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成职场人士出现以职业倦怠和失眠为主要表现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公务员、媒体人、金融业者是“心理感冒”高发人群 建议定期心理体检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斌、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麦韵屏、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晓红
文/记者黄蓉芳 实习生向敏 通讯员刘莎
西装革履、步履匆匆、充满斗志、精神饱满……在很多人看来,在职场中拼杀了十来年的中年人士是最为成熟和自信的。然而,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个心理体检体验活动中了解到,近半年来,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了近300人的心理体检,发现有近两成职场人士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还有人被诊断出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专家指出,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在入职十年左右时最容易出现“心理感冒”,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职业倦怠和失眠。专家建议,除了每年的身体体检,职场人士更应定期进行心理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心理问题。
问题1:两成上班一族出现职业倦怠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斌介绍,职业倦怠是职场人士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职业倦怠主要发现在入职十年左右的人。”他说,其表现特征主要为不想上班,一上班就萎靡不振,工作起来没有动力,浑身不舒服,感觉工作是个负担,得过且过地应付工作。这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耗竭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倦怠症。“职业倦怠不缓解,发展成焦虑、抑郁的可能性极高。当职业倦怠的症状影响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时,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问诊。”
原因1:压力大上升空间小
张斌指出,职业倦怠主要指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种感觉跟肉体的疲倦劳累不同,它更多的来自于心理的疲乏。有的人是从事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工作的重复度越来越大,无法获取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也有的人是因为压力过大,但上升空间越来越小而产生职业倦怠。他说,职业倦怠在上班一族中的比例达20%,中层干部、40岁上下的人以及入职十年左右的人都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中销售、办公室白领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人群。
原因2:现实跟理想差距太大
“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麦韵屏介绍,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这是因为很多人对某些职业的最初认识是来源于影视作品,一旦发现现实并非如此,就会失望。例如,有些刚从警校毕业的警察,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大多数警察的工作并非都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在一些处理琐碎的社区事务。这时,他们的个人成就感也会降低,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html_page$}原标题:入职十年最易出现职业倦怠
专家支招
5招克服职业倦怠
1.适时宣泄。当有职业倦怠感时,找闺密或好朋友倾诉,及时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宣泄出去。同时,远离负能量。因为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对周边的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果一个有职业倦怠感的人,向负能量的人倾诉是没有帮助的,应多跟积极向上的人沟通。
2.改变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环境,可考虑自己换一个环境,如跳槽。
3.客观评价自己。不要过度否定或抬高自己,并适度改变和完善自己。频繁跳槽的人,也要从自身找原因。
4.自我调整。职场人士要有一个合理的职业梦想。同时,要根据现实来规划梦想实现的步骤。
5.做好职业规划。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奋斗目标,就容易产生倦怠感。有一定的职业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问题2:过分焦虑追求完美易致失眠
张斌说,职场人士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失眠。据调查显示,失眠的发生率是30%~50%,而失眠症的发生率是5%左右。张斌称,偶尔的失眠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避免的,但它还不构成失眠症。
他说,失眠症有三大表现:一是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才入睡)、醒得早(较平时醒来时间提前1小时)、中间易醒、睡眠质量差、长期感觉睡眠不解乏;二是失眠都发生在有机会、有时间睡觉的时候;三是失眠给自己白天的生活带来了一定损害,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疲倦、白天困倦、烦躁、易发脾气、工作效率下降等。如果三个条件都具备了,一周失眠三天以上,持续时间达到一个月,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症。
张斌分析,上班一族失眠,有可能是大脑神经中枢系统内部负责睡眠-觉醒周期存在内在的缺陷,从而导致先天容易失眠;也有可能是其本身就是“失眠性格”,比如过分焦虑、追求完美、强迫、内心易冲突和过分担心自身健康,等等。
此外,不良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一是很多上班一族喜欢在睡觉之前把白天的事情想一遍;二是很多人失眠,因为害怕自己睡不着,把失眠的事情看得太重要,结果越害怕睡不着就越真的睡不着。而且,很多失眠的人越担心自己睡不着,越喜欢想各种不愉快的事情。
张斌说,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交替构成循环往复的睡眠节律。白天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等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苏醒。但“怕失眠”的担心会使脑细胞兴奋,脑细胞越兴奋,结果就越容易失眠。
{$html_page$}原标题:入职十年最易出现职业倦怠
专家支招
5招让你睡得好
1.保持一定的睡眠压力,拒绝补睡。“人只有维持一定时间内醒来才能保证一个好的睡眠,有些人看似合理的睡眠方式其实不那么合理。”张斌说,很多人7点醒来觉得没睡好,又睡到8点,或者白天多睡会儿。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他直接的感受好些,但后果是第二天晚上又没睡好,继而成为一个不良循环。“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睡眠压力,就要减少在床时间。”
他说,通过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在床时间)可衡量自己的睡眠状况。睡眠效率<85%,提示睡眠有上述问题;睡眠效率>90%,提示失眠可能与心理因素、睡眠不足综合征及其他躯体、精神疾病或睡眠障碍有关。
2.别在睡前思考白天的问题。“事实上,究竟有几个问题是在睡前解决的呢?没有!”张斌说,有的人喜欢在床上考虑问题,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其实,睡前思考并不会利于认知和分析问题,更多的只会徒增烦恼。正确的做法是干脆爬起来,将真正要做的事情纪录下来。”
3.30分钟睡不着就离开卧室。张斌说,在卧室中进行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太多,不利于建立睡眠和床/卧室的单一的条件反射,在床上保持清醒状态反倒形成了经典条件反射,可能会建立觉醒反应,即一躺在床上或进入卧室就很清醒。因此,如果躺床上半小时都睡不着,干脆离开床,等想睡了再回来。
4.睡前4小时不要剧烈运动。张斌说,做运动是很多人改善失眠的一个方式,但运动不是最核心的方式,它不是显著改善睡眠的方式。“剧烈运动使人过于兴奋,不利于睡眠,但散步、瑜伽等轻缓运动有助入睡。”
5.增加户外活动。张斌说,因为光照量可促进褪黑素的分泌,促进睡眠。而灯光跟日光是不可比的。“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白天增加户外活动。”
调查
公务员、媒体人、金融业者心理问题多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晓红介绍,上班一族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了近300人的心理体检,发现有近两成人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还有的被诊断出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麦韵屏也介绍,他们曾在某公安局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参加测评的48人中,有12人,也就是有1/4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
此外,他们在不久前13名广东媒体记者集体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做的心理体检中也发现,媒体人也存在心理亚健康的问题。此次体检采取的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结果显示,有3位记者出现了心理亚健康,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