蝈长成虫需要七七四十九天,中间要经历七次蜕皮,最后一次脱皮称为“大鞘”。“如果大鞘不顺利,蝈蝈身体部位有残损,那基本上就是白忙活一场了。”姜怀磊说,蝈蝈成虫后,才具备赏玩价值,体态完整的蝈蝈才能卖出好价钱。一般国庆前后,第一批冬蝈蝈就可以面市,一直卖到腊月甚至是正月里,蝈蝈暖房才扣盆。


  姜怀磊告诉记者,对于一名蝈蝈养殖者来说,冬蝈蝈上市才是真正赚钱的时候。由于冬蝈蝈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因而一只普通的蝈蝈就能卖到上百元,而买家多为蝈蝈玩家。夏蝈蝈多从蝈蝈逮家处收购而来,市场售价在5元钱左右,主要是卖给孩子玩。两者价格相差大,因而,对养殖者而言,秋冬季节才是黄金时期。


  现在,姜怀磊要带着大批的成虫蝈蝈四处赶集,并且份房中还有三四千秧子(未成虫的蝈蝈)需要喂养,所以,这段时间,他常常忙到凌晨。


  禁忌 忌异味爱干净 暖房有讲究


  对于很多人来说,蝈蝈是一种把玩的宠物。可对于姜怀磊来说,蝈蝈却是需要倍加呵护的。


  姜怀磊告诉记者,对于蝈蝈养殖,祖师爷定下了一些规矩,这些规矩必须遵守,否则,将会影响蝈蝈的生长。而其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便是,“女子不得入暖房”。


  对于这一规定,很多女性同胞也许会联想到“封建思想”“女性歧视”等一系列字眼,可姜怀磊却坚持说这个规矩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姜怀磊告诉记者,暖房是培育蝈蝈的主要基地,蝈蝈破卵、蜕皮等生长过程都在暖房中完成,经大鞘成虫后才离开暖房。蝈蝈是一种非常干净的昆虫,它对自身所生长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而女子一般都有涂脂抹粉的习惯,这些脂粉会散发出香气,但这香气对于蝈蝈秧子来说,便是一种异味。接触这种异味,蝈蝈的生长则受到影响。


  姜怀磊介绍,这个规矩为行内人所熟知,并且,他也亲身见证过。他说,一般情况下,每天都有一百左右蝈蝈破壳而出,可是有一次,一位女士进了暖房,就在当天,只有一两只蝈蝈出壳,数量上差距巨大,随后的几天香气慢慢散尽,蝈蝈出壳量才慢慢恢复正常。


  此外,喝酒、吸烟后男士也不得进入暖房,否则同样都影响蝈蝈的生长。


  除了对气味方面的注意外,姜怀磊经常观察蝈蝈的举动及体色的变化,以密切关注它们的健康状况。


  “你看,这只蝈蝈不爱动也不爱叫,喂食也不怎么吃,应该是感冒了。”姜怀磊说,这种情况下,要让感冒的蝈蝈待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让它逐渐恢复,而另外一只肚皮上长了菌斑的蝈蝈,姜怀磊也对它进行了消毒处理。


  姜怀磊告诉记者,养蝈蝈最重要的是要每天坚持给蝈蝈喂食,有时是一小段胡萝卜,有时是一粒黄豆,工作看起来简单,他总是仔细认真。


  结缘 蝈蝈叫声悦耳 伴他度过童年


  在很多人看来,成天和蝈蝈打交道多少有些玩世不恭,姜怀磊说,他的父母就曾对他的工作表示极力反对,但是,姜怀磊说,这就是他的工作和事业,于是他仍在坚持。


  姜怀磊告诉记者,他自幼和蝈蝈结缘,蝈蝈陪伴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我第一次接触蝈蝈是我八岁的时候。”姜怀磊说,那时候,他的父亲在肥城一个煤矿上班,有一天,父亲的一位同事说要带他去找个好玩的东西,于是他跟着这位叔叔上了山,一直走了十多里地,才逮到一只蝈蝈。那时候已经是秋季,野生蝈蝈几乎找不到了。他捧着蝈蝈回家,一直听蝈蝈叫唤,觉得叫声非常悦耳动听。他说,那只蝈蝈在陪伴他一个冬天后在腊月里死了。


  自那以后,每个暑假,他都要去野地里或者山上去捉蝈蝈。上中学后,他回到老家东阿上学,一放暑假,他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坐船渡过黄河,到老东阿镇那儿去逮蝈蝈,一次逮上十几只,养在家里能叫唤一个夏天。


  后来他在一个厂子里工作,厂子效益不好,他便开始到各地零卖蝈蝈贴补家用。再后来,厂子破产了。他曾做过销售,在这期间,他一直兼职零售蝈蝈。几年前,他索性租了一间平房,专心做起蝈蝈养殖和销售,并且一直干到现在。


  出于对蝈蝈的喜爱,并且由于聊城只有他一个人养殖蝈蝈,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个“蝈蝈王子”的称号。“每当听到蝈蝈悦耳的叫声,我就感觉心情愉悦,和蝈蝈相处的世界,既简单又自由。”姜怀磊说,养殖、售卖蝈蝈虽然不能挣大钱,但是他觉得每天的生活充实自在,并且每天都是和自己喜欢的事物打交道,所以,他觉得很满足。


  姜怀磊介绍,因为现代农业普遍使用农药,农药散发的味道对蝈蝈生长极为不利,因而野生蝈蝈的数量大大减少。而给蝈蝈配对必须要野生种蝈蝈,对此,姜怀磊也存在一定的担忧,“以后收集种蝈蝈有可能只得去大山里面找。”


  (记者 胡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