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调控满月 效果如何
北京"3.17"楼市调控满月:成交降温,官方发力购租并举
北京楼市“3.17”加码调控政策出台后,近一个月北京接连出招十余次,全方位封堵炒房漏洞的同时,也基于“住有所居”的根本诉求着力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同时,严查学区房炒作,过道房、车库房等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入学资格条件。
图为北京双井附近的写字楼和居民住宅楼。 中新网 程春雨 摄
一月出拳12次
据中新网不完全统计,3月17日至4月16日一个月时间内,北京出台了12项极具针对性的楼市调控政策,且均为“零过渡”的即日或次日落地,调控决心不言自明。
除开启“认房认贷”模式外,北京的调控重拳还包括缩小首套房贷折扣、修改非京籍购房纳税标准、明确过道学区房不予登记、商办项目限购、公租房专配“新北京人”试点等。业内人士认为,这封堵了在北京炒房的任何可能。
如今,京城楼市有何变化?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月18日至4月10日,北京所有物业签约5817套,环比调控之前成交量下调了19%。从数据看,由于网签数据的滞后性,实际市场成交或降温更明显。
多位房地产中介人员也告诉中新网记者,“来看房的客户明显少了,之前有购房意愿的也转向观望。”近日,记者在北京房山区多个链家中介门店发现,店内洽谈的客户寥寥无几,工作人员或聊天、或各自查看着电脑。
“预计4月下半月,二手房成交量或有五成左右的下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称,前几个月,北京出现了二手房价上涨速度明显高于新房的现象,所以,在调控加码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二手房市场。
民众在2017年北京春季房展会上的某楼盘展台咨询。 中新网 程春雨 摄
严查过道学区房
作为催热楼市的排头兵,学区房也成为北京打击炒作的重点。3月23日,北京市教委、市规划国土委、市公安局等部门联手,对不具备实际居住意义的过道房等异形房不予登记、不予落户、不予就近入学。
次日,链家、我爱我家、中原中介公司在西城区丰汇园等4个小区附近的10家中介门店因涉嫌“天价学区房”涉及的税收缴纳、违规代理、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
针对北京学区房的炒作问题,北京市教委也屡次出手。先是明令称“过道学区房”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而后,在4月16日发布的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中,提出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
在张大伟看来,上述政策无论是在房地产调控、还是在教育协调上,都是动了真格。政策非常有力度,对学区的结构调整依然是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