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4月28日,记者走进冠县清泉街道办事处西街村,目前,该村人村民之间的称呼有了新变化:过去的四叔二大爷,如今“变脸”,成了王老板、沙经理、郭厂长。
称呼的变化源于村子实际。该村村庄在县城中间,人多地少,七年前,村里有不少青年无所事事,成天逛街。“当干部不仅要维护民族团结,还要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大事。”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沙元民常用这话告诫自己。好的地理优势,好的环境,怎样让村民致富呢?西街村两委当时的致富思路是:在村内向屠宰要效益;在村外向个体经营的第三产业要效益;在仅有的土地上,向市场、工厂要效益。
清泉街道办事处西街村为城中村,居住人口2500余人,回族达1900人以上。该村村两委鼓励村民发展经济敢想、敢干、敢做,充分利用周边的市场条件,遵循本民族宰羊、宰牛的好习惯,擅长做买卖的好传统,村两委帮助村民想法经商,短短7年间,西街村民商户不断增多,达到经商有富路、户户有致富路的好局面。
西街村村民任占军说:“我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引进资金搞活民营经济,农民变老板。一年来,我村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新办各类企业9家,吸引了200多名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上班,一些上班的村民年收入均在23000元以上;有的建起家庭作坊式的经营项目,经营香油、烧鸡店等买卖,一些农民变成商人。”
西街村党支部副书记沙宗朝说:“我村现在有300多户成了工商个体户、专业户和民营企业主,大小老板有170多个,再过3年,村两委再帮助200多人经商成为老板,争取早日成为县、办事处有名的经商村。”
(本报记者 洪 祥 本报通讯员 许艳红 李秀华)
文章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