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境内居民素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之风。但因旧观念的影响,农民一般为男耕作、女理家,妇女一般不从事田间耕作。建国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旧观念的破除,农村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农、务工、经商及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境内居民很重视按照节气抢种抢收。每逢麦收,农民往往是废寝忘食。夏秋时节,出工起五更,收工满天星,早、午两餐吃在地头。建国前,大多用手拔麦子。建国后,小麦长势好,多用镰割;运庄稼时,用推车和地排车搬运,有的用手扶拖拉机运输。在下地、间歇或
换地作业时,有地头一袋烟之习。现在,农忙季节,一般早出工、晚收工、中午歇大晌,有饭前一两酒、饭后一袋烟,休息喝茶水、听收音机的习惯。建国前,境内农民夏天与秋天最忙,冬、春两季活不多,向有“冬春两闲”的说法。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冬、春两闲变成两忙,普遍从事家庭副业,同时,务工、从商者日趋增多。
建国前,因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称之“年头好”,遇到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则认为“天不让收”,因而有遇虫求神、逢旱祈雨等迷信习俗。随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提高,农民则不靠老天靠自己,兴修水利,开沟挖河,旱、涝双保收。种植习惯也由二年三收,改为一年两收,以种玉米、大豆、小麦、棉花为主,兼种杂粮。农忙过后,有些村庄包放电影,有些乡镇邀请剧团演戏;每年1~2次物资交流会,喜庆丰收;少数中老年农民借此探亲访友或专程进城旅游观光第六节 陋习流弊
缠足 建国前,妇女以缠小脚为美。幼女七八岁时,父母便强令用长布条紧缠其足,俗称“裹脚”,用以限制足部生长发育,促使足型变尖,直至足部骨骼扭曲变形。初缠时,疼痛难忍,日夜啼哭。至成年则步履艰难,终生受其累赘。但世俗皆以脚小者为美,称之“三寸金莲”,而脚大者则受到世人耻笑。民国时,政府禁止缠足,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缠足之陋习仍在城乡沿袭不绝。建国后,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世俗观念得到更新,区内妇女缠足的陋习彻底根除。
蓄辫,清朝时期,男子以留辫为美,多数从小蓄发留辫,不但梳洗费时,而且有碍行动。辛亥革命后,境内有识之士率先开始剪辫子。此后蓄发留辫者渐少,至建国初期基本根除。
赌博 建国前,境内赌博之风盛行,有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押宝、耍纸牌等多种赌博方法。不少人以开设赌场为业,招徕地痞无赖聚赌,从中抽取“彩头”以肥己。逢农闲时节或集日、庙会,赌场更多,参赌者多以银两、钱钞、器具、衣物为赌注,不少人因嗜赌成性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为争输赢或索还赌债,赌徒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也有的人为筹借赌注或偿还赌债而偷窃、抢劫,祸及乡亲邻里,扰乱了社会秩序。民国时期,政府虽也禁赌,但收效甚微。建国后,人民政府屡次发布禁赌布告,对惯赌、赌首和以聚赌牟利者依法制裁;赌具被禁焚毁,扑克牌、麻将已作为人民群众的娱乐工具。 80年代以来,个别偷赌或变相赌博者偶有发生,公安机关不断打击清除。
冲喜 建国前,男子订婚后因病卧床或病危时,便提前举行婚礼,企图借“喜气”冲祛“病灾”,此曰“冲喜”。如男子婚后不久死去,则给女方带来终生痛苦。建国后,此俗废除。
休妻 建国前,由于婚姻多由父母包办,不少夫妻感情淡薄,在“三从四德”的旧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不育、貌丑、婆媳不睦、夫妻不和、作风不正、盗窃、疾病”等谓之“七出”。具其一即为“犯七出”,丈夫便可据其解除婚约,名曰“休妻”。少数富家子弟则捏造罪名,休妻另娶。被休的妇女回娘家后倍受社会、亲人的歧视,造成终生痛苦。建国后,人民政府明令禁止此俗,提倡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封建迷信 建国前,境内居民多数迷信天帝鬼神,认为人之生老病死、灾祥祸福、悲欢离合、富贵贫贱皆为命中注定、神灵主宰。各地多建有寺庙及祠堂,内塑神佛偶像或供奉牌位,逢年过节及遇有疾病灾患,便焚香上供,磕头许愿,祈求神佛消灾降福。建房屋、选坟地多请“阴阳先生”看“风水”、找“地脉”;为预知吉祥祸福,则抽签占卜,算卦相面;丧葬嫁娶选择黄道吉日,祈求趋吉避凶,全家平安。一些不务正业者,充当神汉、巫婆、算命先生,四处下神看相,卖卦论命,愚弄乡民,诈骗钱财,危害人命,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而
致残丧生。建国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原有的寺庙、神像大部分被拆除,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巫婆、神汉、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等经教育改造后,多数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封建迷信活动收敛,公开的活动普遍遭到禁止,但私下活动仍时有出现。
境内居民很重视按照节气抢种抢收。每逢麦收,农民往往是废寝忘食。夏秋时节,出工起五更,收工满天星,早、午两餐吃在地头。建国前,大多用手拔麦子。建国后,小麦长势好,多用镰割;运庄稼时,用推车和地排车搬运,有的用手扶拖拉机运输。在下地、间歇或
换地作业时,有地头一袋烟之习。现在,农忙季节,一般早出工、晚收工、中午歇大晌,有饭前一两酒、饭后一袋烟,休息喝茶水、听收音机的习惯。建国前,境内农民夏天与秋天最忙,冬、春两季活不多,向有“冬春两闲”的说法。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冬、春两闲变成两忙,普遍从事家庭副业,同时,务工、从商者日趋增多。
建国前,因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称之“年头好”,遇到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则认为“天不让收”,因而有遇虫求神、逢旱祈雨等迷信习俗。随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提高,农民则不靠老天靠自己,兴修水利,开沟挖河,旱、涝双保收。种植习惯也由二年三收,改为一年两收,以种玉米、大豆、小麦、棉花为主,兼种杂粮。农忙过后,有些村庄包放电影,有些乡镇邀请剧团演戏;每年1~2次物资交流会,喜庆丰收;少数中老年农民借此探亲访友或专程进城旅游观光第六节 陋习流弊
缠足 建国前,妇女以缠小脚为美。幼女七八岁时,父母便强令用长布条紧缠其足,俗称“裹脚”,用以限制足部生长发育,促使足型变尖,直至足部骨骼扭曲变形。初缠时,疼痛难忍,日夜啼哭。至成年则步履艰难,终生受其累赘。但世俗皆以脚小者为美,称之“三寸金莲”,而脚大者则受到世人耻笑。民国时,政府禁止缠足,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缠足之陋习仍在城乡沿袭不绝。建国后,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世俗观念得到更新,区内妇女缠足的陋习彻底根除。
蓄辫,清朝时期,男子以留辫为美,多数从小蓄发留辫,不但梳洗费时,而且有碍行动。辛亥革命后,境内有识之士率先开始剪辫子。此后蓄发留辫者渐少,至建国初期基本根除。
赌博 建国前,境内赌博之风盛行,有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押宝、耍纸牌等多种赌博方法。不少人以开设赌场为业,招徕地痞无赖聚赌,从中抽取“彩头”以肥己。逢农闲时节或集日、庙会,赌场更多,参赌者多以银两、钱钞、器具、衣物为赌注,不少人因嗜赌成性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为争输赢或索还赌债,赌徒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也有的人为筹借赌注或偿还赌债而偷窃、抢劫,祸及乡亲邻里,扰乱了社会秩序。民国时期,政府虽也禁赌,但收效甚微。建国后,人民政府屡次发布禁赌布告,对惯赌、赌首和以聚赌牟利者依法制裁;赌具被禁焚毁,扑克牌、麻将已作为人民群众的娱乐工具。 80年代以来,个别偷赌或变相赌博者偶有发生,公安机关不断打击清除。
冲喜 建国前,男子订婚后因病卧床或病危时,便提前举行婚礼,企图借“喜气”冲祛“病灾”,此曰“冲喜”。如男子婚后不久死去,则给女方带来终生痛苦。建国后,此俗废除。
休妻 建国前,由于婚姻多由父母包办,不少夫妻感情淡薄,在“三从四德”的旧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不育、貌丑、婆媳不睦、夫妻不和、作风不正、盗窃、疾病”等谓之“七出”。具其一即为“犯七出”,丈夫便可据其解除婚约,名曰“休妻”。少数富家子弟则捏造罪名,休妻另娶。被休的妇女回娘家后倍受社会、亲人的歧视,造成终生痛苦。建国后,人民政府明令禁止此俗,提倡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封建迷信 建国前,境内居民多数迷信天帝鬼神,认为人之生老病死、灾祥祸福、悲欢离合、富贵贫贱皆为命中注定、神灵主宰。各地多建有寺庙及祠堂,内塑神佛偶像或供奉牌位,逢年过节及遇有疾病灾患,便焚香上供,磕头许愿,祈求神佛消灾降福。建房屋、选坟地多请“阴阳先生”看“风水”、找“地脉”;为预知吉祥祸福,则抽签占卜,算卦相面;丧葬嫁娶选择黄道吉日,祈求趋吉避凶,全家平安。一些不务正业者,充当神汉、巫婆、算命先生,四处下神看相,卖卦论命,愚弄乡民,诈骗钱财,危害人命,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甚而
致残丧生。建国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原有的寺庙、神像大部分被拆除,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巫婆、神汉、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等经教育改造后,多数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封建迷信活动收敛,公开的活动普遍遭到禁止,但私下活动仍时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