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贪官原型最全解析(严重剧透,慎点!)人民的名义丁义珍原型 人民的名义人物原型
集合了40多位明星演员的超强阵容,题材在网友眼里“很敢拍”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前天在湖南卫视正式开播。没想到的是,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主旋律剧”,在之前几乎零宣发的状态下,迎来收视开门红,且“观众缘”极好。
据CSM欢网全国网权威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开播首日就冲入CSM52城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前三。更令人意外的是,这部剧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引发热议——微博话题有7000万+阅读量,讨论21万余次。
这部没有刷收视率神器的“小鲜肉”、不是由网红级IP改编、甚至题材对于很多爱追轻松喜剧爱情向的年轻人来说会显得略“正”的电视剧,缘何首播就取得如此好的观众缘?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分寸”?一水儿能演“主角”的演员阵容又是如何攒出来的?
新京报独家采访该剧编剧周梅森、总制片人/导演李路、总制片人/演员高亚麟、主演陆毅,为你揭秘这部“神剧”的幕后。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是部什么样的剧。导演李路直言,这部剧就是想“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这次反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生态。”
在昨天播的第一集中,由陆毅饰演的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依法突击搜查国家某部委某处长赵德汉(侯勇饰)家,这位级别不高却手握全国资源审批重权的处长被人举报涉嫌贪腐。然而却牵连出一盘“大棋”……
许多网友之所以好评该剧,是看到《人民的名义》还原了“反腐斗争”的过程,这是公众“民心所向”,且剧中贪官之间的利益勾结描述毫无虚发,正如导演李路所说:
“《人民的名义》将开创反腐剧的表现深度和社会广度。纵深层面,从小官巨贪到副国级大贪,从基层好官到高层清官,纵轴上排布着形形色色的官员;社会维度方面,这部剧写了人物众生相,市民、官员、知识分子、商人。”
而除了题材上满足了公众需求,这部剧的演员阵容也是够扎实。一水儿平常都是电视剧里男主、女主的角儿一字排开,浩浩荡荡的汇聚在一部剧里,导致这剧海报设计也是颇头疼,戏骨多到演员都露不齐全脸。
所以关于这样一部自带诸多“热门话题”的剧,我们迫不及待想来揭秘。
创作素材源于真实案例?
“我去监狱和落马官员座谈”
据高亚麟介绍,创作《人民的名义》期间编剧周梅森“采访了大量的案例,去检察院体验生活,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翻阅大量案宗、卷宗,然后提炼采访,再开始做。”
新京报:为了写这部剧,你做了什么准备?
周梅森:我写这些腐败官员,没有把他们写成魔鬼,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我见惯了外面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员,但当他们一旦从云端掉下来,我很好奇,他们的心态会是怎样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提出要去监狱里,了解落马官员的生活。2015年,在最高检的陪同下,我去了南京的浦口监狱,与一些落马官员、检察院及驻监检查所的干部开了几个小型座谈会。
新京报:你见到的落马官员是怎样的?
周梅森:我见到的干部都是厅局级,在监狱里待了7到10年。他们都是在掌握实权的高危岗位上,比如县市的一二把手。极少干部是一上来就贪污,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为身边人出事牵涉进去。
侯勇饰演的赵德汉,是在首播集中被查的处长。
新京报:他们是怎样的心态?
周梅森:他们都很后悔。不是假装出来的,很真实,都悔不当初。
我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不值得”这三个字。官员们落马之后,如果能意识到自己为了金钱、利益而放弃操守,违背法律是不值得的事情,这样的忏悔才能打动我。
新京报:你的创作素材来源于哪里?
周梅森:在我的小说里,从老省委书记,到现任的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法院院长、市纪委书记,有一大批职务犯罪分子。为了还原场景,我还去了审讯室、检察院的检察指挥中心。
举个例子,我在剧里写,H省委常委、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老婆收了别人三张卡。这是南京市浦口区反贪局的一个真实案例。因为要买的衣服很贵,钱不够,这个官员拿了受贿的卡和自己的卡,检察机关的证据就这么落实了。
再比如,我在剧本开篇写贪污2.3亿的处长,是典型的小官巨贪,这个角色我参照了国家能源局原司长魏鹏远。他的材料在网上披露得非常详细,我不用采访他,也能以他为原型写出一个角色。
题材“尺度大”如何把握拍摄分寸?
“难的不是反腐尺度,而是法律”
在外界看来,拍摄反腐题材要考虑到审查、拍摄尺度以及能否顺利发行、播出等诸多环节的复杂因素,但在几位主创眼里,这些都不困难。
周梅森:以我过去的经验,这类政治题材的电视剧,审核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做《人民的名义》之前,我跟导演李路提前打了招呼,要做好删掉5集、改1000次的准备。但是,这一次非常棒,总局让专家们提意见,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
高亚麟:这个度有最高检把握,也有编剧周梅森老师。其实拍这样的剧,最难的不是反腐尺度的拿捏,而是法律。我们都是门外汉,法律程序是什么?戏剧创作中,一个戏怎样跌宕起伏不一样?不能太真实,写实就变成纪录片了;还要演绎,但演绎一定要在最高检严谨的办案程序之下进行,这是最难的。
这真得益于最高检派了大量专家,包括梅森老师常年对法律专业的了解,他在前期拍摄时几乎每天都坐在现场,跟所有的演员说;这个台词不能动,不能改。最高检的专家指导:这个要怎么表述,法律名词是什么,程序如何。
行业剧最难的是,你对这个行业的不熟悉,对于检察院系统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本身是伸张正义、维护法律尊严的,如果我们拍的剧在法律上漏洞百出,那不成笑话了?做得专业,观众又能看懂,是最大的难点。
40多位明星演员的制作大手笔?
“演员集体折上折”
为作品的质量考虑,《人民的名义》总体投资过亿,对于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来说,这笔投资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剧中的主要演员片酬也都是“打了折上折”的,导演李路说:“剧中一共有80多个演员,明星就有40多个。如果按照市场价,投资要在两个亿以上了。”
高亚麟:我们拍了113天,将近4个月,非常紧张。演员整体片酬只占了不到一半的制作经费,几乎回到我们很多年前做剧的水准,四六开。这不是我们的能力,真是要感谢所有的演员。没有一个讨论低于多少钱不行,什么毛病都没有。他们聚在一起,就是讨论剧本,这句台词怎么讲,那段戏怎么演,氛围特别好。
其实这部戏原先有很多投资方,当时所有的投资方都觉得有风险,包括投资太大。我当时就劝李路导演,这个剧一定要按照《北平无战事》来做,戏骨云集、超强阵容。我觉得就算赔,也要赔得明明白白,做一部好剧,值了。
横竖这个剧就不是小鲜肉的戏,是部正剧。所以要做出正剧的味道来,好剧本、好班子、好演员。任何一个作品,拍完都永远留下影像,你无法更改。有多少遗憾都不可逆转。所以在做的时候,就尽量减少遗憾。
这剧里优秀演员非常多,比如上面几位:张凯丽、张丰毅、吴刚、柯蓝…还有很多。
新京报:这40多位明星组成的演员阵容怎么组的?
高亚麟:凡是来参加这部剧,从张丰毅老师开始,到陆毅、柯蓝、许亚军、吴刚、侯勇等等,40多位演员,几乎全是友情价出演。这就像比赛一样,我们确定一个战略,觉得好演员只会跟好演员演戏,这是相互吸引的。
看这个剧谁出演,就会对品质有期待。他会演戏,就会有想跟他同台的演员,大家一块儿来比试比试。所以当格局形成后,已经不是说我们去邀请谁来,而是有很多演员主动请缨,一些女演员甚至不提价钱,都想来参演。
这些戏骨们都是志同道合,觉得是时候应该做一部像样的剧。
主演回应“太年轻”
“体验生活时很多检察官都很年轻”
陆毅饰演的检察官侯亮平算是男主,在与一水儿戏骨飙戏时,也有不少观众质疑“声音有点细”、“有点年轻,不太适应”。面对这些声音,陆毅笑言“我在这组里确实算是年纪最小的”。
新京报:有人说你嗓音有点细,拍这种题材的戏时会注意这个问题吗?
陆毅:我的声音会比较年轻,所以拍戏的时候会注意台词的发音偏沉稳一点,向前辈们学习,多用丹田发声。
但其实我想说,我饰演的侯亮平这个人很有层次,他是刚正不阿的检察官,但是也有调皮,比较猴精的那种劲儿。而且我去最高检体验生活也发现其实现在的检察官都是很年轻的,所以我也是按照年轻化的方式去演绎的。从最基础的信访部门,到电话热线我都去体验过。他们都是状元、博士这种级别的人物,非常聪明,而且很年轻,我觉得他们才是我们的国民偶像。
新京报:作为实力派演员和一群实力派演员飚戏过瘾吗?与他们最过瘾的一场戏是?
陆毅:我是剧组里年龄最小的男演员,和前辈们一起合作真是受益匪浅,他们真的个个都是演技派,而且我们拍戏非常辛苦,常常拍夜戏。虽然他们年纪大,但实际上都特别能熬夜,特别能吃苦,而且他们都是一秒就入戏的状态,非常专业。最过瘾的一场戏就是开始我和侯勇老师的对手戏,我们会相互刺激,我和他快节奏的进行了三场对峙,让你感觉自己真的是检察官在办案抓人,特别紧张刺激。
新京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剧,也让很多观众想到《永不瞑目》,有网友形容“肖童如璞玉,侯局如锋刃”,你自己觉得有什么变化吗?
陆毅:感觉没什么变化,就是从那时候成长过来了。内心的追求是一样的,老老实实做人好好演戏,但是变得更成熟了。这次我演的反贪局长这个角色我之前都是不了解的,只能从报纸媒体上了解,演了这个角色之后我更了解检察官了。
导演李路也点评了男女主演陆毅和柯蓝的表现:“体验生活时看到年轻的检察官很多都是高考状元,可以说都是精英,陆毅身上有这种气质。”在带陆毅去检察院体验生活时,老同志也喜欢,小同志也喜欢,他的年龄正好是跨界的。而女主演柯蓝在李路看来,身上高冷、聪慧的气质也很剧中人物非常符合。
至于男女主之后是否有感情线?陆毅说“比较特别,但我先不剧透了”。
为争取年轻观众下了功夫
“偷偷加了感情线”
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很多负责制作的“90后、95后”都喜欢上了这部作品,这也让李路感到很欣慰。“我原以为年轻人可能不会喜欢,但他们说看了以后完全是重塑三观,过去10年,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戏,常见的要么是婆媳,要不然就是玄幻仙侠二次元,很少切切实实表现当下生活的,我们希望让他们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真实的世界。”
事实上,在拍摄时,李路也特意加入了时代感比较强的形象,也是希望从另一方面拉近年轻观众。“因为周梅森以前作品里很少出现情感和家庭,比如领导一般都很少涉及家庭生活,这次我们都设立了感情线。”
在李路看来,与年轻一代观众的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
而高亚麟对“吸引到年轻人”表示很意外:“说实话,我们很担心90后会不会爱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其实《人民的名义》还有个同名话剧,在保利剧院演出的时候,也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事实证明反馈不错,看来无论90后、80后,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
主创们的心愿
“希望它像天气预报警醒你别往雷雨里去”
周梅森曾说这部剧汇聚了他8年的“洪荒之力”。两年之内,他写完了30万字的小说,改写成60万字的电视剧本,还改编成话剧,共100万字。
高亚麟说这部花费了诸多人心血的《人民的名义》其实只想它有一个意义:“我觉得每一个检察官,除了正义感,身上还有悲悯情怀。他们并不是办案后觉得大快人心,而是觉得人性复杂,惋惜和痛苦。一些贪官一开始也是人才,但最后跑偏了。我们拍这样的题材也是警醒,像报个天气预报,告诉你前面有雷有雨,大家不要往那儿去。无论是国家培养,还是个人对家庭的责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能起到劝阻的作用。”
噢对了,高亚麟还再三保证,这剧绝对不会烂尾。
新京报记者 刘玮 张坤玉 凌晨 付姗 编辑 田偲妮
观点:《人民的名义》热播,是因为现实题材剧太少
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近日开播,第一集虽然遭遇“中国VS伊朗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2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据统计,收看人数(含网络)高达3.5亿次,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也加入观剧大军。
此剧由作家周梅森编剧,张丰毅、陆毅等组成明星阵容,但其真正的号召力恐怕还在于“反腐”。反腐题材广受欢迎,这其实早在10多年前的反腐剧热潮中就得到了证明。
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惩治,极大改善了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此时,推出一些反腐败题材的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反腐败重要性的认识,巩固反腐败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文件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总局共立项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分别是《人民的名义》、《打虎上山》、《天网行动2015》、《反贪风暴》、《高位》、《利剑出击》和《悬崖边》。这些反腐败影视剧,同样值得期待。
反腐题材影视剧通过对腐败黑幕的“暴露”,可以为人们打开一扇观察现实的窗口,更好地思考现实。这是现实类影视剧题材对于国家变革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实影视剧市场也亟须一场供给侧结构改革。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有些类型的作品供给严重过剩,有些则严重不足,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盘点一下荧屏,多年来一直被“辫子戏”、抗日神剧、宫斗剧、玄幻剧统治着。相形之下,有深度的现实类题材,并不多见。观众喜闻乐见的没有,早已腻味的摆脱不掉,此种情况亟待改变。
不是说抗日剧、宫斗剧、玄幻剧不能拍,而是不要粗制滥造且供给过度,弄得人们倒胃口。要多一些包括反腐剧在内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最终实现题材结构上的多样化,满足人们不同的兴趣和偏好。
改革需要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现实是人类的本性。目前,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表明,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太少了,应该增加市场供给,满足民众需求。
人们希望反腐败搞得好,这是反腐败影视剧获得欢迎的原因。人们同样也期待社会其他方面能够得到改善。
好的现实类影视剧可以涵养人心。改革正处在深水区,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大家对现实问题的观念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思考明白了,国家往好的方面变革,也就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