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冠县新闻

【改革开放40年】麦收之变

发布:2018/12/18 15:18:1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图一 □赵雅军 摄

图二 □王乐洲 摄

  □张洁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在没有实现机械化之前,一到麦收,农田里可谓千军万马齐作战,因此麦收也叫“抢收”。这个时节,上到七旬老者下到垂髫小儿都会投入到小麦抢收中。麦收的艰辛,从割麦、捆麦到运输、铡麦头、晒场,从用牲口拉碌碡轧场、扬场、晒麦子到麦子入仓,这一系列的过程,处处有汗水,粒粒皆辛苦。几天下来,每个人都变得灰头土脸、筋疲力尽,麦收时节依然是大人和孩子们既期盼又惧怕的时节。

  图一是摄影家赵雅军在1982年拍摄的麦收场景,画面上一家人五口人正在扬场。一年的付出,一季的辛劳,都在此时变成了黄灿灿的成果。据东阿县志记载,1982年,东阿县全县小麦面积仅27.58万亩,亩产577市斤。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看到了图片右上角的扬风扇,那在当时可是比较罕见的物件,因为用电不方便,有的还需要借助拖拉机发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收割脱粒机具在东阿县刚刚试用。1984年,全县有收割机324台,但因质量问题,大多不能正常使用。

  一年年过去,麦收时节依然会在芒种之后来临,而此时的人们却不会再有以前麦收时的焦灼与紧张。随着农业器械化的普及,麦收早已不再是一场全家齐上阵的“人民战争”。

 

  图二是摄影家王乐洲2017年在东阿县拍摄的麦收场景。图片中的村民脸上挂着笑容,收获的粮食环绕身旁,泰然而喜悦。身后的大型联合收割机驶过,沉甸甸的麦穗蹦跳着跃入机器里,金灿灿的麦粒便会直接装入口袋。随着玉米播种机的轰鸣,仅仅一天时间,收获和播种一起完成。2017年,东阿县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2万多亩,全县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1840台,单产近千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视频、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构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删稿请发至邮箱:4143080@qq.com)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