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禁限目录 新版禁限目录改了啥?
首页 > 社会看点 人气:169 日期:2018/9/27 13:18:35
文章正文

  原标题:重磅!新版北京禁限目录公布 东西城区禁止新建纯商品住宅


  9月26日上午,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


  对于想要在北京创新创业、投资发展、生活就业的企业和个人,想知道哪些产业在北京的哪些区域可以发展,哪些是被拦在“门”外的,这份目录给你答案。


  有“松”也有“紧”,新版禁限目录改了啥?


  相较于2015年版的《目录》,新版《目录》充分考虑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运行和百姓生活服务需要,进行了73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分区域、差别化禁限


  将按照“1+4”的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4” 指在执行全市层面措施基础上,分别适用于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外的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其中,首次将北京城市副中心单列,对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业等行业提出了禁限管理措施。


  对高端制造业配套类产业细分支持


  新版《目录》体现了一点:不是说北京不发展了,而是为了“瘦身健体”,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本次目录注重从产业链条、综合竞争力角度进行把握,区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链条环节,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和环节予以细分支持,避免“一刀切”。


  例如,在制造业中,除东城区、西城区外,全市范围内对研发、中试、设计、技术服务等非生产制造环节均细分支持;


  对新能源车整车、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制造等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不予禁限;


  在化学纤维制造等7个大类的禁限管理措施中,对涉及国家和本市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品,为航空航天、军工和国家重大专项等配套项目予以除外,不予禁限;


  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申办建筑业相关资质时予以支持,不予禁限。


  保障城市运行和群众日常生活


  家门口附近天天帮大家收发快递的物流网点会不会受影响?家里零件坏了出门买个水龙头、螺丝,会不会都不方便了?居民们的这些担忧都在新版目录中得到了解答。


  充分考虑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对符合区域布局要求的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产业,保留适当发展空间;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予以细化修订。


  例如,《目录》对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这两个产业中保障城市运行的食品制造不予禁限,为连锁餐饮、超市、便利店提供主食、副食、调料等配送的中央厨房和食品制造不予禁限;


  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中,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等保障城市运行项目不予禁限;


  三环路内禁止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并将规划的城市物流配送节点、服务居民生活的末端配送网点等除外;


  对东城区、西城区汽车清洗服务,及中心城区五金家具室内装饰材料零售不再禁限。


  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环保和安全不放松


  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是这次目录修订的另一个特点。


  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申办建筑业资质,在《目录》(2015年版)中,需要注册所在地的区政府开具生产环节不在中心城区,及建筑业非公司主营业务的证明。本次修订后,取消了区政府开具相关证明的环节,不再让企业为开证明东奔西跑。


  为保障首都空气质量,对燃气热电联产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维修实行了禁限管理,中心城区增加了对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禁限管理,引导新增功能和产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生态环保。


  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紧密结合,根据人防工程消防安全管理有关规定,人防工程内禁止从事住宿业,设立幼儿园、游乐厅、网吧、残疾人活动场所。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城区对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实行禁限管理。


  禁限目录实施了四年多,有啥成效?


  新增市场主体中高精尖近半


  《目录》实施后,2017年,北京从严调控的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等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较《目录》实施前的2013年减少近一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效果明显。《目录》实施后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不予新设立或办理变更登记业务累计2.03万件。


  全市新设市场主体中,科技、文化、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占总量的近一半。


  区域差异化发展明显


  各区域发展倘若同质化,不利于大型城市发展中优化资源配置、健康协调发展。《目录》实施后,新设市场主体逐步从在城六区聚集转向城市发展新区聚集。各区产业投资与功能定位更趋匹配。总体看,第三产业投资趋向海淀、朝阳、东城、西城区,第二产业投资趋向昌平、大兴、顺义区。空间布局逐步优化,2017年,“三城一区”所在区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总量的47%。通州区信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分别增长76%、48%、33%、2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18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快于全市GDP增速。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18.3%、7.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约60%,带动作用明显。


  来源: 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