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绘就富饶美丽幸福新画卷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 时间:2017/2/8 23:04:00 阅览:303人次
鲁西冠县,齐鲁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既背靠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又面向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中西部内陆省份。这里,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中原经济区叠加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进程中正焕发出夺目光彩。
五年来,冠县将发展机遇紧握手中,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稳增长、促转型,积极破难题、激活力,突出抓建设、强管理,坚持大环保、可持续,倾心办实事、惠民生,从严抓作风、管队伍,经济社会发展迈出腾飞步伐,攀上崭新高点,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省太阳能应用示范县、省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县、省双拥模范县等51项省部级以上称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城乡环卫一体化、食药安全联合执法、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综治巡防、民兵应急常备分队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王兆锋 吕东江 许永飞 王迪 刘玚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动力活力
牵住改革的“牛鼻子”,以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带动经济棋局的“全盘活”。冠县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释放出发展动力活力。
全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全面发力,拉动GDP增速向好。2016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86.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分别增长7.5%、10%、10%。
敢啃“硬骨头”,破解“中梗阻”,多项改革蹄疾步稳。简政放权,是冠县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通过加速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深化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实行政府项目5年管理办法。完成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五证合一”,在全省率先实行“一单通”办理、网上审批和企业注册免费。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4677户、私营企业4087户。与此同时,财政、金融等方面改革持续跟进,激发经济活力。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辖外金融机构,县域辖外金融机构达11家,辖外贷款累计投放300亿元;引进组建县鑫融担保公司,为81家企业担保贷款13.1亿元;发挥国资公司作用,合同融资48.7亿元,到位资金18.1亿元。
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平台支撑,优质项目、人才纷纷落户。不久前,英国信诺医疗集团与冠县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2亿美元合作建设医疗医养项目。国际化医疗医养项目的落户,成为冠县深化开放合作,厚植发展新优势的点睛之笔。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速合资合作,全县已累计引进各类项目545个,利用县外资金50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青岛保税港区聊城(冠县)功能区管委会成功挂牌,功能区成为打造撬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建材集团、中钢研集团、大唐集团、北控集团、赛雅集团、杭州建安实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冠县,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平台建设和人才引入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实施经济开发区升级工程,完成“区镇合一”,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校地合作”、“校企对接”,引入高层次人才,已建成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基地13个。中科院老专家工作站、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成为冠县“座上宾”。
突出重点抓关键,聚力“供给侧”,新经济业态引领转型。冠县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推进现代工业化进程,增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全县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2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精品钢板、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稀土永磁、人造蓝宝石、出口服装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推进现代农业资本注入,打响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以建设光伏大县为目标,成功引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19个,总装机容量888兆瓦,青岛特锐德、中广核、中利腾晖、保利协鑫等一批高效农光互补项目已并网发电。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力,打响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成功创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催生新兴服务业态,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打造旅游精品,推进中华第一梨园扩建工程九州驿站梨园聚工程,萧城遗址被列入“国保”。交通物流企业达到145家,大型货运车辆8543台。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冠县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在全市率先启动;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84家企业入驻。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茁壮成长。
厚植绿色优势
淬炼生态强县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冠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力构建大生态体系,着力做好“绿、水、洁”三篇文章,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在冠县大地,视野所及,城乡林木葱郁、天空澄净清新、河湖鱼翔浅底、田野绿色流淌,一泓清泉绕城、绿树围城,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2016年,冠县按照“高标准、全绿化、乔灌结合、立体生态”的空间绿化布局,全面实施了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水系绿化提升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镇村绿化美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去年以来,该县完成植树1400万株、育苗17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已初步呈现出城区、近郊、村镇绿化交相辉映,水网、路网、林网绿化纵横交错,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新格局。
大道至简,却是知易行难。面对有限的财力,冠县探索创新出三项机制,从“增绿”到“保绿”,一整套长效机制,让美丽环境成为常态。创新投资机制,冠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投资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冠县把路域绿化用地全部进行土地流转,破解路域林带保不住难题;创新管理机制,冠县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经营谁得利”和“树随地走”原则确权发证,不仅栽好树,而且管好树,确保了造林成活率。
绿是底色,水是灵魂。构建生态冠县,离不水系建设。这些年,冠县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清泉河。曾经,清泉河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伤疤”,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如今,投资12亿元已建成的清泉河一期、二期工程,碧水荡漾、绿浪淙淙、花红柳绿,成为一条贯穿城市东西的水文化长廊,为城市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与此同时,清泉河人工湿地建成投用,极大改善清泉河水生态环境,营造秀美的湿地景观;冉海水库成功蓄水,为城乡群众安全饮水提供坚实保障,为全县工农业发展夯实坚强水利基础;清泉河三期改造扎实推进,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完善城市生态水系,提升城市形象;启动彭楼灌区扩能改造,人民群众长期饮用水不合格和工业农业长期缺水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冠县一系列重点水生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让“看见最美丽的水、吃上最优质的水、享受最生态的水”的美好愿景离冠县人民越来越近。
一手播绿,一手治污。冠县坚持重拳治理污染,组织开展铁腕治理大气污染风暴行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关停“十五土小”企业100余家、地热井9眼,拆除非法加油站120家,合法加油站全部进行油气回收改造,164家燃煤企业改用清洁能源;实施水污染物减排项目68个,万元GDP能耗降低17%,两次海河流域迎检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问题,长期制约农村生态建设。对此,冠县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卫生脏乱差,作为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一竿到底、操作简便快捷、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规范长效运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路子。至此,冠县镇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现场推进会在冠县召开,冠县经验在全省推广。
增进民生福祉
诠释幸福生活
幸福,是让人民群众有生活保障之幸,享发展红利之福。冠县坚持民生优先,倾力打造幸福宜居城,把85万梨乡人民的所需所盼作为强化社会保障、释放发展红利的不竭动力,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民生“盛宴”将幸福种在了群众心间,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冠县是全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为实现全面脱贫,他们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科学制定扶贫计划和措施,到户到人对贫困户实行精准识别。针对贫困村、贫困人群具体情况和资源条件,因村因户因人选准脱贫路径,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光伏发电扶贫、企业下乡扶贫、包村联户扶贫等九大扶贫工程,使贫困户“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并且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扶贫。目前,该县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1.4万。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拉长教育短板。全县累计投资12.1亿元,实施学校项目110余个,新建镇村幼儿园70余处、中小学校舍面积49.2万平方米。全面铺开教育综合改革,全县中小学去行政化迈出坚实步伐,“县管校聘”、名校带分校、乡镇联合校“消肿”等改革均走在前列。创新方式招聘教师2314名,教育系统活力不断增强。
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编织保障民生安全网。在全省创新成立了县综治巡防大队暨民兵应急常备分队,实现县乡村三级综治巡防常态化;强化食品药品联合执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系统,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建立采购存量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服务平台,拆迁户可在平台上多处房源中直接选择现房安置。
让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县、四处中心敬老院全部被评为“山东省三星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全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该县召开………这些耀眼的“军功章”背后,是该县高度重视养老事业、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积极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800元/年、3402元/年,五保供养标准达到6060元,集中供养率70%以上。此外,还新增社会化养老院8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处、农村幸福院50处,全面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支出,一个个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实施的医疗卫生、安全饮水、城市供暖、就业保障等民生工程落地开花,传递出冠县惠民生、谋民利的真挚情怀。
人心思进,风帆正满。在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大道上,冠县深化完善“123547”总体工作思路(“1”即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即两个坚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即三个提高,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党员队伍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致富能力;“5”即突出五个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办好民生社会事业;“4”即打造四个冠县,生态强县、文化大县、高效农业示范县、质量安全品牌县;“7”即强化七项措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转变作风、落实责任、优化环境、民主法治、创新创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朝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初步建成富饶美丽幸福新冠县的目标奋勇前行。
五年来,冠县将发展机遇紧握手中,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稳增长、促转型,积极破难题、激活力,突出抓建设、强管理,坚持大环保、可持续,倾心办实事、惠民生,从严抓作风、管队伍,经济社会发展迈出腾飞步伐,攀上崭新高点,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省太阳能应用示范县、省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县、省双拥模范县等51项省部级以上称号,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城乡环卫一体化、食药安全联合执法、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综治巡防、民兵应急常备分队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王兆锋 吕东江 许永飞 王迪 刘玚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动力活力
牵住改革的“牛鼻子”,以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带动经济棋局的“全盘活”。冠县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释放出发展动力活力。
全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全面发力,拉动GDP增速向好。2016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86.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分别增长7.5%、10%、10%。
敢啃“硬骨头”,破解“中梗阻”,多项改革蹄疾步稳。简政放权,是冠县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通过加速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深化项目管理机制改革,实行政府项目5年管理办法。完成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五证合一”,在全省率先实行“一单通”办理、网上审批和企业注册免费。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4677户、私营企业4087户。与此同时,财政、金融等方面改革持续跟进,激发经济活力。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辖外金融机构,县域辖外金融机构达11家,辖外贷款累计投放300亿元;引进组建县鑫融担保公司,为81家企业担保贷款13.1亿元;发挥国资公司作用,合同融资48.7亿元,到位资金18.1亿元。
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平台支撑,优质项目、人才纷纷落户。不久前,英国信诺医疗集团与冠县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2亿美元合作建设医疗医养项目。国际化医疗医养项目的落户,成为冠县深化开放合作,厚植发展新优势的点睛之笔。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加速合资合作,全县已累计引进各类项目545个,利用县外资金50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青岛保税港区聊城(冠县)功能区管委会成功挂牌,功能区成为打造撬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建材集团、中钢研集团、大唐集团、北控集团、赛雅集团、杭州建安实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冠县,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平台建设和人才引入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实施经济开发区升级工程,完成“区镇合一”,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校地合作”、“校企对接”,引入高层次人才,已建成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基地13个。中科院老专家工作站、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成为冠县“座上宾”。
突出重点抓关键,聚力“供给侧”,新经济业态引领转型。冠县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推进现代工业化进程,增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全县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2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精品钢板、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稀土永磁、人造蓝宝石、出口服装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推进现代农业资本注入,打响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以建设光伏大县为目标,成功引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19个,总装机容量888兆瓦,青岛特锐德、中广核、中利腾晖、保利协鑫等一批高效农光互补项目已并网发电。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力,打响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成功创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催生新兴服务业态,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打造旅游精品,推进中华第一梨园扩建工程九州驿站梨园聚工程,萧城遗址被列入“国保”。交通物流企业达到145家,大型货运车辆8543台。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冠县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在全市率先启动;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84家企业入驻。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茁壮成长。
厚植绿色优势
淬炼生态强县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冠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力构建大生态体系,着力做好“绿、水、洁”三篇文章,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在冠县大地,视野所及,城乡林木葱郁、天空澄净清新、河湖鱼翔浅底、田野绿色流淌,一泓清泉绕城、绿树围城,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2016年,冠县按照“高标准、全绿化、乔灌结合、立体生态”的空间绿化布局,全面实施了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水系绿化提升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镇村绿化美化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去年以来,该县完成植树1400万株、育苗17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已初步呈现出城区、近郊、村镇绿化交相辉映,水网、路网、林网绿化纵横交错,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新格局。
大道至简,却是知易行难。面对有限的财力,冠县探索创新出三项机制,从“增绿”到“保绿”,一整套长效机制,让美丽环境成为常态。创新投资机制,冠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投资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冠县把路域绿化用地全部进行土地流转,破解路域林带保不住难题;创新管理机制,冠县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经营谁得利”和“树随地走”原则确权发证,不仅栽好树,而且管好树,确保了造林成活率。
绿是底色,水是灵魂。构建生态冠县,离不水系建设。这些年,冠县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清泉河。曾经,清泉河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伤疤”,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如今,投资12亿元已建成的清泉河一期、二期工程,碧水荡漾、绿浪淙淙、花红柳绿,成为一条贯穿城市东西的水文化长廊,为城市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与此同时,清泉河人工湿地建成投用,极大改善清泉河水生态环境,营造秀美的湿地景观;冉海水库成功蓄水,为城乡群众安全饮水提供坚实保障,为全县工农业发展夯实坚强水利基础;清泉河三期改造扎实推进,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完善城市生态水系,提升城市形象;启动彭楼灌区扩能改造,人民群众长期饮用水不合格和工业农业长期缺水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冠县一系列重点水生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让“看见最美丽的水、吃上最优质的水、享受最生态的水”的美好愿景离冠县人民越来越近。
一手播绿,一手治污。冠县坚持重拳治理污染,组织开展铁腕治理大气污染风暴行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战,关停“十五土小”企业100余家、地热井9眼,拆除非法加油站120家,合法加油站全部进行油气回收改造,164家燃煤企业改用清洁能源;实施水污染物减排项目68个,万元GDP能耗降低17%,两次海河流域迎检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问题,长期制约农村生态建设。对此,冠县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卫生脏乱差,作为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一竿到底、操作简便快捷、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规范长效运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路子。至此,冠县镇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现场推进会在冠县召开,冠县经验在全省推广。
增进民生福祉
诠释幸福生活
幸福,是让人民群众有生活保障之幸,享发展红利之福。冠县坚持民生优先,倾力打造幸福宜居城,把85万梨乡人民的所需所盼作为强化社会保障、释放发展红利的不竭动力,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民生“盛宴”将幸福种在了群众心间,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冠县是全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为实现全面脱贫,他们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科学制定扶贫计划和措施,到户到人对贫困户实行精准识别。针对贫困村、贫困人群具体情况和资源条件,因村因户因人选准脱贫路径,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光伏发电扶贫、企业下乡扶贫、包村联户扶贫等九大扶贫工程,使贫困户“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并且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扶贫。目前,该县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1.4万。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拉长教育短板。全县累计投资12.1亿元,实施学校项目110余个,新建镇村幼儿园70余处、中小学校舍面积49.2万平方米。全面铺开教育综合改革,全县中小学去行政化迈出坚实步伐,“县管校聘”、名校带分校、乡镇联合校“消肿”等改革均走在前列。创新方式招聘教师2314名,教育系统活力不断增强。
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编织保障民生安全网。在全省创新成立了县综治巡防大队暨民兵应急常备分队,实现县乡村三级综治巡防常态化;强化食品药品联合执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系统,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建立采购存量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服务平台,拆迁户可在平台上多处房源中直接选择现房安置。
让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县、四处中心敬老院全部被评为“山东省三星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全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该县召开………这些耀眼的“军功章”背后,是该县高度重视养老事业、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积极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800元/年、3402元/年,五保供养标准达到6060元,集中供养率70%以上。此外,还新增社会化养老院8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处、农村幸福院50处,全面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支出,一个个围绕群众切身利益实施的医疗卫生、安全饮水、城市供暖、就业保障等民生工程落地开花,传递出冠县惠民生、谋民利的真挚情怀。
人心思进,风帆正满。在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大道上,冠县深化完善“123547”总体工作思路(“1”即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即两个坚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即三个提高,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党员队伍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致富能力;“5”即突出五个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办好民生社会事业;“4”即打造四个冠县,生态强县、文化大县、高效农业示范县、质量安全品牌县;“7”即强化七项措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转变作风、落实责任、优化环境、民主法治、创新创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朝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初步建成富饶美丽幸福新冠县的目标奋勇前行。
相关文章
- 冠县举行“法润校园 幸福成长”系列专题法治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 聊城冠县全县推广幸福教育,这几点说得好!
- 山东冠县:“五心”幸福教育为学子助力
- 视频|“幸福美丽新冠县”媒体采访活动启动
- 让每位老人幸福安度晚年
- “看到大家脱贫,我感到最幸福”
- 冠县开展“幸福心连心”暖冬环保行动 帮扶困难群众800多人
- 冠县:构筑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打造老人幸福之家
- 冠县扮靓乡村幸福家园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半月谈阅读排行
- 清代杰出地理学家叶圭绶在冠县力促典籍《续山东考古录》成书
- 冠县公布事业单位笔试时间!
- 感谢聊城冠县县委书记张学宏
- “三资”清理和土地托管协同推进 冠县两方略打造“三不农民”
- 警钟长鸣!冠县去年发生的这起车祸,醉酒司机被终生禁驾!
- 冠县人民政府重要公告,请相互转告!_警报
- 冠县穆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羊肉非法添加克伦特罗 不合格
- ETC被禁用? 冠县男子点开“官方短信”后一万五没了
- 山东冠县 设施农业助力樱桃产业强村富民|冠县|大棚|钢架结构_新浪...
- 聊城市冠县斜店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 冠县:“两步走”打造“三不农民”
- 国家出手!冠县家长这笔费用可全额退!_小赵
- 冠县总工会《山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圆满...
- 冠县万名货车司机有了“靠山”_货运
- 冠县味道·福星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