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披露监测仪被“戴口罩”案如何告破
一个星期前,因用棉纱封堵空气质量监测仪,西安7名基层环保工作者被判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今天,环保部环监局处罚处副调研员李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是环保部发现案件线索后,联合公安部历时15个月重点督办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被追究刑责的第一案,必将对地方政府和环保系统起到强烈震慑和有效警示作用。 环保部监测司统计处处长海颖介绍了案件线索发现的过程:2016年二三月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汇总各地空气质量数据时发现,西安长安区、阎良区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的数据明显低于该市其他监测站点的数据,于是派出第三方运营维护公司实地调查。调查发现该监测站内的取样探头被人用棉纱封堵,而且监测站点内的监控录像也被删除。 海颖说,发现这些异常后,环保部立即派人到西安进行调查,查明了直接作案人员,并固定了部分证据。2016年3月20日,环保部环监局、监测司联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组成工作组赴西安督办此案。 两个部门的工作组进一步查清了监测仪被“戴口罩”的过程。2016年二三月间,为了降低监测数据,时任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李森、副站长张锋勃多次进入长安子站内,利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干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李森还指使两名临聘人员张楠、张肖对子站监测系统进行干扰。 就在同一时期,时任西安市环保局阎良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的张峰也采用棉纱封堵监测探头的方法,对阎良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干扰,造成自动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时任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局长何利民、阎良分局局长唐世兴,为影响系统自动监测结果,在明知正常途径无法迅速降低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分别指使、授意李森、张峰实施造假行为。 2016年3月底,西安市公安局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何利民、李森、张峰勃、张肖、张楠、唐世兴、张峰等7人刑事拘留,同年4月底,西安市检察院正式批捕7人,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今年4月27日和28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公开审理了长安区李森、何利民、张峰勃、张楠、张肖5人和阎良区张峰和唐世兴两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案。 今年6月16日,对7人进行公开宣判。该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森、张峰、张锋勃、张楠、张肖多次干扰国控监测子站空气采样,被告人何利民、唐世兴指使、授意他人干扰采样,使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客观反映真实空气质量状况,造成监测数据严重失真,7人行为均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并被判处1年3个月至1年10个月不等的刑期。 作为环境监测人员,为何要对监测数据进行造假?李铮说,在调查此案的过程中,一开始他们对监测人员为何造假也感到不解。后来,造假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西安市出台了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案,把指标都分解到各个部门,由环保部门牵头,为了完成任务,只得对监测仪器进行干扰。事实上,监测站人员对数据进行造假背后是有环保局局长暗示或授意的,所以此次在案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也处理了环保局长。 海颖介绍说,为了杜绝西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的再次发生,环保部加大了环境监测体制的改革力度,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对国控环境监测站点监测事权上收,从体制上保障监测数据免受行政干预。目前,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的国控站点已经上收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除了加快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以外,环保部还将规范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站点的运行维护,并强化监管。同时还将逐步实现所有国控站点内外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采样平台设置警示标志、加强防护措施,通过技术手段堵塞漏洞,降低人为干扰监测数据风险。 海颖说,针对媒体频繁曝出的有的地方对监测仪进行洒水喷淋的做法,环保部也很关注,接到举报后都会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如果确实干扰到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必将严肃查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原标题:监测仪戴口罩案如何告破 怎么办戴口罩警察能破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