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茌平县贾寨镇王药包村里,一派丰收景象。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希伟 通讯员 赵玉国
鲁西平原,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派繁忙丰收景象。截至6月14日上午,全市小麦收获面积597.9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8.1%。
作为农业大市的聊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是粮食生产大县,粮食产能保持在百亿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柏呈林说,“据调查分析,今年小麦亩产可达516.54公斤,较上年增加55.44公斤;总产可达62.98亿斤,且夏粮品质较高。”
1.8万台收割机上阵作业,夏粮收获告捷
6月15日,在阳谷县金斗营镇刘堤村,江声家庭农场的晾晒场上铺满了金灿灿的小麦。“农场主”刘怀博刚刚从前几日的“龙口夺粮”中缓下心来,“看,今年的麦子穗大、粒多、籽饱满,平均亩产在1000—1200斤左右,部分好的地块亩产超过1300斤。”
柏呈林向记者介绍,由于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引水灌溉较多,加之病虫害偏轻发生,小麦生长发育、苗情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从产量的构成指标看:一是面积稳定,全市小麦种植面积609.6万亩,基本保持稳定;二是单产提高,据测算,小麦亩穗数比上年增加2.4万,穗粒数增加1.6个,预计亩产比上年提高55.44公斤。”柏呈林分析说。
滚滚麦浪里,承载着农户喜悦的笑容;机器轰鸣里,诠释着机手激动的心情。“收小麦高兴,收丰收的小麦更高兴。”东昌府区胜达农机合作社社长乔贫志说,进入麦收季,他们从南到北一路奋战在丰收一线,为了颗粒归仓,未曾停歇。麦收期间,全市组织1.8万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上阵作业,其中本地机械1.6万台,引进外地机械2000余台。
丰收来之不易,科技支撑、政策托底是关键
在位于茌平县的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省小麦创新团队聊城综合试验站站长孙允超正在开展小麦选种、育种工作。
孙允超介绍,从5月底到小麦收获,他和同事们每天都在这些试验田里工作十几个小时,选出适宜聊城环境条件的优质小麦品种。目前,该课题组已经掌握小麦种质资源1200余份,包括高产、强筋、弱筋、早熟、抗倒伏、抗病等各种类型。
试验田里承载着丰收希望。40多年来,市农科院选育出的小麦品种有5个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累计推广面积数千万亩。同时,我市加快打造“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共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239.2万亩。
在广阔的田野间,人们深刻理解着品质结构优化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变化。阳谷县高庙王镇种粮大户李成安承包了480多亩土地,结合多年的种地经验,总结出粮食高产稳产的两个密码: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二是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同时,他还注重改进整地施肥技术,重施底肥、氮肥后移,巧施返青肥,大大提高了产量、品质。
2160万元“钱等粮”,夏粮收购禁“白条”
麦子收上来了,怎样卖个“放心粮”“舒心粮”是农民最为关切的问题。
6月14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聊城市市级粮食储备库看到,一辆辆大货车满载着粮食,等待入库。来自莘县的粮食经纪人张洪山,今天一口气拖来6万多斤小麦,经过登记、检验、计量、监卸、入库等程序后,他凭磅单很快在结算处领到现金款。对于今年小麦收购价,张洪山十分满意:“小麦品质好于去年,价格为每斤1.14元—1.15元。”
今年夏收开秤较早,夏粮收购开始前,市级粮食储备库共腾空仓容3.5万吨,其中,市级小麦轮换9000吨,准备托市收购仓容2.6万吨。“6月6日,我们积极与农发行协调,及时办理地储轮换收购货款资金2160多万元,确保不给农户‘打白条’。同时,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收购价格、质量标准等政策粮收购信息,做到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柜,让农户卖‘明白粮’‘放心粮’。”市级储备库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14日,市级库轮换收购小麦共计2800吨,平均收购价格1.15元/斤,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等以上标准。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伟 通讯员 张仰斌 郭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