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有什么意义,一位老师道出的心声刷爆朋友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400字 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现在许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成绩的重要性要强过于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我们崇尚的教育就是那冰冷的分数吗?当然不是,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呢?
▼下面这位老师的自白给出了我们答案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我是一名英语培训师。我培训的学员少说也有15万,我曾经教过考研全市第一的学生,我每年通过听我课而通过四六级的人数那是不计其数,同学们都很信任我、爱戴我,叫我小董老师,我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个称谓。
有一次,我在讲四六级翻译的时候,讲到林语堂先生如何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讲到许渊冲先生如何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译成“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时,我不禁手舞足蹈,作为老师的自豪感爆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底下有一个女生,直接质问我说:“你讲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能提分吗?你就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我自认也算伶牙俐齿,但是,在那一刻,我竟无言以对。是啊!她说得对,没用,不能提分。但是,亲爱的同学,我并没有在浪费你的时间.
因为刚刚那一刻,我不是在教你怎么考试,我是在做教育。
教育,它到底还有啥用?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实用的知识,因为如果单纯只是拼知识、拼记忆,我们已经输了。
人工智能,聪明过人;
网络信息,知识过人;
电脑反应,敏捷过人。
我们现在已经听到了有的家长有这样的言论,说:“你看,现在这个语文历史,网上信息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数学物理呢,有人工智能,根本也不用算,翻译软件越来越高级,外语也根本不用学,教育,还有啥用?”
是啊!教育,它到底还有啥用?
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啊,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
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
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全是沙子,快回去吧!”
当然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能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为什么学生学了十几年,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其实,不仅仅是同学们,就我们老师也是一样的,因为追逐名利而失去了自我,也开始变得浮躁,考试前我们押题、我们预测,考试过后,我们又牵强地说,我们压中了多少题,有多少同学因为自己的学习之后,提高了多少分,营造出了一种老师高明、学生高超、家长高兴的其乐融融的假象。
当年,我对研究考试技巧,那也是乐此不疲:
“选项怎么选?
同学们记好:
三长一短选一短,
三短一长选一长,
齐头并进选2B,
参差不齐选4D,
对不对?”
同学们特别地买账,奉我为什么“考神”、偶像、人生导师。
慢慢地,
他们开始问我一些跟学习不直接相关的内容:
“老师,我不太想工作,那个,我看同学们都去考研了,要不我也去考个研?”
“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有点担心,我自己也有点害怕,老师你说我是出国还是不出国?”
“老师,我本科学的是经济,硕士学的是环境工程,你说我毕业之后,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老师,我以后应该做什么?”
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教了十几年,学生学了十几年,我们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西方的先贤们,早就提出过,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要去哪儿?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
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教育的民族
以色列、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教育是我们全世界学习的典范。
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课;在德国,中学生哲学是必修课。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我们看到日本的大学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学业之外,还要去参加茶道培训、艺术鉴赏这样的活动,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当时就问了一个特别经典的问题:“这有啥用啊?”那个日本的老师非常的淡然,说:“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才能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自己。”
是啊!不了解自己,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将来要做什么,如果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国家与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怎么会有在战火中依然强大的以色列?怎么会有在二战的废墟之上崛起的德国与日本?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是如此,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
早在我们文化的源起,就已经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文化的精神图腾,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擦拭,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教育就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并且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受教育者,要始终谨记,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但是,我会多讲五分钟。
我多讲五分钟的林语堂;
多讲五分钟的许渊冲;
多讲五分钟的王佐良。
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
这五分钟,我不教你考试,
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老师:我们希望的教育其实是这样
教育不是试卷上漂亮的分数,也不是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就是教育的目的吗?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这样说。
1.
南怀瑾:教育,先教做人
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
《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2.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与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磨擦者与被磨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
3.苏霍姆林斯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4.克里希那穆提:教育的意义就是消除外在及内在破坏人类思想、关系及爱的那份恐惧
难道受教育只是为了通过几项考试,得到一份工作?
还是为我们在年轻时奠定基础,以便了解人生的整个过程?获得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是必要的,然而这就是一切了吗?
显然,生命并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是极为广阔而深奥的,它是一个伟大的谜,在这个浩瀚的领域中,我们更有幸生为人类。
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谋生,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整个重点。去了解生命本身,比只是准备考试、精通数学、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我们尊重于原作者的版权,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
阅读
精选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