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花边杂烩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发布:2018/9/10 8:58:53  来源:都市女性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海报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海报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9日电(袁秀月)收视率排行前三,还获得不少年轻人点赞。这部反映大三线建设历史的电视剧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9月8日,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来自出品方、播出方的领导及众多影视领域专家对该剧的创作进行了讨论。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海报《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海报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上世纪60年代,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无数热血青年也投身到国防科研事业中。《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的大西南研制导弹基地,它讲述了张利军、马朝阳等一群一心报国的年轻人从大城市来到西南偏远地区,积极投身到“大三线”建设并奉献一生的故事。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自8月15日在北京卫视播出以来,该剧的收视率逐步攀升,稳居排名前三。一个 “老故事”为何能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成功突围?

  该剧的出品方之一,慈文传媒的董事长、总裁马中骏说,这个剧看起来也没有那么了不起,但是花的心思、精力、情感和情怀一点都不少。他还说,从读剧本开始一直到成片,他每次看都会感动。

马中骏。主办方供图马中骏。主办方供图

  该剧的总制片人铁佛透露,剧的名字本来是《大三线》。起初,剧本找了三波编剧来改,最后才碰对了人。

  编剧王之理曾在导弹部队当兵多年,也很熟悉这段历史和这些人物。播出之后,该剧的收视率和点击率成绩都不错,铁佛也很开心,尤其看到00后、90后的热评,他非常感动。

铁佛。主办方供图铁佛。主办方供图

  导演韩晓军讲述了该剧的制作过程,他表示,拍摄时,最重要的就是让演员们相信,在那个年代确实有一帮这样的人,没有个人利益,心中只有国家。

  “看到这个题材就想怎么写,我当时想到三点,第一点,写他们的情怀。第二个,写他们怎么爱国、爱家、爱事业,但不是空洞的。第三个,写他们的生活,所以采访了很多曾在大三线生活的人。”编剧王之理说,他本以为45岁以上的人才喜欢看这个剧,没想到年轻人也在追这部剧,这说明正能量题材仍然大有市场。

韩晓军。主办方供图韩晓军。主办方供图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则说,当下影视界有两个流行的话题,一个是中国的历史剧出路何在,一个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出路与困境。

  而从《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的热播可以看到,只要有做好剧的勇气、情怀、能力和水平,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主流依然是现实题材。

王之理。主办方供图王之理。主办方供图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这部剧?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很大的泡沫,年轻人他在看这样剧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今天所不具备的,可能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在文艺评论家汪守德看来,这部剧真实、生动、准确地揭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特质。

李京盛。主办方供图李京盛。主办方供图

  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认为,该剧对题材的整体把握、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对情感的浓墨重彩,都很扎实,表演、拍摄也非常到位。

  而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看来,《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是一部热血大戏,它的题材、内容、故事、人物充满了激情和热血。

  此外,这部戏也把青春两个字进行了生动的诠释,青春不是以年龄来划分的,它是一种精神状态。虽然人可能到了中年,但是依然可以有青春澎湃的心态和激情。(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视频、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构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删稿请发至邮箱:4143080@qq.com)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