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冠县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冠县新闻

武术老照片牵出聊城武林百年佳话

发布:2014-10-17 8:20:35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75岁的韩庆云表演武术动作

韩庆云年轻时习武照片

陈金镜表演九节鞭

  10月14日,在原古城居民、75岁武师韩庆云的家中,记者偶然见到一些拍摄于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人物全是聊城武术界知名人士在表演武术动作,一个个英姿飒爽,身手不凡。韩庆云对照片涉及的武术流派、人物逸闻、兵器特征一一作了介绍,引出了一段跨越百年的武林佳话。

  罗汉拳师:

  七旬武师八面威风 九节飞鞭名满山东

  “这张是罗汉拳名师陈金镜演练单刀时的场景,当时他已经70岁了,但依旧身姿挺拔,动作迅猛,真是英雄不减当年!”韩庆云手指一张老照片介绍说。

  据介绍,陈金镜是闫寺办事处陈庄村人,凭“飞鞭”绝技在武术界久负盛名。八岁时,陈金镜随父亲、晚清名武师陈细增到了济南,开始习文练武。他先后学习了洪拳、罗汉拳、太极拳、查拳、八极拳等,而以罗汉拳最为擅长。

  罗汉拳取十八罗汉之姿,主要手法有隔、迫、冲、闪、点、举、压、钩、抄、抛。腿法讲究腾、滚、扫、弹。罗汉拳要求上下相随,步随手变,身如舵摆,灵活多变,出手注意“夺中”和“护中”,劲力要求刚柔相济。《罗汉神打歌诀》说:“罗汉七星,步走丁丁。左搬右冲快如风,左右流星奔当胸……罗汉神打世间无,招疾如电快如风,倒翻风火回身腿,偷步倒踢显奇功……”

  陈金镜对九节鞭有极深的造诣,独创了“风摆荷叶”、“十字披红”、“七星落地”、“撒鞭缠顶”、“朝天一柱香”等令人叹服的动作。尤其是“朝天一炷香”堪称绝技。 韩庆云早年曾亲眼目睹陈金镜表演“朝天一炷香”。“在一个精美鞭花后,他猛地将鞭抛出,银鞭‘嗖’地一声飞起十米多高。接着,他伸出右手一个旋舞,这条鞭像一根笔直的钢棍,在空中翻转三周后回到手中,十分好看。”韩庆云回忆说。凭此绝技,陈金镜获得了“飞鞭”的美誉。

  二郎源流:

  套路繁多刚柔相济 相沿千年传承有序

  韩庆云保存的照片中,大多数是他和弟子、武术名师习武时的留影。照片中的韩庆云,或抖枪在手,侧身直刺;或手舞单刀,跳跃转身;或握剑挥耍,刚柔兼备。有一张照片是他与国家一级裁判谢士光的对打照片,两人相对,各显身手,形神兼备,威力内蕴。

  韩庆云告诉记者,他所练的拳法是少林派系二郎门二郎拳。

  据介绍,二郎拳原本是二人对练的拳术,套路繁多,特点是动作连贯,变化多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刚有柔,手、眼、身、步紧密结合,闪、展、腾、挪灵活多变。二郎拳创始于北宋,南宋时已在宋军中应用。明清之际,二郎拳成为少林寺中的拳种之一。清中期,沙镇的王松龄得到少林寺慧丰法师的教授,开始习练二郎拳。此后,王松龄传给龙湾杨秀林,杨秀林之子杨金堂又传给猪市赵相坤,韩庆云又从师于赵相坤的徒弟邓清源,承接了历代武师积累下来的高深技艺。

  除二郎拳外,韩庆云还广泛涉猎各派武术,吸收外门派精华,丰富提高本门技艺。

  名师绝技:

  身手不凡屡获大奖 奔走江湖誉满八方

  聊城武术有着辉煌的历史,是多种武术流派的发源地或较早盛行的地方。唐朝时冠县创始了查拳,五代时临清创始了谭腿,宋代铜城兴起了二郎拳,明清时期阳谷始练梅花拳、临清有了肘捶。在聊城历史上,世代不乏武术名家。临清马兆瑞、东昌府的李梦说(音yue)都是武状元。清宣统二年《聊城县志》记载的武进士有16名,武举人有129名。

  韩庆云收藏的近百张老照片中,有一张就是陈金镜与王德清等武术名师的合影。王德清一生习武,精于洪拳等多种传统武术。曾多次代表山东打过武术擂台,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短器械散打银质奖章。

  韩庆云的师傅邓清源,民国前期担任聊城县国技(指武术)研究会副会长,抗战爆发前在聊城县国术馆担任武术教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率领弟子参加全省比赛,他表演的醉拳获得大奖。

  晚晴时期,二郎拳传人杨金堂在镇江镖局保镖。一次,镖车被劫暗镖的窃贼盯上,杨金堂假若不知。夜间在客店里,窃贼撬门,却发现房门未插门栓,便大胆进屋。这时躲在门后的杨金堂挥刀一砍,便把窃贼头颅提在手中,吓跑了该窃贼的同伙。次日早上,将窃贼尸体包裹带出客店。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解决了一场劫难。

  民国早年,杨金堂的弟弟金生曾经带着儿子杨广汉,徒弟周广兴、任芳明,押镖奔走江湖,周广兴、杨广汉、任芳明屡次降服武功不凡的土匪、窃贼,以致南北数省练武人皆知“东昌府三小侠”的英名。

  晚清以来,东昌府著名武术师有精于二郎拳的杨秀林、龙清泉、杨金堂、赵相坤、邓清源、赵俊明等;少林门派的有郭汝河、王士诚、王明月等;查拳门派的有蒋文明、马永胜、黄长庆、王恒玉、蒋振海等,这些武师各怀绝技,在各种武术比赛或交流中,为聊城争光。

  武德佳话:

  生逢乱世敢担道义 身处太平健身强体

  韩庆云回忆出入武门时,师傅问他练武最大的用途是什么,他茫然不知。师傅便说,古语言“练得周身艺,卖与帝王家。”过去的帝王家,就是现在的国家,国难之时,就要挺身而出。

  其实,爱国是武术界的传统,南宋年间岳家军就以二郎拳抗击金兵;梅花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梨园屯亮拳示威,发起了反帝爱国的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清源的多名徒弟以及东昌府三小侠(周广兴、杨广汉、任芳明)都投身范筑先部队抗战救国;范筑先将军手下的“武术队”,多次在战场上担当敢死队,在坚守古城与日军拼杀中,全部殉国。

  “平素练武,武德至上。练武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修身养性。练拳,并不是只学会几个套路就能成功,还要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才能达到强身健体、修养身心的目的,如果只为名利、逞强好胜而学武,不但不能习得武术的精髓,反而会招惹是非,为武艺所害。”韩庆云说。

  如今75岁的韩庆云依然保持着练武习武的习惯,平时除了自身勤加练习,他还常常教授孩子武术基本套路。如今,二郎拳面临着一个传承问题,让他很是担忧。“以前是徒弟求着师傅学艺,现在是我们找徒弟学艺,民间武术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韩庆云说。

  (记者 赵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推广链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冠县信息港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修正。

Copyright © 2003-2009 Guanx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