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冠县新闻 » 正文

“俺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18/10/5 0:00:00     阅览:278人次
■假期看秋收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许永飞 刘瑒

  国庆假期,冠县乡村田间的“青纱帐”已被铺着碎玉米秸秆的平整田地取代,玉米归仓、秸秆还田,当地的秋收已基本结束。而在贾镇荆楼村,近400亩玉米仍静静地立在田间,没有采收。
  “这是荆楼村荆兆洪家的承包地,每年秋收他都比别人晚十天半月的。”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付强介绍,荆兆洪是种粮大户,从2013年开始陆续流转了400亩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上午9点,荆兆洪和两名农民,开着玉米联合收割机和一辆机动三轮车来到田边,准备开始今年的秋收。
  “周边农户家的玉米最早的已在半月前收了,而俺家的玉米刚能收。”荆兆洪站在玉米地旁,随手从玉米秆上掰下一个玉米棒,剥开玉米皮并从中间掰断对记者说:“你看,这玉米的籽粒乳线刚到底部。”
  见记者一脸疑惑,他笑着解释:“玉米有‘晚熟效应’,早收不一定好,你可别看俺秋收得晚,每亩比早收的能增产约200斤。”
  “现在有联合收割机帮忙,随时都能收。但是,这两年粮价走低,如果还按以前的种植模式,别人咋种咱咋种,除去租金挣不了几个钱。”荆兆洪说,不科学种粮,包地只是白搭功夫,一定要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
  为增产增效,荆兆洪经过长期学习,积累了一套“种粮经”。比如,今年7、8月间,玉米处于小穗、小花原基分化期时,持续高温,这对玉米生长极其不利,荆兆洪通过向玉米田浇水来改变田间小气候,田间降低了2-3℃。为了实现作物丰收,荆兆洪除了遵循作物生长规律种植外,还注重均衡施肥。
  “去年,俺种粮一年的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今年肯定会更高些。”看着来回穿梭的玉米收割机,荆兆洪脸上堆满了笑容,“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让俺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下一步,我要科学种粮,多种粮,种好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guanxian.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