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痴迷集邮 一年手写上百封信件
图为耿叶鑫正展示近期收集的信件和明信片。
本报讯 一封封泛黄的信件,一枚枚精巧的邮票,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这些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不过,集邮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和学问,从侧面反映着历史进程,方寸小纸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世界,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如今,不少人将集邮作为一种收藏活动,通过收集信件和邮票,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表达内心特殊的情感。
聊城大学汽车学院的90后大学生耿叶鑫就痴迷集邮,每年收集几百张信封和明信片,他已经把集邮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人喜欢打篮球,有人喜欢玩电脑游戏,我特别喜欢收集信封和明信片。”耿叶鑫笑着告诉记者,集邮更能表达内心的情感。平时他经常跟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笔友通过书信交流感情,也便于他收集更多的信封和明信片。
中华水上古城开街发行的纪念封、台湾寄来的首日封、各个大学的校园封、部队寄来的义务兵免费信封等等,各式各样的信封和首日封被耿叶鑫小心翼翼地展示出来。
对于19岁的大学生耿叶鑫来说,集邮是他的另一个内心世界。正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对这些普通的信件和明信片赋予了特殊的感情。
初中时代,一次偶然的机会,耿叶鑫在姥姥家发现了上百封姥爷遗留下来的信件,上面贴有各式各样的小邮票。当时,耿叶鑫一下子被眼前的信封吸引了,从此对集邮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爱好。
“那时候姥爷在新疆当兵,一直通过书信跟家人保持联系,这些信件一直被保存下来。”耿叶鑫告诉记者,当时信封上的邮票内容大部分是文革时期的画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封封普通的信件也记载着家人间特殊的感情。因此,他逐渐对集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上了大学之后,耿叶鑫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邮。为了扩大集邮范围和交流信息,他在网上寻找到了全国各地的十几名集邮爱好者。他们虽然没有见过面,却有着共同的集邮爱好,并且通过互通信件的方式相互交流感情,收集更多的信封和明信片。
“这是其他大学笔友寄来的信件,信封上面有名称标志,还有福建、厦门、云南、辽宁等地的笔友。”耿叶鑫告诉记者,他和笔友经常通过写信的方式联系,经常交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相互鼓励好好学习。
现在耿叶鑫每星期都要写两三封信件寄给笔友,每个星期也会收到几封信件和明信片,学校收发室的信件很多都是寄给他的。因为爱好集邮,后来他成为学校集邮协会的一员,并且影响着身边的学生。
“喜欢集邮的大学生比较少,我们班也就有两三名学生。我感觉通过集邮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应该把其中蕴含的文化传承下去。”耿叶鑫表示,目前他每年要写上百封信件,虽然现在手机通讯工具比较发达,书信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是他感觉手写书信更能表达内心的特殊感情。有时候,口中说不出的话,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谈到今后的打算,耿叶鑫表示,他会一直把这种爱好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集邮文化。
(记者 李夏青)
相关文章
- 毛绒方向盘套暖手不暖心:比较滑手易导致车失控
- 冠县产业升级背靠“智囊团”
- 冠县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 聊城:文化墙“扮靓”乡村街道
- 聊城:快递包装回收 拒绝浪费污染
- 聊城阳谷“黑户”小哥俩有了户口薄
- 聊城高唐千年古镇再现“鹰猎”场景
- 助推经济发展的金融动力——冠县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走笔
- 转变观念 提高技术 冠县农民坐上“致富动车”
- 冠县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召开