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这篇文章 匆匆这篇文章读给我听 无论你有没有玩《王者荣耀》这篇文章都值得一看!
首页 > 明星八卦 人气:137 日期:2017/4/2 23:22:36
文章正文

无论你有没有玩《王者荣耀》这篇文章都值得一看!一鼓作气这篇文章 匆匆这篇文章读给我听

时评: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

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这样的角色错位会不会让你大吃一惊?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

数据显示,这款手机游戏的玩家过亿,连小学生也在玩,2016年全年收入为68亿元,占2016年手游总收入的17.7%。在这一连串傲人业绩背后,不得不让人思考,游戏应该怎样去弘扬传统文化,应给孩子怎样的历史观?


有名无实,内容空心化

“诸葛亮是一名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他的技能一旦精准命中敌人,都将获得谋略刻印,谋略刻印达到5层时,会召唤5颗法球围绕自身,自动攻击附近的敌人,造成高额伤害。”这满是游戏术语的介绍,与诸葛亮的智者形象相去甚远,只作为一个游戏角色的代号。

像诸葛亮一样,在《王者荣耀》中,截至目前一共出现了60多个中国历史英雄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名字。李白、赵云、孙悟空、墨子、庄周、狄仁杰、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不仅穿越时空,一起“混战”,而且所有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无实。

《王者荣耀》中的诸葛亮形象

虽然这款游戏官方提示面向16岁以上的玩家,但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平台上的《王者荣耀》年龄分布,却是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高达54%。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都热衷于玩这款游戏,他们表示十分担忧,这些小学生都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让游戏先入为主,形成了对历史人物的角色定位,就算以后学了真正的内容,也会像白纸乱涂了色彩,即使再擦掉仍会有印迹,会对历史有误读。

手机游戏管理应精细化

作为一款现象级游戏,《王者荣耀》为什么非要用历史人物作为游戏的角色,而不多花一些时间去研究和命名一些新的名字?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夏烈分析,一是历史人物没有版权,可以无成本、无纠纷地放心使用;二是历史人物没有距离感,能让玩家很自然地接受,可这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亲近感的同时,也要接受人物的基本史实。夏烈希望,游戏设计者不应只把精力和财力用于增加用户体验,让玩家“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游戏内容的研发,讲好故事,最起码要精心给角色取好名字,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IP”,而不是从历史中生搬硬套角色名字。

《王者荣耀》游戏界面

有人认为:“游戏就是游戏,就是娱乐,不能对它要求太高。”还有一种言论这样说:“游戏从另一个角度激发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不必对游戏戏说历史大惊小怪。”对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盘剑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可以对历史进行艺术演绎,但我们这一代人对历史的演绎不应就是打打闹闹,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演绎历史,而应有底线和规则,无论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历史已经留存下来的真面貌;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已经作出来的结论;都不能改变已经由历史凝集的民族情感,不能让价值发生倾斜以至于崩坏。“说得重一些,随意涂抹和戏说历史,就相当于‘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1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新增网民中45.8%为19岁以下的青少年。“对青少年,游戏内容的审核应该比成人更严格,电视剧不能戏说历史,游戏同样也不能戏说历史。”盘剑指出,成年人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不太会有历史“错乱”的问题,但青少年历史知识还不丰富,游戏没有底线的戏说,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违背史实,编造情节,混淆青少年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可谓“误人子弟”。建议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除了对游戏进行事前审核外,还要加强事中监管,跟踪究竟是什么人群在玩,尤其要评估对青少年的影响。

《王者荣耀》玩家年龄分布

文化企业要有正确价值观

《王者荣耀》注册简单、操作简便,孩子只需要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对这个游戏的操作和流程了然于心。夏烈分析,《王者荣耀》迅速流行的原因,体现了这些年游戏产业的发展成果,制作水平炉火纯青,在赢利模式和用户体验上很成功。仅今年1至2月月流水就接近20亿元。

像《王者荣耀》一样,去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数据也很惊人,总规模接近1800亿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相关机构预计,到2019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

游戏产业快速增长壮大的同时,网络游戏“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助长“成瘾性消费”,也一直受到批评。盘剑介绍,近年来中央十分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提出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发行量、唯点击率,文化企业不仅要看经济指标,更要看怎样用精品去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社会贡献了怎样的正能量。青少年喜欢游戏,也潜移默化在接受游戏传达的精神文化信息,游戏的本质不仅仅是娱乐,还有教育、训练及信息传播的功能。作为文化产业门类的游戏也应该发挥游戏的这方面功能,不仅要加强娱乐游戏正能量,而且要注重以传播知识、训练能力为目的的应用游戏的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产业的重要作用。

如果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你会怎么写?

高考党们,这种话题性的作文,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在你下一次的模拟试题中,一定要想想,如果这是作文材料,你会从哪个角度立意?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材料,如果你有自己独特见解,那就快在页底评论中发表你的见解吧!

网友怎么看?

相关素材

不要乱教小学生,游戏人物一定要和历史匹配?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我想不仅仅只是它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应该还有教育。电子游戏,经过四十多年发展,早已拥有亿万用户,其交互式的体验感参与感,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自我实现,现实中的梦想渴望去游戏中实现,游戏中的行为渴望在现实中圆满。游戏,一直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手游市场的爆发,让玩家越来越低龄化,家长担心网瘾的同时,也担心其背后的教育意义。

王者荣耀是时下最火的一款竞技游戏,门槛低上手易超神快,成为聚会必备娱乐活动,但其英雄人物的历史观深受诟病,总是能够触动槽点,带来酸爽。网络上有这样一句吐槽--中国历史,毁于《王者荣耀》。

2亿玩家有1亿可能是小学生,他们还没有真正的学过中国历史

可能他们还不知道荆轲是才高八斗的男人!

他们还不知道李元芳是狄仁杰身旁的士兵护卫!

他们还不知道李白是唐代诗人,而不是长着狐狸耳朵的小杂种!

他们还不知道白起可是战国四大名将,而不是22世纪带着铠甲的怂货!

他们还不知道项羽可是西楚霸王,是24岁就把秦朝给灭了的男人!

他们还不知道花木兰是替父从军的战士,而不是穿着低胸的骚货!

他们还不知道蔡文姬不是无知的小孩,而是已经消失的大才女!

他们还不知道程咬金不是野蛮霸道的臭流氓,而是聪明的隋末将领!

他们还不知道嬴政可是第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人,而不是梳着白头发的小混混!

他们还不知道孙悟空是吴承恩笔下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妖怪,而不是你们说的普通猴子!

刺客荆轲变成女儿身,刘备的武器竟是火枪。对于一款小学生占据半壁江山的手游,人物的设定与历史偏差太大,不免让人担忧,就不能架空一个世界观吗。

知乎网友“好大的风”讲到这样一个现象。坐公交经过景点周瑜墓景点。一位年轻妈妈和自己四五岁的小孩科普和周瑜相关的历史。孩子立马来劲了,在公交车上大喊:周瑜是好人,我玩过!赵云是坏人!张飞是坏人!孩子的妈妈估计开始灌输民间传统价值观(类似于蜀国都是好人,魏国都是奸臣这种)。结果孩子不乐意,更加大声的喊:王者荣耀里面说过的!

那么,游戏人物设定与历史有误,你怎么看?

①它,不过就是个游戏而已

游戏背景的设定,是让玩家更快的进入情景去体验,《王者荣耀》的确借用了古人的名字,但是谈不上侮辱或者玷污。游戏毕竟是游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盈利,别想太多。

②游戏本就是说谎

俗话说:小说就是一种说谎。电子游戏又何尝不是呢,都是虚幻的,都是谎言,非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

讲真,王者荣耀除了部分性别错误,还原度还蛮高,比如李白确实是大唐第二剑仙,只不过写诗的成就太高。能一知半解地传承,总比十全十美地遗弃好。

③纠结这个,闲的蛋疼

真喜欢这些历史人物和其生平的人,长大后一定会去了解和探索的。就像真正喜欢《三国演义》的人,有几个不去看看《三国志》的?而那些只愿意看演义的人,人家乐在其中你又何必非要告诉人家这不对那不好干嘛?

你说误导,其实被电视剧误导和被王者荣耀误导没有你想象得差别那么大。

④只有我觉得挺好的吗

没有王者荣耀,小学生知道高渐离?小学生知道庄周?小学生知道钟无艳?小学生知道白起?小说,游戏都是个人兴趣,没有人会当做历史教科书,哪怕是小学生。相反,小学生上历史课觉得很枯燥,突然在游戏里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物,还会加深印象呢,再说,人都是会长大,有些道理长大就会懂了,不必瞎操心。

有一句歌词写的好,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故事里的事许是从来没有的事,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

游戏和教育结合 北美高中生未来通过打游戏学习历史

2016年6月24日消息,随着时代的改变,更多新颖而又创新的思想被融入进教育中,首先便是智能硬件先行走进课堂,现在一种游戏+教育的全新模式将在未来走进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中。

2K和Firaxis宣布将于一家非盈利教育企业GlassLab合作,开发一款教学版《文明5》并于2017年秋进入北美的高中课堂。借助这款游戏软件,学生们通过打游戏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

开发者表示,教学用的《文明5》将教会学生严谨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他们也将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学生们将在游戏中学会思考、评估不同的经济、科教政策,也将直观地感受到在采取这些策略时可能产生的相应后果。

美大学“三国杀”选修课名额紧俏 借游戏学历史

2012年8月17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风靡中国留学生的纸牌游戏“三国杀”,被美国柏克莱加大列为选修课程,于8月30日开课。课程结合中国历史和现代流行文化,学生将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看三国电影和玩“三国杀”游戏,从而认识三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每周两小时两学分

这个甚有噱头的课程,全名叫“探索三国:经典中国小说与三国杀纸牌游戏”,上课时间是逢周四下午5到7时,有两个学分,由柏克莱法律教授Robert Berring监督,三名学生Trevor Chou, Darian Ng及Katherine Pan 负责授课。

课程主旨是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课程主要教授三国时期的历史,并把这段历史与当下的流行文化如书本、电影和游戏,联系起来,希望让学生以活学活用的方式,掌握这段历史。老师在课堂中会讲述三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如黄巾起义、赤壁之战和王允巧使连环计等。

除了阅读《三国演义》和看相关电影外,课堂更会让学生学习及参与玩“三国杀”游戏,从而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对现代流行文化所做出的影响。

“三国杀”的玩法,与游戏Bang!的模式类似。不一样的是,在“三国杀”中,每名玩家须扮演小说中的武将像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和诸葛亮等,而每个武将都有其独特的技能和武器,让学生可以藉此以趣味形式加深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学生需在课程完结前交论文,论文占总成绩25%,出席率和课堂讨论各占60%和15%。

在柏克莱加大中,一个学生组织Decal专门让学生自行向学校申请开设课程。这些课程须有一名教授监督,有学生自行任教担任老师。这一学年,“三国杀”课程与其它如“蝙蝠侠为美国式神话”等约一百个课程,一同被列为推荐选修课程。不过“三国杀”课程的选修名额只有30个,先到先得。

柏克莱加大毕业生萧颖晓表示,DeCal组织一向有提供另类的有趣课程,如一起讨论哈利波特等。因此,她觉得教授“三国杀”很有创意。而且无可否认,“三国杀”是一个要动用很多脑汁的游戏。

加入高中升学交流群 请加院长微信号:longrich0808 一站式解决志愿填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