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冠县新闻 » 正文

《武训传》被禁后:文革武家被抄 武训坟被刨尸

信息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时间:2014/6/27 7:50:00     阅览:455人次


電影《武訓傳》 資料圖

前不久,由孫瑜執導、趙丹主演,號稱“新中國首部禁片”的電影《武訓傳》,在沉寂了近60多年(曾於1951年公映)后,開始發行正版DVD。由此,人們對武訓的議論又熱烈起來。

武訓,這位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在其故鄉聊城人民的心中,仍然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拂去歷史的塵封,當年在重重重壓之下,一個個捍衛武訓的鮮活故事,又在街頭巷尾傳誦。

武訓后人冒險葬尸骨

春風拂柳,氣象萬千。

記者來到聊城冠縣柳林鎮武訓紀念館,但見大門坐北朝南,正對著武訓祠,祠裡面陳列著武訓一生的圖文傳記,后面是圓包形的武訓墓。路的兩旁,豎立著各個時期的名人對武訓的題詞石碑,路東有一座八角形的石亭,上面刻著季羨林先生題寫的“武訓魂”,路西有一座武訓手持銅勺的乞討石像,上面刻著“高歌台”,亭台兩兩相望。

記者在一塊刻著“行兼孔墨”的石碑前駐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振乾介紹:“這是說武訓先生的善舉兼有孔子的尊師重教和墨子的平等博愛之意。”王振乾告訴記者,武訓故居離此約有三四公裡,已經在1993年拆除。拆除前它是一棟土坯危房,幾根木頭支撐著一面將傾的山牆。武訓后人把它拆掉重建,以解決全家人的安身問題。新建的房門前,挂著“堪稱丐聖”的匾牌,提醒人們這裡曾是武訓居住過的地方。

武訓一生未娶妻生子,其長兄武謙的次孫武芳林過繼給他當了孫子,便有后人傳承下來。

土改開始時,武訓玄孫武玉泉12周歲。“我家很苦,國民黨南下沒帶走的雜牌軍把糧食又給吃了一部分,9歲時,父親就領著我去黃河南邊的梁山縣逃荒要飯。”武玉泉回憶說,他家土改前有6畝多地,屬於貧農,土改時從地主富農手裡分得9分多地。

“文革”期間,武玉泉家庭的命運當然更差些。“我們被扣上‘武訓孝子賢孫’的帽子,是‘武訓流毒’,抬不起頭來。標語都是‘打倒武訓’、‘武訓是豪戶的狗腿子’、‘武訓前披羊皮,后披狗皮’。父親也成為四類分子,和其他地主富農一起上台開會挨批斗。”

武家被抄了家。“村裡一個老師帶著十多個紅衛兵,打著小紙旗,喊著‘打倒武訓流毒’、‘打倒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口號,要求我把武訓有關的東西全拿出來。”武玉泉說。

武玉泉的父親武金興偷偷把武訓神主匣子裡的神主牌位留了下來,其他如“樂善好施”匾額等都被抄走,運到村小學燒掉了。待到1966年農歷七月十三日,紅衛兵涌入武訓祠堂,扒掉了武訓的墓。武訓被拋尸,是武金興冒險將尸骸偷偷取走,埋在了村邊的一片麥地中。
【1】【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guanxian.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