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大典翻译 香港清明祭祖大典 从清明看各国祭祖文化,画风差异太大!
首页 > 明星八卦 人气:108 日期:2017/4/6 12:54:54
文章正文

从清明看各国祭祖文化,画风差异太大!清明祭祖大典翻译 香港清明祭祖大典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自周朝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清明节是祭拜先祖,缅怀先人的日子,人们通过扫墓的方式,表达对亲友的哀悼和追思,同时也寄托对生者的平安祝愿。其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会有类似的纪念习俗或活动。

扫墓,一场集体心理治疗仪式

美国并没有统一祭扫的节日。更多时候,人们会跟随自己的意愿,去纪念逝去的亲人。他们会选择逝世周年的纪念日、逝者的生日、或一起度过的有意义的日子,作为他们看望已故之人的日期。

他们会带上当季的美丽鲜花,或是亲人们生前喜欢的东西,来到墓地前看看,安静地消磨时间;或只是静静地席地而坐,倾诉自己内心的思念。

眼泪

无言

温度

如果真要找出一个相似的,集体纪念逝者的日子,那就是“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了,更多时候会被翻译为“国殇日”。

美国南北战争中,无数将士在战火中阵亡。战争结束,南部许多家庭开始祭奠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他们不分南北,在春季,为双方死者的墓地奉献鲜花。北方人为此深受感动,将这一举动视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1868年,5月30日这一天被正式批准为向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士兵们敬献鲜花的日子。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时间改定在每年5月最后的一个星期一,并纳入美国联邦的法定节日。

此后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现役军人和老战士便排成长长的队伍前往墓地,鸣枪向阵亡将士致意,吹响军中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各州或各地还会举行规模不等的纪念仪式,向当地的阵亡将士墓前献花或插上一面小国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祭奠所有的战争死难者,后来在民间又逐渐发展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亲人。

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国殇日的祭祀活动已不仅仅存在于家庭层面上,而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表达了一个国家对于阵亡将士的尊重和纪念。相较于中国的民俗观念,更多了几分严肃的政治意味。

但同时,对于中美两国的人们而言,节日都只是一种建立回忆的方式,企图在自己的心中,保存住对方的某种特质。

清明,在感恩中负重而行

对于中国人而言,清明节不仅仅为怀念先祖,还意味着万物清明之时。相比于单纯的缅怀过去,它更有承前启后的含义。祭奠清明,象征着“遗传”的感恩,对逝者的追思,对死亡的哀悼,都让人们更好地珍惜身边活着的亲人,更好地面对未知的未来。

传统儒家的眼中,所谓“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这其中体现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和谐,以及对于亲人、家庭、国家所需要展现的忠、义、礼、孝的传统美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的清明,在于内省,要求人们保持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清净明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形象行事,因此不能尽情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而清明给了我们一个复得返自然的机会。暂停追逐的步伐,抛下沉浸的迷茫,回归最自然本真的思考,不仅仅可以抒发情绪,抚平哀伤,更能从中提炼和净化自我。

今时今日,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人们渐渐失去了安静聆听和平静倾诉的能力,爆炸式的信息充斥着生活,快节奏的生活催促着前进,在琐碎的朋友圈点赞,蜻蜓点水的生疏寒暄中,消磨了彼此见面的热情。

而清明节的祭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一种和已逝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通过一种天涯远方也归去的方式,把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

这样的节日总会引发人们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更多思考。渚涯重望时,东风欺客梦。烟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总是甘愿为这一响怅然消去几分春回大地的轻浮。

生命的思考,永不止息

关于生命的思考,从来是这个世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不止中国和美国,日本、瑞典、俄罗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着形式各异的“清明节”。

日本盂兰盆节

日本盂兰盆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人们会将先祖们的灵魂迎接到自己家中,供奉他们以示感谢。不同宗教装饰佛龛、迎灵、送灵的方式都不同。

在盂兰盆节期间,日本各地多举办庆典祭祀活动,衣着翩翩,灯光闪烁,许多人穿着传统的服饰,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就是著名的「盆踊り」了,这也是盂兰盆节最出名的活动。

柬埔寨亡人节

柬埔寨亡人节是柬埔寨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的佛历10月1日至15日举行。和清明节更加不同的是,亡人节前后一共要进行15天。内容也要丰富的多,每家每户在祭拜先祖的同时,还会出去踏青、野餐、走亲访友,各地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俄罗斯降灵节

战斗民族俄罗斯其实也有一个“清明节”。16世纪末,俄罗斯东正教会确定了这样一个纪念死者的节日,其日期是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每年的时间也不固定,但通常都在4月底至5月初。

在这一天,俄罗斯人会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和祭奠。按照传统习俗,他们在墓前供上绘有彩色图案的鸡蛋,据说这样可以祈求保佑逝者,还要在墓地周围种上花草。

俄罗斯原生态彩蛋

和中国相比,俄罗斯人的清明节少了一份哀伤,因为他们认为,死者安息是莫大的欣慰,因此,在祭奠结束后,全家人会在墓前简单地聚餐,每个人都要饮上一杯伏特加酒,但饮酒时不能碰杯也不能说话。

而姑娘们会用一双巧手,将采集的柳条和野花编制成美丽的花环,花环被放置在解冻的河水中,随水漂流,象征生命生生不息。

法国万灵节

在很多欧洲国家会有万灵节,这也是纪念逝者的特殊日子。11月2日万灵节,人们会潜心祈祷,然后去墓园祭奠逝者和扫墓。因为他们认为,活着的教会信徒可以通过祈祷和积德行善帮助他们已故的家人和朋友早升天堂。

法国的民间传统是在这一天去墓地上献上鲜花,祭奠凭吊已故的亲人。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10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是凭悼者最多的地方。这一天还会放假,假期不止一天哦。

法国巴黎凯旋门

法国总统奥朗德(左二)参加纪念一战结束95周年的仪式

德国万灵节

在德国,万灵节则有更多的讲究。鲜花翠柏之外,人们常会摆上点有蜡烛的红色长明灯,象征永恒之光。据说,先前在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区,人们会用空心的萝卜或南瓜做灯,与如今万圣节前夜的南瓜灯颇为相似。

德国过万灵节的风俗因地而异。有些地方的人选择沉默的怀念,有些地方的人用开怀庆祝的方式怀念,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非常奇特的仪式。

德国摩塞尔河谷地区的人们在万灵节晚上要吃燕麦粥,说法是:吃掉几个谷粒,就从炼狱中救出了几个灵魂。为了使炼狱中的人凉快一些,人们把面粉撒在火上。炉火要日夜不停地烧着,可以让那些遭受“冷罚”的灵魂取暖;屋里要点上很多蜡烛,灯光通明,表示活着的人维护逝者的安宁。

墨西哥亡灵节

万灵节的传统保留至今,尤其是在墨西哥,人们将万圣节前夜、天下圣徒之日和万灵节三者合称“Los Dias de los Muertos”(死者之日)。

死者之日不仅仅是家人怀念已故亲人的节日,它还包含了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有人们装扮成骷髅和食尸鬼参加的壮观游行。还有一种著名的传统,就是节日狂欢者们把一个活人装进棺材,举行一个模拟的葬礼。

无论古今中外

集体式的祭奠作为一个节日

都用一种社会文化可接受的方式

帮助人们分享哀伤与思念

于个体而言

逝者终将安息,而生者负重前行

在精英说,读懂美国万象,读懂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