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魂张自忠 临清唐园好男儿
首页 > 冠县新闻 人气:470 日期:2015/8/18 22:32:12
文章正文


张自忠将军戎装像。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一周,我们迎来了两个非同寻常的日子:8月11日——张自忠将军诞辰纪念日;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两个日子,浓缩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家国信念,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特殊的历史节点,留给人们的是特殊的意义。70年前的胜利并未褪色,将军喋血战场,民族永志不忘。浴血之战,必死之心,以我血肉,壮我河山。英勇的事迹,注定光耀千秋,鉴往知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历史照进现实,75年前的殉国壮举,依旧有着现实警醒意义。用的是枪弹,靠的是血肉,拼的是精神。不屈的火种珍藏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胜利的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第一篇:尽忠报国


  齐鲁仁德 燕赵侠义


  抗战之魂张自忠 临清唐园好男儿


  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故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至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上将之殉国,不仅是为抗战树立了楷模,同时,也是为了发挥我国民族至大至刚的气节和精神。中国历史上,多少伟人名将,在抵御外族侵略时,杀身成仁、见危授命、张上将之殉国,便是发挥了这种民族气节的传统。这种死生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乃是抗日战争中所需要的宝贵精神。


  ——周恩来《追念张荩忱上将》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六日《新华日报》


  8月12日,位于临清市文化交流艺术中心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内,陆续迎来参观的群众。124年过去,这位生于斯长于斯,最后埋骨异乡的忠魂,依然活在故乡人的心里。


  当天,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军分区政治部、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老促会和聊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聊城晚报承办,浦发银行聊城分行、福田商务汽车协办的“血脉聊城老区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张自忠将军故里。


  家规严侍母至孝


  一个影响了历史的人,最终会成为历史,并将为人们所铭记和怀念;探究他们的成长经历,会发现不屈的精神、坚毅的性格,从小时候就会显现——张自忠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8月12日,在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内,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会,向记者介绍了将军的生平家世。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临清市唐园村一望族。他的侄女张廉瑜曾回忆,五伯父自忠,字荩臣(后改为荩忱),乳名宝勤,1891年农历七月初七出生在张家正院东楼。


  张自忠父亲名张树桂,任职江苏省赣榆县知县。张家是唐园大姓,田产无数。将军的曾侄孙张庆昌告诉记者,唐园及其周围土地,悉归张家所有。殷实的家境,让张自忠从小就有受教育的环境和机会。


  张庆昌说,张家的家风严谨,一家人吃饭,老人不动筷晚辈不敢动。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张自忠,侍母至孝,为国尽忠。张廉瑜在回忆录中曾写道“伯父侍母至孝”。


  那时,张自忠随部队驻扎在北京,母亲来京后,他用积攒下的钱给老人家买了狐皮袄、裘罗被和寿衣等,都很贵重。老人在北京住了一段,觉得不习惯,加上思乡心切,便嚷着要回去。张自忠不同意,但母亲执意要走,他只好答应。临行前,他让全家与祖母合影留念,未曾想车站一别竟是永诀。母亲返乡后的第四年就去世了,张自忠忙于征战,因未接到音信而没能回家奔丧。


  少年立鸿鹄之志


  据临清市唐园村老人口耳相传,张自忠小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东西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看到穷苦的乡亲们吃糠咽菜,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出白面馒头换人家的糠窝头。为顾全乡亲们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慷慨仗义、同情弱者是张自忠在年少时就显露出来的性格特征。


  1908年,张自忠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每天的功课都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课余时间,他阅读了《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等书籍。书中关羽、秦琼和岳飞的忠义侠行及浩然之气,常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秉齐鲁仁德,兼具燕赵侠气,张自忠从小就立志,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他们那样侠肝义胆的英雄。


  1911年张自忠考入天津政法学校,同年秘密加入同盟会。袁世凯的军阀柄政,革命党人惨遭杀戮的命运使他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才有取胜的希望。


  1914年张自忠毅然投笔从戎,投奔到奉天新民屯第二十师三十九旅八十七团团长车震部,1917年经车震介绍入第十六廊坊混成旅(又称西北军)冯玉祥部队。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军中自强展英姿


  冯玉祥先生是位善于治军的将领,更是位难得的“伯乐”。在其麾下,张自忠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作为老部下,将军一直用“先生”尊称冯玉祥。


  起初,张自忠在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当时北方有名的劲旅)做见习官。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他,很快便崭露头角。不久张自忠由见习官升任排长。继而,他又被派到教导团军官队深造学习军事,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


  时任团长的鹿钟麟将其树为“标准团员”,冯玉祥也夸赞说:“他非常勤学,对人处世都极其真诚友爱,又能刻苦耐劳,这时便显出他未来一定是个将才。”学习期满,张自忠升为学兵队第二连连长。在带兵训练中张自忠的带兵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就任连长三个月后,他的第二连便在全旅各连军事考核中夺得第一,成为十六混成旅的“模范连”。


  将军殉国后,冯玉祥在痛悼文章中曾说,张自忠家境虽然很好,又是学生出身,但一点也没有浮华奢侈的习气。他在军中,同大兵一样吃得坏、穿得坏,上操、上讲堂、抬土、挑砖,“一切大兵能做的事,他都能做”。


  将军殉国后,冯玉祥总结了张自忠的十四个“特长”,称其是“军人中的模范人物”。英勇果断、肯牺牲自己、吃苦耐劳、重视军民关系、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几十年出生入死,冯玉祥对这位“二十五年来共患难艰苦的老兄弟”了如指掌。


  以身作则擅练兵


  张自忠将军注重军纪、治军严厉,在军中素有“张扒皮”的诨号,他也曾说过:“我有个外号,就叫‘张扒皮’。但是如果我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也请你们来扒了我的皮!”


  训练中,他秉承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特别强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并身先士卒。夏天天气炎热,地面像烙饼干锅一般上晒下烫,身上背着的行囊又重,张自忠和士兵一样赤脚行军,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拉下队伍一大截。


  演习结束后,他的脚板早已经血肉模糊了。而在寒冬腊月,平地积雪很厚,张自忠就下令部队集合,官兵一律全副武装,将棉裤卷至膝盖以上,要脱掉鞋袜,不准戴手套,在雪地上开始行军和跑步。张自忠赤脚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跟在后面的士兵常常发现,在张自忠走过白雪上,总会留下殷红的血迹,因此,大家无不从内心里敬佩这位长官。到了1938年,将军一昼夜急行军180里,突破日寇圈套驰援临沂,可以看出这种练兵方式带来的实效。


  张将军常说:“战争之事,兵之宗旨,以能效命于疆场为归属,应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精娴其技术,临阵才能有恃无恐。”本着这一原则,张自忠带出了一支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在抗日战场上成为了中坚力量。


  (记者 封国栋 许金松)


 
 
       
  {$html_page$}

 



  第二篇:取义成仁


  临危受命 忍辱负重


  夜袭日军威名壮 代人访日背骂名


  抗战以来,以兵团长兼集团军总司令,亲率部伍,冲杀敌人,受伤不退,力战身殉者,此为第一人。


  复看中华民族四千年来历史,抵抗外来侵略,以高级将领身先士卒,截击敌寇,终以鲜血溅沙场者,此亦为有数人物。


  这样为抗战史上以鲜红的血,写出灿烂光华的一页者,我们要永远记在心头,永远父以告子、兄以告弟,这样的传至千秋万世,芳馨不灭。


  这样彪炳人寰、光辉照耀的民族英烈的血迹,我们更要勇敢地踏上前去,听着他最后的呼声,跟随他伟大的脚印。我们誓要报仇雪耻,奋战到底,一直战到鸭绿江边,敌人彻底的毁灭,我大好河山一草一木,仍属我为止。


  ——冯玉祥《痛悼张自忠将军》一九四零年七月《新华日报》


  连年抗战,神州大地,处处英烈。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诬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张自忠冲破个人在历史漩涡、政治博弈中之不得已,以身殉国。他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不叫日寇度长城


  1930年的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军事集团胜利而告结束。冯玉祥军事集团瓦解,西北军许多部队相继投蒋或脱离西北军,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


  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副军长秦德纯,参谋长张维藩,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张自忠任第三十八师师长。


  中原大战的失败,对张自忠来说犹如一次脱胎换骨。西北军惨遭败绩,冯先生下野隐退固然令他难过,但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中原大战的结局为避免自相残杀、断送国脉的无益内战的重演提供了可能。作为一个爱国军人,他多么渴望全国的军人能够团结一致,枪口对外,为捍卫祖国而效力!


  1933年1月,日本关东军突然向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发动攻击,3日占领山海关,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态势。这是自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进行的又一次扩张。


  大刀队威名远扬


  3月9日,日军先头部队攻占喜峰口东北制高点孟子岭。日军虎视华北,平津危急。二十九军奉命增援喜峰口和罗文峪。张自忠被任命为喜峰口前线总指挥。


  3月19日上午,日军先头部队攻占喜峰口东北制高点孟子岭,以火力控制喜峰口,形势对我极为不利。双方已经展开激烈遭遇战,经过两天两夜的交战,我军虽然顶住了日军的攻势,却未能收复失地,处境很被动,于是张自忠决定组织大刀队对日军实施大规模夜袭。


  我们中国的大刀厚重,须腰部有力,重在反手刀,在战场上可砍人可砍刀。29军士兵沿袭了西北军的传统,每位士兵都熟习刀术,手持大刀冲锋陷阵成了29军的特色。


  张自忠当夜就采取行动,抽出五百名战士组成大刀队,身背大刀,短枪和手榴弹,由樵夫、猎手带路,从喜峰口两侧的董家口和潘家口翻过险峻的山峰,潜入营房,挥舞大刀砍向日军头颅,日军稀里糊涂地做了刀下鬼。


  这一仗打得干净漂亮,斩首日炮兵大佐,共消灭日军两个步兵联军,一个骑兵大队的大部,共计3000多人,并夺回喜峰口。二十九军初显神威,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首次遭到重创,日本朝野惊叹为明治建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这次战斗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大大激发了全国的士气和爱国激情,张自忠带领的二十九军官兵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大刀队更是威名远扬。


  主政察津受委屈


  1933年长城抗战后,华北形势微妙,蒋介石的中央军退出华北,29军成为华北最大军事力量。日军知道宋哲元与蒋介石貌合神离,企图借此机会建立亲日政权,国内指宋亲日的舆论也甚嚣尘上。


  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曾先后主政察津。当时天津市内驻有19国领事馆,还有租界和5个国家的驻军,其中日本的驻军达10000多人。根据张自忠的孙子张庆宜后来回忆说:“担任天津特别市市长的一年多时间,是爷爷一生中处境最困难的,也是内心最痛苦的时刻。但使张自忠最最痛苦的,是国人因不知真情的不谅解,他说‘心里苦的很’。”


  1937年3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以天皇生日为由,邀请宋哲元组团访日。宋哲元怕日本人威逼,不便出访。处在乱世的夹缝中的张自忠行事作风稳健,考虑问题比较周到,颇受宋哲元器重,因此宋哲元派张自忠代其访问日本。


  3月27日,张自忠率团访问了日本。访问之初,适逢名古屋展览会开幕,张自忠作为中国官员前往剪彩。展览会对面有个伪满洲国办事处,建筑物上挂着伪满洲国国旗。张自忠勃然大怒,他说:“我只知道有一个中国,并不晓得有什么伪满洲国,东北永远都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他拒绝剪彩并向日本方面提出抗议。后日方取下伪满洲国国旗,张自忠才肯参加剪彩。


  张自忠此次前去是为了与日军周旋和为国家抗战争取时间,也没有签订任何卖国协议,但不明真相的国人,面对日本散布的谣言,对张自忠纷纷猜疑。一股攻击和污蔑他的暗流正在形成,并且逐步的向张自忠靠近。


  留守北平陷漩涡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事变中,29军痛失赵登禹和佟麟阁两员大将。


  7月27日,日本政府又第二次增兵华北,向二十九军发起全线进攻。7月28日,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再坚持下去已属无益,宋哲元决定率二十九军撤退到保定,命张自忠代他留守北平。


  又一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张自忠却陷入国内舆论指责漩涡。在稍后的几天里,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痛斥张的“卖国变节”行为。


  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到:“外界不明真相,均误以张氏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对于这段历史,冯玉祥在张为国捐躯后撰文《痛悼张自忠将军》时予以澄清,他说:“民国二十五、六年的时候,华北造成一个特殊的局面,他在这局面下苦撑,虽然遭到许多人对他误会,甚至许多人对他辱骂,他都心里有底子,本着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待将来事实的洗白。”


  8月6日,北平城沦陷,张自忠离开了北平城,决定亲赴南京面见蒋介石。在南下赴宁的路上,南京国民政府下达命令,以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将其撤职查办。


  10月10日,张自忠面见蒋介石。“你在北方的一切情形,我均明了,我是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切统由我负责,你要安心保养身体,避免与外人往来……”蒋介石说。几天后,南京政府送来一张委任状,任命张为军政部中将部附,在南京休养。


 
 
       
  {$html_page$}

 




2011年,张自忠诞辰120周年之际,其女儿张廉云在纪念馆。 记者 许金松 封国栋 摄


  第三篇:英烈千秋


  粉碎日军神话 洗刷自己冤屈


  返战场英勇杀敌 “活关公”堪称模范


  父亲率部在十里长山奋力冲杀,身先士卒,连中七弹,壮烈牺牲。临终时他向随从说:“对国家,对民族,良心都平安,大家要杀敌报仇!”


  “对得起良心”,在我们家乡山东临清是表明心迹、分量很重的常用语。父亲留下的书信、手令中时有“良心”二字。美国作家史沫特莱曾到湖北前线访问,在《中国战歌》一书中用“有良心的将军”形容他,并写道:“人们都说他视死如归,以求良心得到安慰。”抗战胜利了,我相信为国捐躯的父亲在九泉之下应该真正得到良心的安慰了。


  ——张廉云《忠义之志 壮烈之气》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人民日报》


  三个月前的5月16日,是张自忠将军殉国75周年纪念日。将军殉国地湖北省宜城市改扩建的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园正式竣工,当日上午9时,各界代表在湖北宜城十里长山举行隆重仪式,缅怀将军为国捐躯壮举。


  回到七十年多年前,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古老的中华民族抗争意志澎湃汹涌,四万万华夏子孙的力量汇成浩浩荡荡的全面抗战洪流。人不分党派,地不分南北,有死无退,毁家纾难。


  “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抗争,战胜了凶残的侵略者;万众一心、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在黑暗的岁月燃起希望之火。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籍由像将军这样无数悲壮的牺牲,从这里浴火重生。


  打日寇壮怀激烈


  1937年12月份,蒋介石下达了批准张自忠重返部队,代理五十九军军长的命令,划分到李宗仁第五战区。从此,张自忠开始了他一生中璀璨辉煌、壮怀激烈的抗战时期。


  1937年12月,华北日军已占领了北平、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中城市,华中日军则占领了沪、宁、杭长江三角洲。为了使南北日军联成一线,需夺取重要门户徐州。为此,华中日军开始北犯,企图突破我军淮河防线,向北开进。


  1月13日,张自忠率五十九军抵达淮河前线,部署于瓦瞳集、姚集、固镇、濠城一带。这一带恰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张自忠决心在这片土地上重演古代东晋谢玄大败前秦苻坚的那幕历史壮烈的故事。


  他破釜沉舟地说:“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独我张自忠不能打败仗的!”遂以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之势一举拿下曹老集、小蚌埠等淮河沿岸的防御要地,淮河北岸的日寇几被全歼,残部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般地逃回淮河南岸。


  淝水之战首战告捷,是自长城喜峰口战役之后又一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张自忠也在这次战役中以用实际行动,洗刷了自己的冤屈无辜。


  救友军冰释前嫌


  淝水之战结束后,1938年初由于南路日军被阻于淮河一线,日军不得不调整战略,改以北路日军为主攻,先以第五师团为左翼,由青岛出发直逼临沂,第十师团为右翼,沿津浦路南下,两师会师台儿庄而后攻取徐州。鉴于津浦线北段形势紧张,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命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开赴临沂,协同庞炳勋之第三军团,阻击日军第五师团。


  张自忠接到这份命令的时候却又犹豫了,因为这又牵扯出张自忠与庞炳勋的一段旧怨。两人原来同属西北军,关系交好,但是在中原大战中,庞炳勋叛变投蒋,出其不意袭击张自忠的师部,张自忠险些丧命。


  李宗仁得知详情后,找张自忠谈话,“你和庞炳勋有宿怨,我很了解,颇不欲强人所难,不过以前的内战,无论谁是谁非,皆为不名誉的私怨私仇。庞炳勋现在前方浴血抗战,乃属雪国耻、报国仇。我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摒弃个人前嫌。张自忠听后,不假思索地回答:”绝对服从命令,即便长官不说这些,我也会去支援的,请长官放心。"


  张自忠认为,兵贵神速,更贵在出其不意。他遂率部一昼夜驰行了180里,赶完了其他部队三天三夜才能走完的路程,于3月12日抵达前线临沂西郊。


  此时,庞炳勋守城部队几乎伤亡殆尽,死守城防;张自忠部采用围魏救赵(正面坚守,两翼迂回,抄敌后路,一举歼灭)的战略,出其不意,进行援救。这就是“庞真守,张真援”冰释前嫌的佳话。


  捷报传来,蒋介石传令嘉勉“开抗战之先河,振国军之士气”。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将军事后追述说:“若非张自忠大义凛然,摒弃前嫌,及时赴援,则庞氏所部已成瓮中之鳖,必至全军覆没。”“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奋勇赴战之功,实不可没。”


  临沂之战,斩断了北路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敌板垣师团、矶谷师团企图会师台儿庄计划,形成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也保障了1938年4月的台儿庄大捷。


  战潢川歼敌三千


  日军最终攻占徐州之后,对我军穷追不舍,继续向华北推进,企图一举攻占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1938年8月底,日军攻占六安、霍山,向固始、潢川推进。张自忠接到死守潢川阻敌12日命令,以掩护胡宗南等部在信阳、武胜关等地集结。


  9月初,张自忠率第59军开赴潢川布防,阻敌西进。9月6日,第10师团攻陷固始,然后沿固潢公路直扑潢川。鉴于潢川一带地势平坦,易攻难守的地形,张自忠部采取守城阻敌和在外围层层布阵的策略。


  日军攻下固始后,在春和集城遭遇张自忠部113旅顽强阻击。由于张自忠固若金汤的防守,使得日军久攻不下。即使敌军改变战略,仍受到张自忠部的牵制。日军屡攻屡挫,恼羞成怒,竟惨无人道地在潢川一带施放毒瓦斯。全城硝烟四起,毒气弥漫。由于缺乏防毒面具,官兵伤亡不断增加。张自忠命军需处迅速给每人发日光皂两块、白毛巾一条,以毛巾浸吸肥皂水遮掩口鼻,坚持战斗。


  往复拼杀至17日中午,日军步兵蜂拥入城,潢川岌岌可危。张自忠命士兵上起刺刀,与敌展开肉搏战,发起反冲击,死死锁住日军突破口。59军已在潢川一带坚守了12个昼夜,完成了战区赋予的阻击日军至18日的任务。


  1938年9月19日凌晨,张自忠下令,趁夜向潢川西南方突围。潢川战役,59军孤军苦战12昼夜,歼敌3000人,张自忠部自身伤亡4000余人,为后方友军的集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活关公”战绩突出


  自张自忠重返军队,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潢川,立下赫赫战功,职位连获晋升,升任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军团总司令,统兵达15万之多,老百姓也称之为“活关公”。


  1939年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第一次大交锋,发动随枣会战,几经浴血奋战张自忠部在湖北襄樊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随枣会战张自忠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大批军事物资。


  随枣战役后,日军一连几个月没有大的动作,正面战场趋于平静。国民党当局趁机对全军进行全面整训,目标击溃侵华日军主力第十一军,夺回武汉三镇。这次攻势也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


  1939年12月张自忠也率领右翼兵团参加了这次冬季攻势。据统计,冬季攻势共歼敌9.2万余人。冈村宁次承认日军第十三师受到张自忠右翼军团的沉重打击,日军遭受重创。


  冬季攻势战果,以李宗仁第五战区战绩最为卓著,又以张自忠率领的右翼兵团战绩居首。在后来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蒋介石亲自提出:“冬季攻势以张自忠主持之襄东战场收获最为可贵,誉为各战场之模范。”


 
 
       
  {$html_page$}

 



张自忠纪念馆内景。 记者 许金松 封国栋 摄


  第四篇 英风不泯


  一代名将 壮烈殉国


  裹尸马革南关店 将军忠勇镇瀛寰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张自忠1940年5月1日手谕及5月6日遗书


  湖北,宜城,十里长山,草木葱茏,翠柏挺立。


  山东,临清,纪念馆内,庄严肃穆,大义参天。


  鉴往知来,抚今追昔,铭记将军壮举,就是铭记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滔滔江水入海,悠悠忠魂犹在。


  亲临前线 士气大振


  冬季攻势后,遭受重创的日军急于实施报复性作战,为了控制长江,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计划在宜昌附近彻底消灭白河两岸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部队。1940年5月1日,日本天长节后,日军集结15万兵力,在100多辆坦克、7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发动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的枣宜会战。


  张自忠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指挥三十三集团军第五十九军、五十五军及第二十九军,任务是担任襄河河防及大洪山之备,其中一部兵力固守襄河西岸阵地,巩固大洪山南侧各隘路,将主力配置于襄河东岸长寿店以北地区,迎击敌人三路进攻。


  面对日军多路合围的严峻局面,张自忠写信告諭五十九军团以上主官: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勉励全军奋勇杀敌。


  几日后,三路日军在襄河东岸的双沟镇汇合,河东战局急转直下。身在襄河西岸指挥部的张自忠不顾部下再三劝阻,决定东渡襄河,亲自过河督战。5月6日,他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仰之吾弟……无论做好与做坏,一定求得良心得到安慰。


  5月7日拂晓,他亲自率手枪营和右翼兵团预备队七十四师共2000余人过河。这是张自忠继1939年“四月攻势”、随枣会战、冬季攻势之后第四次过河督战。过河后经过两三天的努力,张自忠与河东各部取得了联系,逐步控制局势。


  河东将士得知他亲临前线,士气大振,战斗更加有力。张自忠部一路奋勇进攻,在方家集,将朝西北方向进攻的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13师团后路几乎完全切断,形势朝张部有利的方向发展。


  有敌无我 有我无敌


  5月11日,蒋介石误判日军情报,发出训令:承敌脱离据点,望各部努力追击,将其一网打尽。然而,此时的张自忠部兵力仅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装备则远逊之,犹如“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加之经数日鏖战后,部队已呈现出疲劳状态。


  一向有忠贞之气的张自忠,对于执行命令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奉命后立即调整部署,掉头向南截击。但更为不幸的是,张自忠总部所用无线电密码已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司令部具体位置及其的部署均为日军洞悉。


  鏖战至15日,张自忠率仅仅保留下来的1500余人截击由襄阳沿汉水南下的五六千日军,局势之险峻可想而知。15日下午,张自忠部被日军39师团包围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附近的沟沿里。


  16日拂晓,日军突然集中五六千兵力,30余门大炮,数十架飞机向南瓜店及其两侧发起猛攻。张自忠所部虽英勇善战,但终因敌众我寡,陷入重围之中。


  在最后关头,日本的包围圈东北角尚有一个缺口,张自忠令参谋长李文田率领苏联顾问和文员迅速撤离,冲出了重围。为了保护总司令的安全,部下曾多次规劝张自忠撤退,都被他厉声拒绝了。他说:“我奉命截击,岂可自行退却,当兵的临阵脱逃要杀头,总司令遇到危险就逃跑,这合理吗?今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一定要血战到底。”


  血肉之躯 阻击日军


  战至下午4时,张自忠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数人。面对步步逼来、怪声吼叫的大批日军,这些跟随张自忠多年的忠诚士兵,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顽强,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将有绝对优势的日军阻于山脚下达两个多小时。


  张自忠眼看前方兄弟一个个倒下,他再也按捺不住大吼一声,向山下冲去,就在刹那间,远处的日军机关枪向他射来,他全身多处中弹,右胸洞穿,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另一颗子弹射入了他的左额。


  后来,将军身边就剩下了卫士谷瑞雪。情况虽然紧迫,但如果愿意离开,还是可以脱险的。可是总司令誓死不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经从各个方面包围过来,总司令危急万分。


  作为一个警卫人员,我着急得哭了。总司令却笑了,他说:“你这小子,哭什么!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本分。我觉得这样做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话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打在总司令身上,他的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也中一弹。


  一代名将,就此殉国。


  日军的战史资料中,有这样的细节记载:日军第四分队的藤冈元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个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元。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元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又一股日军到了他跟前,很近了,几十米。张自忠呼一下就站了起来,背后响起了枪声,日军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张自忠的头部,他脸上微微地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日军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向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将军殉国后,日军攻上山头,从他的上衣兜内发现一只派克金笔。上面刻有张自忠的名字,日本人敬佩其人格,于是对他集体行礼,将他的遗体抬回后方200里处陈家集司令部,庄重收敛入棺,葬于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上。


  举国上下 齐悼忠魂


  蒋介石得知将军殉国后特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将军的遗体”,当天夜里,38师师长黄维冈带领敢死队,与敌人激战两昼夜,付出200余人的生命,终于夺回了张自忠的遗体。


  5月28日晨,灵柩沿长江运抵重庆码头。蒋介石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在场者无不动容。冯玉祥、何应钦、宋子文、孙科、于右任、张群等国民政府要员率百官臂缀黑纱,登轮绕棺致哀。延安军民8月6日获知张将军殉国噩耗,各界代表千余人齐聚中央大礼堂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为国捐躯”“取义成仁”的挽词。


  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11月16日,在重庆北碚为张自忠举行国葬。最终,张自忠的灵柩被安葬在重庆北碚雨台山,同时又仿明代史可法墓葬扬州梅花岭之意,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冯玉祥亲笔书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的墓碑。


  1982年,民政部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991年,为缅怀将军丰功伟绩,湖北宜城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在将军故里临清,也建有一处颇具规模的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隶属于临清市委宣传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馆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共有序厅、生平事迹、碑刻展示、书画题词和音响播放展厅五个部分。通过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碑刻、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战事了张自忠将军奋斗生平和光辉抗战事迹,突出表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人们在这里驻足、流连、反思,重温不容忘却的历史,缅怀无数牺牲的先烈,祈愿来之不易的和平。


  (本次活动得到福田商务聊城天虹汽车销售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感谢。)

 
 
       
  {$html_page$}

 



  第二篇:取义成仁


  临危受命 忍辱负重


  夜袭日军威名壮 代人访日背骂名


  抗战以来,以兵团长兼集团军总司令,亲率部伍,冲杀敌人,受伤不退,力战身殉者,此为第一人。


  复看中华民族四千年来历史,抵抗外来侵略,以高级将领身先士卒,截击敌寇,终以鲜血溅沙场者,此亦为有数人物。


  这样为抗战史上以鲜红的血,写出灿烂光华的一页者,我们要永远记在心头,永远父以告子、兄以告弟,这样的传至千秋万世,芳馨不灭。


  这样彪炳人寰、光辉照耀的民族英烈的血迹,我们更要勇敢地踏上前去,听着他最后的呼声,跟随他伟大的脚印。我们誓要报仇雪耻,奋战到底,一直战到鸭绿江边,敌人彻底的毁灭,我大好河山一草一木,仍属我为止。


  ——冯玉祥《痛悼张自忠将军》一九四零年七月《新华日报》


  连年抗战,神州大地,处处英烈。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诬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张自忠冲破个人在历史漩涡、政治博弈中之不得已,以身殉国。他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不叫日寇度长城


  1930年的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军事集团胜利而告结束。冯玉祥军事集团瓦解,西北军许多部队相继投蒋或脱离西北军,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


  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副军长秦德纯,参谋长张维藩,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张自忠任第三十八师师长。


  中原大战的失败,对张自忠来说犹如一次脱胎换骨。西北军惨遭败绩,冯先生下野隐退固然令他难过,但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中原大战的结局为避免自相残杀、断送国脉的无益内战的重演提供了可能。作为一个爱国军人,他多么渴望全国的军人能够团结一致,枪口对外,为捍卫祖国而效力!


  1933年1月,日本关东军突然向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发动攻击,3日占领山海关,取得了进攻热河的态势。这是自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后进行的又一次扩张。


  大刀队威名远扬


  3月9日,日军先头部队攻占喜峰口东北制高点孟子岭。日军虎视华北,平津危急。二十九军奉命增援喜峰口和罗文峪。张自忠被任命为喜峰口前线总指挥。


  3月19日上午,日军先头部队攻占喜峰口东北制高点孟子岭,以火力控制喜峰口,形势对我极为不利。双方已经展开激烈遭遇战,经过两天两夜的交战,我军虽然顶住了日军的攻势,却未能收复失地,处境很被动,于是张自忠决定组织大刀队对日军实施大规模夜袭。


  我们中国的大刀厚重,须腰部有力,重在反手刀,在战场上可砍人可砍刀。29军士兵沿袭了西北军的传统,每位士兵都熟习刀术,手持大刀冲锋陷阵成了29军的特色。


  张自忠当夜就采取行动,抽出五百名战士组成大刀队,身背大刀,短枪和手榴弹,由樵夫、猎手带路,从喜峰口两侧的董家口和潘家口翻过险峻的山峰,潜入营房,挥舞大刀砍向日军头颅,日军稀里糊涂地做了刀下鬼。


  这一仗打得干净漂亮,斩首日炮兵大佐,共消灭日军两个步兵联军,一个骑兵大队的大部,共计3000多人,并夺回喜峰口。二十九军初显神威,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首次遭到重创,日本朝野惊叹为明治建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这次战斗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大大激发了全国的士气和爱国激情,张自忠带领的二十九军官兵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大刀队更是威名远扬。


  主政察津受委屈


  1933年长城抗战后,华北形势微妙,蒋介石的中央军退出华北,29军成为华北最大军事力量。日军知道宋哲元与蒋介石貌合神离,企图借此机会建立亲日政权,国内指宋亲日的舆论也甚嚣尘上。


  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曾先后主政察津。当时天津市内驻有19国领事馆,还有租界和5个国家的驻军,其中日本的驻军达10000多人。根据张自忠的孙子张庆宜后来回忆说:“担任天津特别市市长的一年多时间,是爷爷一生中处境最困难的,也是内心最痛苦的时刻。但使张自忠最最痛苦的,是国人因不知真情的不谅解,他说‘心里苦的很’。”


  1937年3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以天皇生日为由,邀请宋哲元组团访日。宋哲元怕日本人威逼,不便出访。处在乱世的夹缝中的张自忠行事作风稳健,考虑问题比较周到,颇受宋哲元器重,因此宋哲元派张自忠代其访问日本。


  3月27日,张自忠率团访问了日本。访问之初,适逢名古屋展览会开幕,张自忠作为中国官员前往剪彩。展览会对面有个伪满洲国办事处,建筑物上挂着伪满洲国国旗。张自忠勃然大怒,他说:“我只知道有一个中国,并不晓得有什么伪满洲国,东北永远都是我们中国的土地!”他拒绝剪彩并向日本方面提出抗议。后日方取下伪满洲国国旗,张自忠才肯参加剪彩。


  张自忠此次前去是为了与日军周旋和为国家抗战争取时间,也没有签订任何卖国协议,但不明真相的国人,面对日本散布的谣言,对张自忠纷纷猜疑。一股攻击和污蔑他的暗流正在形成,并且逐步的向张自忠靠近。


  留守北平陷漩涡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事变中,29军痛失赵登禹和佟麟阁两员大将。


  7月27日,日本政府又第二次增兵华北,向二十九军发起全线进攻。7月28日,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再坚持下去已属无益,宋哲元决定率二十九军撤退到保定,命张自忠代他留守北平。


  又一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张自忠却陷入国内舆论指责漩涡。在稍后的几天里,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痛斥张的“卖国变节”行为。


  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到:“外界不明真相,均误以张氏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对于这段历史,冯玉祥在张为国捐躯后撰文《痛悼张自忠将军》时予以澄清,他说:“民国二十五、六年的时候,华北造成一个特殊的局面,他在这局面下苦撑,虽然遭到许多人对他误会,甚至许多人对他辱骂,他都心里有底子,本着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待将来事实的洗白。”


  8月6日,北平城沦陷,张自忠离开了北平城,决定亲赴南京面见蒋介石。在南下赴宁的路上,南京国民政府下达命令,以张自忠“放弃责任,迭失守地”,将其撤职查办。


  10月10日,张自忠面见蒋介石。“你在北方的一切情形,我均明了,我是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切统由我负责,你要安心保养身体,避免与外人往来……”蒋介石说。几天后,南京政府送来一张委任状,任命张为军政部中将部附,在南京休养。


 
 
       
  {$html_page$}

 



张自忠纪念馆内景。 记者 许金松 封国栋 摄


  第四篇 英风不泯


  一代名将 壮烈殉国


  裹尸马革南关店 将军忠勇镇瀛寰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张自忠1940年5月1日手谕及5月6日遗书


  湖北,宜城,十里长山,草木葱茏,翠柏挺立。


  山东,临清,纪念馆内,庄严肃穆,大义参天。


  鉴往知来,抚今追昔,铭记将军壮举,就是铭记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滔滔江水入海,悠悠忠魂犹在。


  亲临前线 士气大振


  冬季攻势后,遭受重创的日军急于实施报复性作战,为了控制长江,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计划在宜昌附近彻底消灭白河两岸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部队。1940年5月1日,日本天长节后,日军集结15万兵力,在100多辆坦克、7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发动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的枣宜会战。


  张自忠为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指挥三十三集团军第五十九军、五十五军及第二十九军,任务是担任襄河河防及大洪山之备,其中一部兵力固守襄河西岸阵地,巩固大洪山南侧各隘路,将主力配置于襄河东岸长寿店以北地区,迎击敌人三路进攻。


  面对日军多路合围的严峻局面,张自忠写信告諭五十九军团以上主官: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勉励全军奋勇杀敌。


  几日后,三路日军在襄河东岸的双沟镇汇合,河东战局急转直下。身在襄河西岸指挥部的张自忠不顾部下再三劝阻,决定东渡襄河,亲自过河督战。5月6日,他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仰之吾弟……无论做好与做坏,一定求得良心得到安慰。


  5月7日拂晓,他亲自率手枪营和右翼兵团预备队七十四师共2000余人过河。这是张自忠继1939年“四月攻势”、随枣会战、冬季攻势之后第四次过河督战。过河后经过两三天的努力,张自忠与河东各部取得了联系,逐步控制局势。


  河东将士得知他亲临前线,士气大振,战斗更加有力。张自忠部一路奋勇进攻,在方家集,将朝西北方向进攻的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13师团后路几乎完全切断,形势朝张部有利的方向发展。


  有敌无我 有我无敌


  5月11日,蒋介石误判日军情报,发出训令:承敌脱离据点,望各部努力追击,将其一网打尽。然而,此时的张自忠部兵力仅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装备则远逊之,犹如“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加之经数日鏖战后,部队已呈现出疲劳状态。


  一向有忠贞之气的张自忠,对于执行命令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奉命后立即调整部署,掉头向南截击。但更为不幸的是,张自忠总部所用无线电密码已被日军破译,张自忠司令部具体位置及其的部署均为日军洞悉。


  鏖战至15日,张自忠率仅仅保留下来的1500余人截击由襄阳沿汉水南下的五六千日军,局势之险峻可想而知。15日下午,张自忠部被日军39师团包围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附近的沟沿里。


  16日拂晓,日军突然集中五六千兵力,30余门大炮,数十架飞机向南瓜店及其两侧发起猛攻。张自忠所部虽英勇善战,但终因敌众我寡,陷入重围之中。


  在最后关头,日本的包围圈东北角尚有一个缺口,张自忠令参谋长李文田率领苏联顾问和文员迅速撤离,冲出了重围。为了保护总司令的安全,部下曾多次规劝张自忠撤退,都被他厉声拒绝了。他说:“我奉命截击,岂可自行退却,当兵的临阵脱逃要杀头,总司令遇到危险就逃跑,这合理吗?今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一定要血战到底。”


  血肉之躯 阻击日军


  战至下午4时,张自忠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数人。面对步步逼来、怪声吼叫的大批日军,这些跟随张自忠多年的忠诚士兵,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顽强,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将有绝对优势的日军阻于山脚下达两个多小时。


  张自忠眼看前方兄弟一个个倒下,他再也按捺不住大吼一声,向山下冲去,就在刹那间,远处的日军机关枪向他射来,他全身多处中弹,右胸洞穿,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另一颗子弹射入了他的左额。


  后来,将军身边就剩下了卫士谷瑞雪。情况虽然紧迫,但如果愿意离开,还是可以脱险的。可是总司令誓死不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经从各个方面包围过来,总司令危急万分。


  作为一个警卫人员,我着急得哭了。总司令却笑了,他说:“你这小子,哭什么!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本分。我觉得这样做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话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打在总司令身上,他的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也中一弹。


  一代名将,就此殉国。


  日军的战史资料中,有这样的细节记载:日军第四分队的藤冈元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个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元。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元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又一股日军到了他跟前,很近了,几十米。张自忠呼一下就站了起来,背后响起了枪声,日军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张自忠的头部,他脸上微微地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日军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向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将军殉国后,日军攻上山头,从他的上衣兜内发现一只派克金笔。上面刻有张自忠的名字,日本人敬佩其人格,于是对他集体行礼,将他的遗体抬回后方200里处陈家集司令部,庄重收敛入棺,葬于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上。


  举国上下 齐悼忠魂


  蒋介石得知将军殉国后特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将军的遗体”,当天夜里,38师师长黄维冈带领敢死队,与敌人激战两昼夜,付出200余人的生命,终于夺回了张自忠的遗体。


  5月28日晨,灵柩沿长江运抵重庆码头。蒋介石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在场者无不动容。冯玉祥、何应钦、宋子文、孙科、于右任、张群等国民政府要员率百官臂缀黑纱,登轮绕棺致哀。延安军民8月6日获知张将军殉国噩耗,各界代表千余人齐聚中央大礼堂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为国捐躯”“取义成仁”的挽词。


  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11月16日,在重庆北碚为张自忠举行国葬。最终,张自忠的灵柩被安葬在重庆北碚雨台山,同时又仿明代史可法墓葬扬州梅花岭之意,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冯玉祥亲笔书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的墓碑。


  1982年,民政部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991年,为缅怀将军丰功伟绩,湖北宜城建成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在将军故里临清,也建有一处颇具规模的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隶属于临清市委宣传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馆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共有序厅、生平事迹、碑刻展示、书画题词和音响播放展厅五个部分。通过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碑刻、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战事了张自忠将军奋斗生平和光辉抗战事迹,突出表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人们在这里驻足、流连、反思,重温不容忘却的历史,缅怀无数牺牲的先烈,祈愿来之不易的和平。


  (本次活动得到福田商务聊城天虹汽车销售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