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三年走访还原鲁西抗战史
首页 > 冠县新闻 人气:229 日期:2014/10/31 6:40:38
文章正文

  33333333333.jpg


图为王风芝在查看地图。


  从2011年秋天到现在,王风芝根据父亲手稿中提到的地点和人物,展开了漫长的寻访路。三年多的时间,她的足迹遍布三十多个村庄.每次她都要仔细地找村里对战争存有印象的老人做口述历史,回来后,根据录音整理资料。


  王风芝说,还原鲁西真实的抗战史,一直是父亲王月瀛生前的愿望,然而,父亲的回忆录经历了“文革”的摧残,而且其中很多地方写的只是大概,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退休后,王风芝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


  寻访的过程中,王风芝经历了很多巧合,很多老人仍旧记得自己的父亲,并且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战争场景,记得父亲曾经在他们家中住过,每每此时,王风芝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寻访途中,王风芝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革命先烈后人,帮助她一起整理资料,还原那段鲁西抗战史。


  将材料集结成册,留给后人,是王风芝的愿望。目前,这本书已经完成二十余万字,而她的寻访之旅仍在继续。


  还原历史


  把一段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人


  历经十年“文革”浩劫后,王风芝手头残存的父亲王月瀛档案及手稿资料倍显珍贵。如今,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王风芝根据这些残存的资料,多方求证,踏上还原鲁西革命抗战史的道路,为的就是完成父亲的遗愿,还原父亲革命经历,把历史展现给后人。


  今年64岁的王风芝是聊城一家医药公司的退休工人,父亲王月瀛生于1908年,1926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坡里暴动,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王月瀛曾担任阳谷县公安局副局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经表示将“和平演变”的希望放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在这种背景下,多次参加战争的王月瀛接到一个任务,将自己的革命经历和故事整理出来,在青少年中讲述,用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去感染青少年。于是,在1963年王月瀛结合自己的革命经历,写成《革命史自传》,并在阳谷县青少年中作报告。


  “父亲1963年写的那份资料还不完整,1969年,父亲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抓紧重新写了这段历史,并命名为《革命自传》。”王风芝说,父亲希望通过这份材料,把一段真实的历史展现给后人,让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一代人牢记革命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父亲离世后,王风芝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资料、档案、证件等,并细心保存。然而,父亲的手稿较为简练,为了丰富这段历史,王风芝退休后便踏上鲁西革命抗战史的还原之旅。


  多方走访


  三年时间 脚步遍布近三十个村庄


  王风芝还原鲁西抗战史之旅是从2011年秋开始的。


  “我把父亲的手稿都整理成电子稿,为了核实验证,同时生动还原历史,父亲手稿中提到很多地方、人名,我都要去当地找老人了解当时情况。”王风芝告诉记者,这几年来,她先后去了阳谷、东阿、东昌府区等地近三十个村庄,此外,她还去了梁山、郓城、邯郸等地寻访。


  王风芝的丈夫薛守望,退休前曾先后任职于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史志办在薛守望的帮助下,王风芝找来多份不同时代有关聊城、阳谷及东阿行政区划的地图,并将当年的作战地点在地图上逐个查出。然后和丈夫实地寻访,专门寻找经历当年战斗后幸存下来的老人或者是村里对战争存有印象的老人。


  为了寻找父亲当年打仗时的一个营部,2014年春天,王风芝来到东昌府区魏大庙村,在魏大庙村一位村民的指引下,王风芝找到了岳庄95岁的李振海。


  “打仗时营部就设在我家,指挥战斗的人叫王月瀛。”李振海说。听到这里,王风芝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然而回到家后,她转念一想,叫王月瀛的人那么多,李振海口中的王月瀛是不是自己的父亲呢。


  随后,王风芝再度去李振海家进行核实。谈话中说起王月瀛的长相,李振海指着王风芝说:“王月瀛长得就你这个样!”这一句话,让王风芝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李振海根据自己的记忆为王风芝提供了大量抗战故事,进一步丰富了鲁西抗战史。


  三年多的走访,王风芝的脚步遍布了三十多个村庄,在每个村庄里寻找对战争有记忆的老人,父亲留下的资料也通过这些老人的讲述得到印证。每次走访后,王风芝都会认真整理录音材料,对父亲留下来的材料进一步充实丰富。


  因寻结缘


  多位烈士后人走在一起


  “我是徐翼战友的女儿,徐翼没有后人了,我们都是他的后人。”采访中,王风芝动情地告诉记者,徐翼与她的父亲王月瀛交情笃深,因此她与革命烈士后人冯文英、冯之英结识。


  王风芝说,去年聊城晚报清明节特别报道中,冯之英老人希望能找寻徐翼的后人。冯之英的父亲冯子平、叔父冯子肃以及哥哥冯之琨,当年在党领导的聊(聊城)阳(阳谷)阿(东阿)边区抗日根据地一带曾与徐翼一同战斗生活多年。报道刊发后,她与冯之英取得联系。


  王风芝父亲的手稿中多次提到“徐翼”这个名字,王月瀛曾与当时在聊(聊城)阳(阳谷)阿(东阿)抗日边区一带担任共产党领导的徐翼并肩作战。王月瀛生前也常对家人提起徐翼的故事。因此,王风芝对于徐翼有着深厚的感情。


  据了解,1938年11月,徐翼到阳谷工作,此间多年里,他曾在冯家所在的阳谷县七级镇后刘湾居住,与冯家人交情深厚。近期,王风芝、冯文英、冯之英等人一起,来到阳谷七级镇后刘湾村冯家老宅,老宅现在仍有人居住,并且得到妥善保存。见到徐翼曾经住过的地方,几位革命后辈的记忆得到交叉印证,进一步丰富了鲁西革命史。


  通过沟通交流,另一位革命先烈曹万年的事迹开始浮出水面。根据多方资料记载及老人回忆,曹万年参加革命时间较早,年仅46岁就牺牲了,因此,关于曹万年的资料记载较少。而王月瀛的回忆资料中多次提及曹万年,王风芝与冯之英、冯文英等人找到曹万年后人,并且对曹万年的革命史料进行了整理。


  修订手稿


  革命史文稿已完成二十余万字


  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王风芝家中,王风芝正在电脑前仔细核对材料整理文稿。


  辨识父亲的文稿、翻看地理图册、整理采访录音……这样的生活,她已经坚持了三年。目前,她已经整理出二十余万字的革命史文稿。王风芝说,等全部史料还原之后,她希望这本书能够出版,让更多的人知晓这段革命史。


  “我自己去了很多地方,后刘湾村、曹庄、王营村、窦营、洪刘庄……找了很多村里的老人了解当时的事儿。”王风芝说,历史一定要真实客观,所以,对于父亲文稿中提到的地名和人名,她都尽可能去当地找,并且每次采访都留有录音资料,因此这些材料都非常可贵。


  “我父亲写得比较简要,在我去村里找老人聊天的时候,他们都能说出当时的情景,非常细致生动。”王风芝说,尽可能还原其生动的面目,这也是她坚持实地走访的原因之一。


  王风芝说,她去岳庄找到了95岁的李振海老人,李振海对当年的战争情况有亲身的经历,因此,对李振海的采访,让她收获颇丰。后来,她再次去看望李振海老人时,老人已经去世。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她心情难以平复,同时,她也意识到整理革命资料的紧迫性,革命第一手的资料需要从老人口中获知,而经历过当年战争的人们日渐老去,因此,她现在想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把这段历史还原出来,以免这段历史被埋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为人知晓。


  现在,王风芝正在紧张地将这些资料进行梳理,并进一步丰富,截止到目前,这段革命史文稿已经完成二十余万字。王风芝说,为尊重父亲的意愿,她将把这本书命名为《革命自传》。


  (文图 记者 张娜 胡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