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回应张小平什么事件?研究所如何回应张小平?
首页 > 社会看点 人气:136 日期:2018/9/28 17:08:06
文章正文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朱健勇)近日,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中贴出了一份“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材料的照片,在这份照片上,还盖有张小平此前任职单位——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公章。文中称他是相关火箭发动机项目的灵魂人物,其离职甚至“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


  今天晚间(9月27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在其官网就此事发了一篇“情况说明”。回应称张小平为副主任设计师,系国家重要涉密人员,离职前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但其今年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回应表示,网传材料是承办人为了让其回所脱密向仲裁庭提交的材料,措辞失当,夸大了其在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一些误解、误读,该所将加强内部管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全文如下:


  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事件引发社会较大范围关注。为回应公众关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张小平个人基本情况


  张小平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二、张小平脱密期内离职情况


  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三、《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相关说明


  鉴于以上情况,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我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2018年9月27日


  事件回顾


  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


  文章中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该名科研人员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


  文章爆料称,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但不久,被该研究所就以红头文件方式“喊话”:张小平离职直接影响中国登月工程,故要求张小平返回研究所。


  根据网传盖有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章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工作》文件的图片,该公文确有提到,张小平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是“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也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的字眼。


  文章直指国企不重视人才,该文章迅速在网络刷屏,引起大量关注。


  法制晚报记者获悉,张小平所离职的单位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下属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此事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称,张小平的离职不存在影响任务的问题,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很多,研究院也会反思以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法制晚报记者注意到,张小平离职后前往的新公司——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昌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整个大方向不会因几个人而受影响,中国航天领域已有足够多的积累。


  文章来源: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