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勇士 中国铠甲首次现身 太震撼
首页 > 娱乐八卦 人气:81 日期:2017/5/1 12:04:42
文章正文

中国铠甲首次现身 太震撼

中国铠甲首次现身:一件明式头盔需挥锤上万下(组图)

曹迎客身着自己打造的明代铠甲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在中国历史上,盔甲曾经是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但随着时间流逝,盔甲逐渐从军用变成了博物馆里的收藏。本月底,一群身着中国明代盔甲的中国人将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世界各地盔甲爱好者的盛会——中世纪格斗世锦赛。为了复原明代铠甲,他们查阅了元、明、清三朝的文献和多件古代绘画,这也将是中国人和中国铠甲首次在中世纪格斗世锦赛上亮相。

中国盔甲将在国际赛场展示

4月1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骤升到30摄氏度,在丰台区吴家村路附近的一处公园足球场上,5名身穿古代铠甲的男子,正进行着激烈的“厮杀”。冒着高温身着这些数十斤重的铠甲打成一团的他们,即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第八届中世纪格斗世锦赛中登场,这是他们在国内的最后一次训练。

在即将举行的比赛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古代盔甲爱好者,将身着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战甲,用单刀和战斧等冷兵器决定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此次参加中世纪格斗世锦赛的中国队队长曹迎客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中世纪格斗世锦赛创办于2010年,主张选手全身穿着历史上真实的战甲进行格斗比赛,参赛者以欧美地区为主,都打扮成欧洲骑士的样子。“参赛者都会选择带有自己国家风格的盔甲参赛,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独具特色的盔甲,但此前几届比赛中,因为没有中国人参赛,赛场上始终没能出现中国风格的铠甲。”

15日,队员们在练习夹击技巧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曹迎客表示,从几年前开始,他和其他许多国内的古代盔甲爱好者就知道了中世纪格斗世锦赛,特别是在网上看到比赛的视频后,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把中国的铠甲带到这个国际的舞台上,和各国的盔甲爱好者一起交流。

身高1米82的康路是参加本次中世纪格斗世锦赛的中国队副队长,今年刚到而立之年的他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如果不是穿着一身明代布面甲,很少有人能把他和格斗联系在一次。

正是他,去年10月份在盔甲爱好者群“虎贲骑士团”里提出建议,要不要大家组团去参加中世纪格斗世锦赛,“当时我在群里只是开玩笑提出了参赛的想法,没想到很多人都响应说要参加,于是就弄假成真,真的报名去参赛了。”

令康路没想到的是,外国人听说中国人要参加中世纪格斗世锦赛,比康路他们还要激动:“我们把我们备战训练的视频发到国外视频网站,很多国外网友在下面留言说,‘中国人要来了,能看到中国的战甲了,真期待’。”

目前,中国国旗已经出现在中世纪格斗世锦赛的官方海报上,曹迎客、康路等人带领的中国队将成为第一批登上中世纪格斗世锦赛舞台的中国人。本次比赛将于4月29日开始,总共持续3天时间。

查阅了元明清三代文献资料

根据比赛规定,每个参赛者都要全身穿甲参加比赛,除了躯干之外,手部、头部也都必须用护甲包住,为了避免遭遇严重伤害,面部也必须用面具覆盖。此外,每个位置的护甲厚度,都有严格的规定。比赛还要求使用的盔甲必须是13到17世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铠甲。

在确定使用明代盔甲后,康路等人查阅了元、明、清三代的文献资料和多件古代绘画,向组委会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图文说明。目前,中国队的盔甲已经通过了初步的历史真实性审核。

沉重的铠甲让队员累倒在地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至于武器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首先是所有武器都不能开刃,所有尖锐的武器都会进行钝化处理。其次是重量,各种武器的重量都有上限,比如单刀最重不能超过1.8公斤。”中国队团队经理高鹏说。

比赛中的主要目的是将对手击倒,只要对方倒地或者单膝跪地或者被扔出场地,就算自动出局,不能继续攻击。高鹏说:“因为实战的盔甲都有几十公斤重,在古代战场上,穿着盔甲的人一旦倒地就很难再站起来,所以倒地可以被视为丧失战斗能力的表现之一。”同时,比赛规定不能攻击对手的后颈和脊椎处,也不能同时攻击相同的位置。因为刺击可能会让武器从盔甲的缝隙中穿过去,所以“刺”这个动作也是被严格禁止的。

高鹏介绍说:“从规则来看,盔甲的水平成为了比赛最关键的一环,不但要有好的防护性,还要让穿戴者能灵活活动,这就需要一方面发掘传统,一方面不断创新,而工匠的手艺更是制出的盔甲成败的关键。”

“爱哥”穿着欧洲布甲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一件明式头盔需挥锤上万下

巧的是,中国队中,恰好有两名“甲匠”:队长曹迎客和队员徐国骥。

曹迎客告诉北青报记者,对盔甲感兴趣始于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当时小人书讲历史故事的时候,许多武将就穿着盔甲,那些盔甲画得很好看,很帅气,我就想自己也能有那么一套,后来就开始自己做”。

曹迎客说,之前为了学习做盔甲,他从古代文献开始学习,后来有了网络,也会在网络上找材料,就这样慢慢学会了制甲。“最早没有机器,都是用铁锤一下下砸出来,这两年虽然也添了机器,但是一些关键的部件,还是需要手工做出来。”他指着队员胡邑磊的明代仪仗用凤翅盔说,仅仅做这一件头盔,就需要挥锤上万次,更不要提一身的铠甲了。

为了参赛,曹迎客近几个月每天都在造甲、修甲。“有队员训练,可能会觉得有的位置不舒服,或者伸展不开,就需要重新打造,让盔甲更适合实战使用。”曹迎客说,“最近我一天要当27个小时来用。”

队员们身上的铠甲可能有50斤以上,高鹏的明代战甲更是达到了100斤。“一套盔甲做下来可能最少也要2万多块钱,此外除锈等等还有维护的费用,但这次比赛无论盔甲还是吃住行的费用,都是队员们自费的。”康路介绍说。

队员们的铠甲看起来和人们印象中的战甲不太一样,曹迎客解释说,这次打造的铠甲在外观上主要是以明代盔甲为蓝本,但是在内部结构上利用了一些欧洲盔甲的优点,使得盔甲防护性更好,更耐用。“一些人设计盔甲时可能优先考虑完全复原古代盔甲,但我们这次要参赛,更注重实用价值。”

曹迎客说,比赛要求头盔必须能够有效地遮挡面部,他们参考了文献中带有面具的“铁人军”的记载,设计了一些头盔面具,用来避免脸部受伤。此外,有些中国古代盔甲没有护手,也需要单独配置手部的铠甲。

一场训练所有人都“挂彩”

“此前几届比赛中,初次参赛的队伍往往刚开战不久就稀里哗啦地败下阵来。”康路说,虽然大家非常热爱古代盔甲,也喜欢阅读古代战争史的各种文献,但是真正参与实战是另一回事。

为了备战,队员们在北京、上海等地展开了多次训练。4月15日,距离队员们出国还剩一周的时间,部分队员在北京展开了国内的最后一次训练。根据比赛规定,如果武器脱手,则不允许再拿回来,只能使用备用武器。当天上午,多名队员结束全身披甲的训练后,脱下10公斤左右的头盔,练习缴械的技巧。

胡邑磊穿着曹迎客为他打造的明代布面甲,用手肘别住对手用来模仿武器的木棍,将对手的木棍架在肩膀上作为轴,试图用杠杆原理将对手的武器“抽”下来。没想到,木棍从对手手中脱手的同时,撞到了胡邑磊的肩甲,反弹到了胡邑磊左眼上。没几秒钟,血就从胡邑磊捂着眼睛的缝隙中流了出来。

幸运的是,木棍没有伤到眼球,只是打破了眉弓。队友们给胡邑磊的伤口处贴上了创可贴。

康路告诉北青报记者,尽管有很多安全保障,但是在格斗时仍旧会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危险。“上一周训练时,因为使用了金属的模拟武器,胡邑磊的膝盖和曹迎客的肋骨都受了伤,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有些小伤。”

在中世纪格斗世锦赛的历史上,各种外伤也是层出不穷。连续7届夺冠的俄罗斯队队员身上,几乎个个布满伤痕。对此,在操场上给中国队员们提供技术指导的“外教”,曾多次参加中世纪格斗世锦赛的爱沙尼亚选手“爱哥”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之所以选择参赛,是因为这样的格斗其实是一种精神的训练,人活着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不断承受各种伤痛,但我们不回避这些伤痛,而是选择去面对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变得更强大。”

“对于受伤,我们都是有心理准备的。”胡邑磊笑着补充说,“但我们希望,至少能够赢一场回来。”



原标题:中国铠甲首次现身 太震撼铠甲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