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民航深入合作 哪里领域合作
中欧民航运输、安全、工业等领域合作全面推进
每周600多个航班往来,制定了中欧航空安全协议总路线图,空客飞机接近中国民航在册飞机总数之半,中欧民航在运输、安全、工业等领域全面推进。
4月27日,第一届中欧民用航空安全年会开幕。会议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共同主办,围绕进一步深化中欧民航合作、促进中欧航空安全发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欧盟委员会运输移动总司总司长亨里克 霍洛莱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欧洲航空安全局局长帕克里克 奇、中国商飞总经理贺东风、空中客车公司首席运营官法布里斯 布利叶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冯正霖指出,中欧双方在航空运输、航空安全、航空工业、航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民航业为促进中欧经贸与投资增长、资源流动、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中欧民航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发展路径高度对接、发展优势高度互补,双方民航合作具有扎实的基础、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要携手面向未来,全面推进中欧民航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冯正霖倡议,中欧双方要继续深入开展五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安全监管模式创新,合作探索基于绩效的规章体系和基于风险的安全监管体系,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二是双边适航拓展,在适航航审定技术和政策研究、适航审定管理体系完善、轻小型航空器适航管理、适航审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三是空管保障能力提升,在空域规划、容量评估、飞行流量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空管人员培训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四是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在拓展通航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人才培养、安全监管以及市场管理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五是开展科教创新,双方要在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综合管理人才方面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
会议期间,中欧双方就航空安全合作签署了共同声明,并签署了中欧民航合作项目意向书。会上,中国民航局、欧洲航空安全局、中欧航空制造企业、航空运输企业的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了适航发展趋势、飞机导航系统领域发展和新技术应用、通航规则制定和监管等议题。
中欧航空安全年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和中欧民航合作项目承办,是中欧民航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据了解,目前中国已同欧盟28个成员国中的27个正式签订或草签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15个成员国开通了直航航线,每周有600多个航班往来于中欧之间。
2016年,中欧民航旅客运输量约8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5%。截至2016年底,中国民航在册空客飞机共1400多架,接近民航飞机总数的一半。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说,在航空安全合作方面,近年来,中欧依托各类合作项目,在涉及航空安全的法律法规、飞行标准、适航维修、航空安保等领域,开展了100多项活动;2013年,双方签署了加强中欧民航全面合作意向书;2015年,制定了中欧航空安全协议总路线图;2016年,中欧共同签署了新一期民航合作伙伴项目备忘录,深化航空安全合作是其中重要内容。
在航空工业合作方面,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项目已成为中欧航空工业合作典范。目前,中国民航在册空客飞机1400多架,接近民航飞机总数的一半。在民航局与欧盟移动运输总司2013年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框架下,中欧双方在民用航空制造和运输领域有着不断深入的广泛合作。
据介绍,中国商飞生产的ARJ21飞机是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审定合格的运输类飞机,现已向国内航空公司交付2架,运行情况良好。ARJ21飞机虽尚未出口海外,但已有一些国家有采购意向。目前刚果布民航局已完成ARJ21飞机型号接收工作,这标志着ARJ21飞机可以出口到刚果布。C919飞机目前正在接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审定。同时作为中欧双边适航谈判的一部分,C919作为技术评估项目正在接受EASA的型号认可审定。
李健表示,未来中欧双边航空安全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中欧民用航空安全,为双方民用航空产品交流提供便利,为工业部门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希望双方继续本着平等、合作、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开展技术评估工作和双边航空安全协议附件磋商等工作,尽快实现中欧航空安全协议整体的签署。
原标题:中欧民航深入合作 哪里领域合作中国民航大学中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