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花边杂烩

村民后院挖出2500年前春秋早期青铜器

发布:2014-10-23 8:49:44  来源:飘零学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昨日,魏炳祥说,他和妻子当时是在自家后院发现的青铜器
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精美 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摄

  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12个“土疙瘩”。清理发现,竟是12件精美的青铜器。

  挖掘机铲土崖挖出几个“宝物”

  “一铲子下去,倒出的土里好像就是个青铜片。”昨日,回想起挖出“宝物”的过程,魏炳祥仍很激动。

  魏炳祥说,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他在自家后院一个近10米高的土崖取土时,突然发现挖掘机挖出的一铲子土里好像有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他又“狠狠挖了一铲子”,结果土里翻滚出几个“土疙瘩”。

  “一看就是青铜器。”魏炳祥说,他赶紧叫来妻子魏小宁,并开始仔细寻找,竟然先后找出了12件青铜器,包括铜壶、铜盘,还有青铜鼎,而几件青铜鼎都缺一条腿,一个铜盘也出现了残损。

  一家三口商量后决定上交给文物部门

  经过清洗,魏炳祥发现,这些青铜器样式奇特,造型精美,“一看就是文物”。

  对于这些文物的去留,魏炳祥犹豫了。“说不犹豫是假的,但我俩想了半天都拿不定主意。”魏炳祥说,在妻子的提醒下,他决定和正在武警陕西边防总队服役的儿子魏沙商量一下。

  “我爸在电话里把情况一说,我当时就劝他赶紧上交,不能留在家里。”魏沙说,他清楚,出土的文物属于国家,私自占有是违法的。当晚,魏炳祥查到了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的电话,但由于是下班时间,所以一直没人接。

  “心情激动的,几乎一晚上没睡着。”魏炳祥说,10月17日一早,他就打电话反映了发现文物的事。

  专业人员清理现场发现春秋早期贵族墓

  昨日,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接到报告后,他们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经清理,发现文物出土地是一座春秋早期的贵族墓。墓葬形制是竖穴土坑墓,长4.6米、宽2.6米。东西向,内有一棺一椁。

  而陈仓区博物馆馆长董卫剑说,由于文物是农民取土时发现的,所以当时墓室大半被挖残,只留下了东西两角和北边部分,考古人员立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经清理,现场共出土青铜礼器12件,其中,铜鼎4件、铜簋(guǐ)4件、铜壶2件、铜盘1件、铜盉(hé)1件,另外还有铜铃8件、玉玦(júe)1件、石手柄1件、石串饰6枚、残陶豆1件、陶珠1组356件,并提取了漆器残余标本。此外,里面还发现有一堆疑似狗骨的兽骨。当日,这些文物被安全运回陈仓区博物馆保管。

  “这次考古最遗憾的就是,墓主人所有骨质东西都已粉末化,不存在了。”董卫剑说,由于该墓葬已经距今2500年左右,所以棺椁也都腐化进了土里。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清理出的墓葬底部有红、白、黑等颜色的土。董卫剑说,那正是棺椁腐朽后留下的。

  疑问1

  墓主是何人?

  昨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辛怡华说,这个墓葬应该是春秋早期的。“根据当时的礼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而诸侯是七鼎六簋,士大夫一级是五鼎四簋。”辛怡华说,因此判断这个墓主人应该是秦国贵族,等级为士大夫一级,由于没有铭文,所以身份成谜。对于此次为何只出土了4件铜鼎,辛怡华说,确实少了一个鼎,具体原因不明。

  疑问2

  兽骨为何能保留至今?

  辛怡华说,春秋秦人墓葬有杀牲殉葬的传统,一般是杀狗,所以发现的兽骨可能是狗骨,但还需进一步鉴定。对于兽骨为何能保留到现在,而墓主人却化成了灰,辛怡华说,因为墓主有棺有椁,里面有氧气,易腐;而殉葬的动物是直接埋在土里的。

  疑问3

  此次发现有何意义?

  陈仓区博物馆馆长董卫剑说,这个墓葬的发现意义在于,对秦国早期的历史研究有新的参考价值,并对寻找秦国都邑汧渭之会提供了新的线索。

  董卫剑说,秦国“九都八迁”,而在宝鸡地区,就有4个都城,其中包括汧城(今陕西陇县)、汧渭之会(今宝鸡,汧河和渭河交汇的临近区域)、平阳(今宝鸡陈仓)、雍城(今宝鸡凤翔)。

  “汧渭之会到底在哪,考古界到现在有3种不同观点。”董卫剑说,而此次文物出土地魏家崖村,就是说法之一。一般墓葬都在城附近,所以,这座墓葬的发现,对确定秦国都邑汧渭之会的位置提供了新线索。 华商报记者周金柱

(原标题:村民后院挖出2500年前青铜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冠县信息港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正。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