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赚够了钱再来陪孩子 他已经不需要你了!等你浪够了我带你回家 浪够了我带你回家说说
闲聊时,欣说,已经几天没看见儿子了。
欣自己支撑着一家餐厅,面积三百平,员工二十几人。
餐厅里人来人往,菜进菜出,欣一个人既做大堂经理又做财务出纳。欣的老公在公司,总是出差。
两个人都像陀螺一样忙起来,谁也帮不上谁,孩子的事情一概交给爷爷奶奶。
我说,你又不缺钱,为啥非把自己忙成这样呢?
欣说,为孩子攒钱!想尽力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享受好的生活。
儿子以后要上学要出国,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做父母的不能因为拿不出钱来耽误孩子。
况且现在,自己还年轻,就该为了孩子努力奋斗,以后也就不后悔了。
说到孩子的学习,欣不知道儿子的班主任是谁,不知道儿子最近的考试成绩,不知道儿子一屋子的玩具到底哪个玩得最多……
欣认为,小学阶段谁带都一样,交给奶奶完全放心,自己先赚钱,等到孩子上了初中,自己再亲自督促也不迟。
到底是该先赚钱,还是应该先带娃?
我想,是该先陪在孩子身边吧!因为,我怕,等我攒够了足够多的钱,我的孩子已经长成了我和他自己都不希望的样子.
一棵小树苗,小的时候没有修枝剪叶,大了再想改变怕是要伤筋动骨,结果也未可知。
母爱是前半场的全身心投入,后半场的得体退出吧。
最失败的父母,是前半场自以为是的缺席空岗,后半场自以为是的横加阻拦.
2
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一定不好吗?我想,这需要一个评判的标准,也要看老人的三观,也要看父母的行为。
和儿子去学英语,总能看到两对祖孙。
一个是奶奶带着孙子,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老太太每次都要带上老花镜,坐在孙子身后,不时地提醒孙子,“老师告诉你翻书!”“举手!”“铅笔拿好!”“大声读!”……
孩子也依赖奶奶的提醒,老师说的也不注意。要是奶奶没出声,孩子就会一脸茫然地回头看。
孩子被奶奶养成了“牵线木偶”,不免让人担忧他的未来。要多少钱才能给他一个自立会思考的好习惯!
还有一对是爷爷带着孙子,来了就会抱怨,孩子妈妈非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把孩子都累坏了,让老师不必太认真,孩子父母知道赚钱,却不知道花在正地方。
有一次,孩子和旁边的小朋友抢东西,没占着便宜,就去找爷爷。
爷爷在屁股上拍了两大巴掌,吼了一句“完蛋玩意儿”,然后大着嗓门开始指责旁边的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辩解了两句,战争立刻升级了,小孙子哇哇大哭,爷爷大喊大叫。
大家都很尴尬,道德伦理让我们不忍去和一个老人吵,老人用愤怒宣告他们的“强大”,留给我们就只有无奈了。
3
有人说,我也想陪啊,可是我只有一双手。搬砖就不能抱娃,抱娃就不能搬砖!
也许,拮据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吧。
但是,我想,骨子里能拼的人总是能改变现状的吧。
多少妈妈在孩子睡后,熬夜忙自己的工作.
朋友做淘宝店,上班工作,一路狂奔;下班哄娃,一心一意。
两年时间,每天睡眠只有四个小时。她说,哪里有那么好运,不过是自己肯拼。现在,店铺已经五皇冠,女儿聪明可人。
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杨澜专心闲置生娃,赵雅芝急流勇退陪伴三个孩子长大。
也许,选择的艰难在于,内心主次不明,得陇望蜀!
也许,你的生活,并不拮据,只是想过得更好一些。想房子更大车子更好。好多东西既不是“刚需”,也恰好不是“必需”。
有钱我可以开宝马,没钱可以坐公交,一样可以和孩子一路欢声笑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也是如此。
明宪宗那么深爱比他大十七岁的几乎一无是处的万贞儿,并为她哀伤致死,也不过是因为,明宪宗两岁起就和万氏相依为命,多少个血雨腥风的夜晚都是万氏陪在他身边,告诉他“别怕”。
所以,陪孩子长大的时间不会欺骗我们,再多的道理都不过岁月的浸染!妈妈生我养我爱我,为我哭为我笑,一生都在牵挂我。
如果,陪孩子长大的是爷爷奶奶,那么,这份相知相守的情感也肯定归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