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冠县新闻 » 正文

成功探索平原地区“创森”途径 聊城成全省首个平原国家森林城市

信息来源:大众网     时间:2018/10/24 7:16:00     阅览:302人次
□ 李梦 孙亚飞 焦松青 张保平

    在10月15日召开的2018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聊城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省首家平原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推进生态聊城、美丽聊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增加百姓福祉、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表示。

    高点定位 

    破解平原地区增绿难

    平原地区也能“创森”?聊城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聊城“创森”的大力支持下,聊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一经国家林业局批复,便迅速投入到“创森”工作中。据悉,聊城市成立了由市长任指挥长,市几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市直部分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

    “生态文明建设,绿化是抓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重要目标也是重要载体。”聊城市市长宋军继说,在“创森”过程中,聊城市坚定信心,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高质量、高标准实施规划,确保完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聊城市副市长任晓旺介绍:“聊城创森工作启动以来,市级组织召开指挥部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办公会、汇报会达60余次,高密度部署落实、跟踪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统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管理‘六步工作法’,强化创森工作落实,即列出‘任务书’,制定‘责任单’,绘制‘流程图’,建立‘时间表’,画好‘标准线’,用好‘考核账’,各项创森重点工程挂图作战,形成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创森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全市建立健全了公共财政支持创森的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创森重点工程建设,并建立市级绿色发展基金10亿元。‘创森’以来,市县乡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4.7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东方园林、岭南园林、北林科技、杭州赛石、汇源果汁等十几家上市公司,以及政策调动的市内林业龙头企业、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林业经营大户,采取PPP、BOT模式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广泛参与创森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创森各项重点项目的实施。”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是聊城的城市定位,打造水城特色品牌,没有绿做映衬,水这篇文章就做不好。”提及聊城“创森”的初衷,聊城市林业局局长丁东明娓娓道来,“之前,全省已有11个市建成了国家森林城市,但平原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省还没有先例。同时,聊城作为平原城市,作为黄灌区和黄河故道地区,土地沙化比较严重。如果没有植被,一刮风,土地扬尘特别严重。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大规模地开展国土绿化,以达到防风固沙、抑制扬尘的功效。”

    为切实解决林粮、林菜争地的现实,聊城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有力保障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对河流、道路两侧和生态脆弱区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苗种林种果,发展高档木材、特色林果和种苗产业。“创森”以来,全市流转土地45.89万亩,新增国土绿化面积60.8万亩,占市域国土面积比例的4.72%。

    “植绿”于心 

    支持率与满意度超90%

    “每逢周末,很多中小学生都会过来参观、游玩。”东阿县林业局局长孙丙柱说,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分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湿地类和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库塘湿地6个湿地型,整个园区融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湿地科研与科普宣教、湿地生态体验于一体。

    如何让“创森”工作深得人心?聊城市市长宋军继给出的答案是:“要通过绿色发展,大力传播绿色理念,让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城乡居民心中,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生态文化意识。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部门绿化、认养森林等义务植树形式,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为了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聊城依托城市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着力建设了一批森林文化主题园、森林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结合“爱鸟周”“环境日”“科普日”等活动,普及生态文明及生态保护、动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依托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活动,以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突出宣传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养生文化等聊城特色文化理念。

    “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现已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城乡居民心中,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各县市区均建立了1-2处有规模的纪念林和义务植树基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义务植树场所。各种形式的认种认养和植树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增强,“我要栽树、我爱绿化”的观念已经形成。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评估,聊城各县市区群众对创森的支持率、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产业推动 

    促进乡村增美又增收

    “绿色产业”带进村,增美又增收。在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村,一些只属于黄河故道区的沙丘被明显标注着。问及保留部分沙丘的原因,村党支部书记田英冲说,是想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祖辈最初的生存环境到底怎样。

    “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绿树葱茏,那是几代人改变的结果。原来这里全部是大沙丘,经过10多年的平整后开始种植果树。”田英冲说,“现在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们种植的丰水梨1998年就能卖到3块多一斤,那时候麦子才3毛钱一斤,经济效益明显。我们村4000亩土地已经有3500亩都种上了樱桃。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2.5万元。现在村里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基本都在家里种植果树。很多周边村的村民也都到我们村来打工。果品成熟后,也不愁卖。现在网络销售占到销量的1/3,而且还在一年年扩大。”

    随着“创森”工作的不断深入,聊城确定把发展种植经济林、打造优质林果生产基地,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截至2017年底,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87.78万亩,年产量88.33万吨。全市经济林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了以冠县、阳谷为重点的苹果产业区,以冠县、临清、高唐为重点的优质梨产业区,以冠县、阳谷、临清为重点的樱桃产业区,以东昌府区、茌平县、高新区为重点的葡萄产业区,以茌平县为重点的圆铃大枣产业区。目前,全市有“中国经济林之乡”3个,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6处,省级十佳观光果园4处,市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65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guanxian.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