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民俗名胜

聊城那些事儿-聊城地名的形成特点

发布:2014-5-26 15:08:01  来源:冠县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地名是地方的名称,是社会交往中被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称谓。它遍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处处可见,时时使用。

  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本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二十四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归纳、分析、进而概念化的结果。聊城地名的形成方式,全市各县(市、区)大体相似,主要有以下十一种:

  第一,以姓氏取名。这是最广泛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以最早到达或人丁兴旺人家的姓氏称为某庄。如东昌府区的张庄、赵庄、唐庄等。

  第二,以兼营某一副业或盛产某一特色产品取名。如东昌府区的张炉集,因一张姓移居此地,开始称张庄。后来此地形成集市,该张姓居民在此建一茶炉卖开水,此处便慢慢改称张炉集了。凤凰街道办事处所属的周店村,是因为一姓周的居民在此开店而得名,延续至今。高唐县黄瓜李集村,原名为李庄集,后因村内菜把式们种的蔬菜品种多、质量好,尤其是黄瓜更是远近闻名,李庄集就叫成了黄瓜李集。

  第三,以擅长某种手工技艺取名。如湖西街道办事处的西王村,开始称王庄,后因有长于挫骨头器具手艺的人在此落户,曾更名为挫骨头王庄,最后演变为现在的西王和东王。以此特点相似定地名的尚有于集镇的算盘韩、沙镇镇的刘铁匠、张炉集镇的毡张、斗虎屯镇的烧饼赵庄、堂邑镇的粉干李等。

  第四,以屯田养兵之意取名。据传,明燕王南征北战时,率兵至聊城,因战事暂息,便将此处一些土地分给一些小军官,率兵耕种,有屯田养兵的意思。久而久之,此地便以该官的姓氏命名,因系屯扎,故大都称屯。如蒋官屯、王官屯、马官屯和梁水镇镇的郑屯、张屯、邢屯等等。

  第五,以封建王朝的皇帝或大、小官员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取名。如东昌府区梁水镇,长期以来称梁浅。其因是:古代梁氏家族在此居住。清康熙皇帝沿运河南巡至此,因水浅搁船,康熙帝说了句“此处水浅”,便命名梁浅了。距堂邑镇驻地东南3公里的刘黑塔村,明初,此地名刘庄。后来身材高大魁梧的村民来县衙打官司,县官见了此人说了句“这人好象是一座黑塔”,遂更村名为刘黑塔至今。新区街道办事处所辖的王卷帽村,清初时此处住一王姓老人,常戴毡帽,帽沿上卷。有一年他去完粮(交纳农业税)偶遇县官,问其住何村?老人回说:“此处无名,请给定名。”县官便以其帽状命此地为王卷帽。临清八岔路村,历史上此处道路多杂且交汇于一处,赵匡胤未为皇帝前曾败逃至此,在追兵渐近时,利用数路交汇的特点从容逃走。黄袍加身后,想起这里曾救他一命,格外惦念,故赐此地为“八岔路”。莘县王奉镇有个村子原名叫道爷庄。后有一位县令到此,以为别人捉弄他,厉声说道:“混帐,什么道爷庄,应该叫爷到庄。”衙役解释说,由于老百姓都称县令为父母官,改称爷就高了一辈,恐怕需皇上恩准。县令愣了半天,才恨恨地说:“那就把‘爷’字去掉。”从此,这个村便改成了“道庄”。

  第六,以因靠近河岸或沟渠,或因地势状况而与居此住户姓氏相连而形成地名。如沙镇镇的耿海、朱老庄镇的新城海,湖西街道办事处的聊堤口和姜堤、古楼街道办事处所辖的龙湾、阎寺街道办事处白洼村、临清市会通街、冠县的白家潭坑、莘县的孟家崮堆和剪子股等等。

  第七,以因建有寺院、庙宇或在当时当地有一较大建筑物,往往与该地住户姓氏相连命名为地名。如沙镇镇的丁楼、朱老庄镇的三觉寺、许营镇的李楼和于庙等。

  第八,以官宦大户的乡庄、墓地取名。如湖西街道办事处的傅坟、古楼街道办事处辖的邓园、柳园街道办事处辖的窦营等便属此例。

  第九,以人名取名。如聊城市古城内的郁光街;梁水镇镇的任老九、王东,许营镇的李朝成,凤凰街道办事处的葛海,湖西街道办事处的王光宇;莘县的刘灿明;阳谷县的王振扬、李化真;东阿县的刘道人堂子;茌平县的邓九公;高唐县的马明智。等等。

  第十,以有关神化传说取名。如东昌府区道口铺这个地名,是穿插了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据传隋朝开皇年间,堂邑(今堂邑镇)设县,该地是堂邑至聊城、沙镇到梁水镇的叉路口,是南来北往、东去西来的必经之处。村人曾在此开铺,但尚无地名。某年,一道士带犬路过此地,身上所挎宝褡丢落,其犬发觉即停于此处守之,怒目竖耳环视,行人不敢近前。数日后,道士发觉,急回此处,见犬死,宝褡伏于身下。道士念其犬忠,葬于此地两里许,并诵经朝度。此地即定名为“神仙度狗铺”。至清朝中期,谐音神仙道口铺。因此地实为道口,清末民初简化为道口铺,至今。又如侯营镇所属的活马店村,地名由来更具神话色彩。清光绪年间,有一过路人用车拉载着一匹死马经此,马忽然转活,故得村名活马店。再如,梁水镇镇的石槽王村,明朝时移民王姓居此种菜为业,命名王家园。到清朝中期,有一鬼怪驮一大石槽经过此地,村后有一拾粪人说了句不吉祥的话,此鬼怪即被石槽压死。故改村名为石槽王。冠县的狼逃庄和阳谷县的斗虎店、黑龙潭等,也都是以此特点取名的。

  第十一,以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所受欺辱的状况取名。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的细马庄,原名杨庄。不知哪朝的一个皇帝途经此村,曾在这里停留拴马,不料那马突然病死。好端端的一个杨庄,便以钦命被迫改为“死马庄”。年代久远了,人们便以谐音改称细马庄,至今。现柳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刘扒庄,村名的来由则充满了屈辱和辛酸。明洪武年间,刘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初名刘庄。至清末,村民刘黑堂同外村人赴县衙辩理。刘跪于堂下,因距县官远,便跪着向前爬行听审。此事传扬出去,被人谑称为“刘爬庄”。后又将“爬”改为“扒”,但又怎能抹去受辱而改村名的原意?朱老庄镇的宓郎庄,原名宓庄。后因自然灾害,村民大都出外逃荒要饭,回来后,这里土地仍然极具碱性,庄稼难以生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实在无法交纳当时统治者的地税公粮,遂改村名为“没粮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此地村民治涝改碱、多种经营,“没粮庄”的群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村子便以“没粮庄”的谐音改为宓郎庄,至今。

  由上可见,聊城地名的形成方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既是过去地名命名规律的体现,又是今后地名命名原则的借鉴。

 

责任编辑:庞玉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冠县信息港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正。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