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沙镇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南部,聊莘公路中段,距区政府所在地21.5公里。位居莘县、阳谷、聊城三县区交界处,北与东昌府区的张炉集、郑家镇接壤,南与阳谷县的定水镇隔河相望,东和东昌府区的朱老庄乡为邻,西与莘县的河店镇、莘亭镇搭界。东径115°47′,北纬36°20′。全镇区域面积131.95平方公里,人口9万余人,其中镇驻地人口1.2万,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12.8万亩,辖119个行政村,123个自然村,下设12个管理区,是东昌府区最大聊城市第二大乡镇。全镇以工农业生产为主,商业、服务行业次之,兼营其他行业,截止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7.8亿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评定为全国小城镇试点镇;全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山东省农村校舍改造先进乡镇;聊城市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聊城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沙镇镇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中心,是沙镇的经济开发中心和工业园基地。
沙镇历史悠久。在汉代置阳平郡,辖周边府县72所,隋开皇十六年(596)属博州置武水县,到了唐代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博州刺史李冲不服,起兵反讨武则天,先攻武水县,放火烧毁武水南门,后又遭大水漫之,城毁。后改武水镇,到了宋朝,白天祖大摆108镇(阵),在武水设黄沙镇,后被穆桂英平定,此改沙镇,至今沙镇南街还留有穆桂英点将台遗址,附近的一条小街叫点将台胡同,到了明朝,沙镇出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著称聊城五大家(任、邓、朱、傅、耿)之一的朱家朱延禧,祖籍沙镇朱楼村,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任礼部右侍朗,后升任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虽遭宦臣魏忠贤弹劾,但足可显示在朝位置,同朝沙镇王楼村的王汝训,相传十二岁考取知县,后升为工部左侍郎,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牛天麟是沙镇牛家村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任河南武陟县令,后升监察御史。还有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南下巡将时,在沙镇北一个叫广生店的地方,庙前乘凉夜读,庙前坑里青蛙乱叫,影响朱元璋读书,便大声喝道:“憋住气,别叫了”从此至今该坑的青蛙不会叫。到了清朝,相传郑板桥去范县任县令时,路过沙镇住下,早晨起轿遇沙镇南街一村妇上吊,随问便知是因丈夫去世,家景贫寒,孩子幼小,想以死解脱,郑大人便令随从在自己俸禄中支出银两,赠予村妇,教两孩子读书,后两个孩子成器,为纪念板桥大人便在郑板桥赠银处建木板阁一座,谥名板桥阁,所在东西两条小街,也分别称板桥西街和板桥东街。明设沙镇屯,清设沙镇里,民国称二区。
古文化遗址:
古武水县城遗址:据史料记载,隋开皇十六年(596)沙镇置武水县属博州,筑土城建治所,城址在今沙镇镇政府驻地,城廓约1平方公里,现仍能勘到城墙的夯土层痕迹,沙镇的老人都能说清东西南北四城门的大体位置。城内建棋盘大街,中心筑玉首,玉首最高点高出当地平均地面3.3米,该城于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时,博州刺史李冲不服,起兵反讨,先攻武水县,放火烧毁武水县南门,不久又遭黄河决口大水漫之、城毁,属地归聊城县称武水镇。
穆桂英点将点遗址:相传宋朝穆桂英大破108镇(阵)时,在沙镇南门外,扎中军帐筑夯土设点将台,鼓舞士气,一举攻破白天祖摆得黄沙阵,平定后又在该台点将阅兵,被后人传神,因点将台是英雄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沙镇人把它保留至今,现遗址周围100米无民房等建筑物,所在的胡同称点将台胡同。
郑板桥阁遗址:据轶传,郑板桥赴范县任县令时,路过沙镇住下,第二天早晨起轿遇南街一村妇上吊,一问便知该村妇因丈夫去世孩子幼小,家景贫寒,想以死解脱,郑大人令随从把自己的傣禄一部分赠予村妇,并嘱咐让两个孩子上学,后两孩子成器,为纪念郑板桥大人,在郑板桥赠银处建木板阁一座,谥名板桥阁,所在的东西两条街称板桥东街和板桥西街,此阁文革中被毁,现遗址仍存。
一搂八座庙:沙镇在清朝后期,有72座庙36眼井,其中有一个一搂八座庙,多数误写为一楼八座庙,一搂八座庙就是在一个一搂粗的紫檀木上雕刻着八座庙的造型,实为当地一绝,该庙在日伪时期被日寇掠走,几经传带,流落济南(据传),现不复存在,但在人们心目中犹存,文化空间很好。
三步两眼井:在沙镇东北角现工商所后院,地下水很是旺盛,无论多么干旱的年份均泉水清沏,由于当时庙多,和尚们便在此打了一眼井,为不犯清规戒律,就是不让当地尼姑庵的尼姑取水,后尼姑庵的尼姑也在此打了一眼井,因靠的很近被人们称三步两眼井,此井有一特怪现象,地面上刮北风时南井水混,刮南风时北井的水混,此井至今保存完好,有人间断用水。
王汝训家庙与故居:王汝训故居在王汝训的家乡沙镇王楼村中,现只保存大门,木门厚框起脊扣瓦石狮把门(现只剩石墩),其后代各支只有长支才能住大门里边王汝训故居原址,家庙在村东头,建设年代不详,现存三间古式瓦房,砖木结构,起脊扣瓦气势不凡,并建东西两厢房大门前石狮一对,当时家庙内供俸着王汝训神像及王氏家族的家谱,此庙至今保存完好。距沙镇1公里。
曾照麒故居:在曾照麒的家乡沙镇曾楼村中,故居文革中被毁,现存门前棋杆石两对,棋杆石高约1.5米,厚三尺见方,中间有一圆孔装旗杆用,现仍保留着墓地古柏、后花园遗址,距沙镇1公里。
牛天麟墓地石龟神话:相传牛天麟墓地石刻群中有一石雕乌龟,有一年显灵,每天的五更天都要到前村坑中饮水,回来便屙一块元宝,有一拾粪的老头求财心切,还没等石龟屙下来便上前去抢,犯冲,石龟复原,元宝只露出屁股一半,拾粪的老头用粪杈使劲挖也没挖下来,至今石龟屁股上还留有粪杈挖的五个点坑痕迹,此石龟文革中被埋入地下。
王汝训墓石雕群:位于王汝训故居南1公里郭庄村西,坐北朝南,原有石牌坊1座,石狮、石马、石羊、石人、墓表各1对,神道碑4通,墓照碑1通,石桌1张,现存石碑两通,石桌1张,其雕刻石物均在文革中被族人埋入地下,保存尚好,该墓地石雕群被聊城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沙镇1公里。
朱延禧墓地石雕群:位于沙镇朱楼村西南150米处,石刻大体与王汝训墓地相同,多在文革中被毁或埋入地下,现存墓碑一通,高3.17米,除底座纯碑高2.6米,宽0.9米,厚0.27米,碑文清晰,曰“明故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了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公讳延禧字允修别号蓼水朱公之墓”,据《聊城县志》载,朱延禧明万历进士,历任明礼部右侍郎,日讲官,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该墓地石雕群,被聊城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沙镇0.5公里。
沙镇历史文化名人:
孙嘉之:博州武水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少时孤贫,客居于涉(河北西南部、清漳河下游)、巩县(河南中部,黄河南岸、洛河下游)间。唐武后垂拱(685—688)年间进士及第,又以书判拔贡,授职蜀州新泮县(四川成都平原南部)主薄,历曲周(今属河北)、襄邑(治今河南瞧县)两县令,终官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司马。为官清正,宽厚爱民,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所至有绩。
孙逖:博州武水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孙嘉之之子。逖幼而能文,才思敏捷,以作《土火炉赋》而声誉日重。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孙逖一举连中进士、哲人奇士、手笔俊拔3科第一,遂为少年状元。状元及第后,授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尉,迁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的)授左拾遗,转左补阙。二十一年(733年)入为考工员外郎,集贤殿修撰。二十四年(736)拜中书舍人。天宝三年(744年)权判刑部侍郎。五年,以风病求散职,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辈叹服。后转太子詹事。肃宗上元(761年)病卒。赠尚书仆射,谥号“文”。著有《孙逖集》30卷存世。古代论著。唐孙逖撰,1卷。该书系孙逖文集、集录了孙逖的重要论著。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尚存明铜活字印本1册。
孙简:字枢中,博州武水(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唐玄宗刑部侍郎孙逖之曾孙、信州刺史孙器之长子。唐宪宗元和初年(806年),孙简登进士第,辟荆南(今湖北江陵)幕府。累官至谏议大夫、知制诰,晋中书舍人。武宗会昌初年(841年),任河中节度使(驻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继任兴元节度使(驻梁州,今侠西汉中)、宣武节度使(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迁尚书左仆射,拜兵尚书。
王汝训(1551—1610):字师古,号弘阳,东昌府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明神宗刑部、工部右侍郎,卒赠工部尚书。穆宗隆庆五年(1517年),汝训中进士,任元城(今河北大名)知县。神宗万历初年,升刑部、兵部主事,再迁光禄寺少卿。因得罪当道,谪调南京。不久,复为太常寺少卿,继为太仆卿。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寻迁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因得罪权势之家受弹劾罢职。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方被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继任工部右侍郎。次年逝世。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纂有《东昌府志》20卷、《疏草》2卷及《诗文集》等。
朱延禧:明末大臣。字允修。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即授为翰林院检讨,后升任礼部右侍郎。任日讲官时,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被熹宗称赞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至两朝实录成书及竣工,即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其后,宫中宦衙门下令,以后内阁票拟时,要称魏忠贤为“元臣”,朱延禧认为不可。御史田景新为讨好魏忠贤,上书弹劾朱延禧。朱延禧为此被革职归乡。死后,谥“文恭”。著有《畸斋诗文集》50卷,行于世。
曾昭麒:字石台,东昌府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乾隆五十九年武举人纪寿之孙,道光二年武进士广照之子。生于武宦世家,家学渊源。道光十四年(1834年)武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武进士,授御前侍卫。历武辖(把守紫金城后门)、四川忠州营都司、江西九江营水师游击、九江镇总兵、宁都营参将,钦加二品衔,赏戴花翎,累官至江西袁州副将。
牛天麟:东昌府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武陟县(今属河南)令。其时,社会动乱,民心浮动。他赴任后,修缮城池,加强守备,打击豪强,抚恤百姓,资贼不敢入,境内肃然,居赖以安。以治有能声擢监察御史。
沙镇是沙镇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镇四街的村民一直把古老的沙镇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素有“西街的狮子、东街的舞(秧歌)、南街的高跷、北街的鼓(戏曲),唱了初一唱十五,春天不够秋后补”之说,充分说明了沙镇是古老的历史文化村镇。
沙镇历史悠久。在汉代置阳平郡,辖周边府县72所,隋开皇十六年(596)属博州置武水县,到了唐代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博州刺史李冲不服,起兵反讨武则天,先攻武水县,放火烧毁武水南门,后又遭大水漫之,城毁。后改武水镇,到了宋朝,白天祖大摆108镇(阵),在武水设黄沙镇,后被穆桂英平定,此改沙镇,至今沙镇南街还留有穆桂英点将台遗址,附近的一条小街叫点将台胡同,到了明朝,沙镇出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著称聊城五大家(任、邓、朱、傅、耿)之一的朱家朱延禧,祖籍沙镇朱楼村,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任礼部右侍朗,后升任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虽遭宦臣魏忠贤弹劾,但足可显示在朝位置,同朝沙镇王楼村的王汝训,相传十二岁考取知县,后升为工部左侍郎,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牛天麟是沙镇牛家村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中进士,任河南武陟县令,后升监察御史。还有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南下巡将时,在沙镇北一个叫广生店的地方,庙前乘凉夜读,庙前坑里青蛙乱叫,影响朱元璋读书,便大声喝道:“憋住气,别叫了”从此至今该坑的青蛙不会叫。到了清朝,相传郑板桥去范县任县令时,路过沙镇住下,早晨起轿遇沙镇南街一村妇上吊,随问便知是因丈夫去世,家景贫寒,孩子幼小,想以死解脱,郑大人便令随从在自己俸禄中支出银两,赠予村妇,教两孩子读书,后两个孩子成器,为纪念板桥大人便在郑板桥赠银处建木板阁一座,谥名板桥阁,所在东西两条小街,也分别称板桥西街和板桥东街。明设沙镇屯,清设沙镇里,民国称二区。
古文化遗址:
古武水县城遗址:据史料记载,隋开皇十六年(596)沙镇置武水县属博州,筑土城建治所,城址在今沙镇镇政府驻地,城廓约1平方公里,现仍能勘到城墙的夯土层痕迹,沙镇的老人都能说清东西南北四城门的大体位置。城内建棋盘大街,中心筑玉首,玉首最高点高出当地平均地面3.3米,该城于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时,博州刺史李冲不服,起兵反讨,先攻武水县,放火烧毁武水县南门,不久又遭黄河决口大水漫之、城毁,属地归聊城县称武水镇。
穆桂英点将点遗址:相传宋朝穆桂英大破108镇(阵)时,在沙镇南门外,扎中军帐筑夯土设点将台,鼓舞士气,一举攻破白天祖摆得黄沙阵,平定后又在该台点将阅兵,被后人传神,因点将台是英雄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沙镇人把它保留至今,现遗址周围100米无民房等建筑物,所在的胡同称点将台胡同。
郑板桥阁遗址:据轶传,郑板桥赴范县任县令时,路过沙镇住下,第二天早晨起轿遇南街一村妇上吊,一问便知该村妇因丈夫去世孩子幼小,家景贫寒,想以死解脱,郑大人令随从把自己的傣禄一部分赠予村妇,并嘱咐让两个孩子上学,后两孩子成器,为纪念郑板桥大人,在郑板桥赠银处建木板阁一座,谥名板桥阁,所在的东西两条街称板桥东街和板桥西街,此阁文革中被毁,现遗址仍存。
一搂八座庙:沙镇在清朝后期,有72座庙36眼井,其中有一个一搂八座庙,多数误写为一楼八座庙,一搂八座庙就是在一个一搂粗的紫檀木上雕刻着八座庙的造型,实为当地一绝,该庙在日伪时期被日寇掠走,几经传带,流落济南(据传),现不复存在,但在人们心目中犹存,文化空间很好。
三步两眼井:在沙镇东北角现工商所后院,地下水很是旺盛,无论多么干旱的年份均泉水清沏,由于当时庙多,和尚们便在此打了一眼井,为不犯清规戒律,就是不让当地尼姑庵的尼姑取水,后尼姑庵的尼姑也在此打了一眼井,因靠的很近被人们称三步两眼井,此井有一特怪现象,地面上刮北风时南井水混,刮南风时北井的水混,此井至今保存完好,有人间断用水。
王汝训家庙与故居:王汝训故居在王汝训的家乡沙镇王楼村中,现只保存大门,木门厚框起脊扣瓦石狮把门(现只剩石墩),其后代各支只有长支才能住大门里边王汝训故居原址,家庙在村东头,建设年代不详,现存三间古式瓦房,砖木结构,起脊扣瓦气势不凡,并建东西两厢房大门前石狮一对,当时家庙内供俸着王汝训神像及王氏家族的家谱,此庙至今保存完好。距沙镇1公里。
曾照麒故居:在曾照麒的家乡沙镇曾楼村中,故居文革中被毁,现存门前棋杆石两对,棋杆石高约1.5米,厚三尺见方,中间有一圆孔装旗杆用,现仍保留着墓地古柏、后花园遗址,距沙镇1公里。
牛天麟墓地石龟神话:相传牛天麟墓地石刻群中有一石雕乌龟,有一年显灵,每天的五更天都要到前村坑中饮水,回来便屙一块元宝,有一拾粪的老头求财心切,还没等石龟屙下来便上前去抢,犯冲,石龟复原,元宝只露出屁股一半,拾粪的老头用粪杈使劲挖也没挖下来,至今石龟屁股上还留有粪杈挖的五个点坑痕迹,此石龟文革中被埋入地下。
王汝训墓石雕群:位于王汝训故居南1公里郭庄村西,坐北朝南,原有石牌坊1座,石狮、石马、石羊、石人、墓表各1对,神道碑4通,墓照碑1通,石桌1张,现存石碑两通,石桌1张,其雕刻石物均在文革中被族人埋入地下,保存尚好,该墓地石雕群被聊城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沙镇1公里。
朱延禧墓地石雕群:位于沙镇朱楼村西南150米处,石刻大体与王汝训墓地相同,多在文革中被毁或埋入地下,现存墓碑一通,高3.17米,除底座纯碑高2.6米,宽0.9米,厚0.27米,碑文清晰,曰“明故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了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公讳延禧字允修别号蓼水朱公之墓”,据《聊城县志》载,朱延禧明万历进士,历任明礼部右侍郎,日讲官,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该墓地石雕群,被聊城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沙镇0.5公里。
沙镇历史文化名人:
孙嘉之:博州武水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少时孤贫,客居于涉(河北西南部、清漳河下游)、巩县(河南中部,黄河南岸、洛河下游)间。唐武后垂拱(685—688)年间进士及第,又以书判拔贡,授职蜀州新泮县(四川成都平原南部)主薄,历曲周(今属河北)、襄邑(治今河南瞧县)两县令,终官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司马。为官清正,宽厚爱民,忠于职守,勤于政务,所至有绩。
孙逖:博州武水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孙嘉之之子。逖幼而能文,才思敏捷,以作《土火炉赋》而声誉日重。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孙逖一举连中进士、哲人奇士、手笔俊拔3科第一,遂为少年状元。状元及第后,授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尉,迁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的)授左拾遗,转左补阙。二十一年(733年)入为考工员外郎,集贤殿修撰。二十四年(736)拜中书舍人。天宝三年(744年)权判刑部侍郎。五年,以风病求散职,改太子左庶子。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辈叹服。后转太子詹事。肃宗上元(761年)病卒。赠尚书仆射,谥号“文”。著有《孙逖集》30卷存世。古代论著。唐孙逖撰,1卷。该书系孙逖文集、集录了孙逖的重要论著。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尚存明铜活字印本1册。
孙简:字枢中,博州武水(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唐玄宗刑部侍郎孙逖之曾孙、信州刺史孙器之长子。唐宪宗元和初年(806年),孙简登进士第,辟荆南(今湖北江陵)幕府。累官至谏议大夫、知制诰,晋中书舍人。武宗会昌初年(841年),任河中节度使(驻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继任兴元节度使(驻梁州,今侠西汉中)、宣武节度使(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迁尚书左仆射,拜兵尚书。
王汝训(1551—1610):字师古,号弘阳,东昌府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明神宗刑部、工部右侍郎,卒赠工部尚书。穆宗隆庆五年(1517年),汝训中进士,任元城(今河北大名)知县。神宗万历初年,升刑部、兵部主事,再迁光禄寺少卿。因得罪当道,谪调南京。不久,复为太常寺少卿,继为太仆卿。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寻迁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因得罪权势之家受弹劾罢职。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方被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继任工部右侍郎。次年逝世。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纂有《东昌府志》20卷、《疏草》2卷及《诗文集》等。
朱延禧:明末大臣。字允修。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即授为翰林院检讨,后升任礼部右侍郎。任日讲官时,讲《尚书》“可爱非君”一章,阐明义理,颇有独到见解,被熹宗称赞为“讲官第一”,拜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至两朝实录成书及竣工,即升任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其后,宫中宦衙门下令,以后内阁票拟时,要称魏忠贤为“元臣”,朱延禧认为不可。御史田景新为讨好魏忠贤,上书弹劾朱延禧。朱延禧为此被革职归乡。死后,谥“文恭”。著有《畸斋诗文集》50卷,行于世。
曾昭麒:字石台,东昌府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乾隆五十九年武举人纪寿之孙,道光二年武进士广照之子。生于武宦世家,家学渊源。道光十四年(1834年)武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武进士,授御前侍卫。历武辖(把守紫金城后门)、四川忠州营都司、江西九江营水师游击、九江镇总兵、宁都营参将,钦加二品衔,赏戴花翎,累官至江西袁州副将。
牛天麟:东昌府聊城县(今东昌府区沙镇镇)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武陟县(今属河南)令。其时,社会动乱,民心浮动。他赴任后,修缮城池,加强守备,打击豪强,抚恤百姓,资贼不敢入,境内肃然,居赖以安。以治有能声擢监察御史。
沙镇是沙镇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镇四街的村民一直把古老的沙镇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素有“西街的狮子、东街的舞(秧歌)、南街的高跷、北街的鼓(戏曲),唱了初一唱十五,春天不够秋后补”之说,充分说明了沙镇是古老的历史文化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