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冠县新闻 » 正文

冠县掀起“增绿”热潮 “创森”之笔绘出绿色之变

信息来源:齐鲁网     时间:2016/11/28 16:42:00     阅览:309人次
齐鲁网聊城11月28日讯(冠县台 张欣 董士豪)数日前,冠县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但这突来的“白色”寒潮并没有影响冠县人“创森”的“绿色”热情。在冠县,“创森”并不是一个新事物,2014年县委、县政府就提出“按照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建设生态大县”的发展目标。今年以来,冠县全面启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到处可见人们抢抓今冬明春关键时间节点,打响“创森”攻坚战的身影。在这如火如荼的“增绿”热潮背后,改变也悄然发生着……

  初冬时节,漫步清泉河畔,两岸尚未褪去绿色的植被,让人感觉不出一丝寒意。清泉河,这座横贯县城东西十公里、碧水荡漾、绿浪淙淙的“城市之肺”,在冬日里依然生机勃勃。

  这种生态的改善不仅发生在城区,也发生在冠县每一个村庄、每一处道路、每一条河流。冠县按照“高标准、全绿化、乔灌结合、立体生态”的空间绿化布局,全面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水系绿化提升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镇村绿化美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五大工程。今年以来,冠县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春季植树1400万株、育苗17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使冠县林地面积达到45万亩,绿化示范村540个。

  绿色是冠县最靓的底色,生态是冠县最大的潜力。据介绍,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它具有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众多生态功能。冠县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为群众创造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更是搭建了一座天然氧吧。

  “在我们这,绿树成为大家致富的宝贝。”冠县苗木科技协会会长王瑞堂说,今年9月,第二届冠县苗木科技交流博览会在贾镇张货营苗木市场成功举办,全国1万余名客商参加了博览会,见证了张货营苗木市场的火爆。在贾镇,育苗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现有从事苗木产业人员8000余人,面积36000余亩,年产值可达1.6亿元。

  如何做好“兴林”与“富民”的结合文章,让“绿色”也能鼓起群众腰包,是冠县一直努力的方向。他们结合地域特点、种植传统等实际,除了将发展育苗产业作为“绿色生金”的重要举措外,还在扶持林果产业发展方面下了大功夫。以大樱桃为例,冠县连续五年补助种植户每株15元钱,共支出4700多万元,在县苗圃和国有毛白杨林场建立“大樱桃良种良砧矮化苗木繁育基地”,实现大樱桃良种本地育苗。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冠县已发展大樱桃2.5万亩,年产值2.4亿元,成为全国三大樱桃生产地之一。

  丰富的林果资源不仅造就了冠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生态游”的崛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位于兰沃乡的中华梨园,以“春赏花、夏看绿、秋尝果、冬品树”的独特景致闻名全国,被称为“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之一;万善乡的樱桃林,每年五月,红宝石般的樱桃挂满枝头,游人如织……

  “年年栽树不见树”是绿化工作中的一大怪象,其背后更是产权不清、群众利益受损等各种现实难题。冠县通过创建森林城市,探索创新出一整套“增绿”、“保绿”长效机制,攻克机制顽疾,使保“绿”成为一种自觉。

  他们创新投资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森林城市建设,打好绿化造林的资金底子。同时,他们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和绿化管理机制,把路域绿化用地全部进行土地流转,破解路域林带保不住的难题,并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经营谁得利”和“树随地走”原则,确权发证,使保“绿”成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确保了造林质量。今年6月,冠县对县域内的水系、村庄、经济林等进行了林业生产大检查,苗木的成活率在98%以上。

  在冠县,“创森”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 延伸阅读 】

聊城将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0万亩 2018年完成“创森”目标
聊城市东阿县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议
阳谷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动员会召开
冠县落实聊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聊城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 推进生态聊城建设

[责任编辑:杨凡、lc_zuoxinxin]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635-85166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635-8516691,诚邀合作伙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guanxian.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